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服装毕业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服装毕业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服装毕业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浅析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毕业设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重要教学课程,将产学研立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服装毕业设计”教学中,有助于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有助于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联合,有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产学研用;服装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即将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等环节有机结合的一种系统性的合作教学方法。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是目前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重点改革任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服装毕业设计”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还能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学科建设和学校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服装毕业设计”产学研用研究现状

“服装毕业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前的最后一门课程,既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连接点,也是转折点,全面体现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尽管许多服装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已经开展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尤其是“服装毕业设计”课程,很多院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虚拟项目的形式,即以完成教师拟定或自拟的主题任务为目标的创意设计操作流程。这种形式易导致学生缺乏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易对实际产品设计产生误解,使产品不具备市场价值,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实践与工作。国外对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较早,大部分国外服装院校的教授都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将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定位等及时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实际项目[2]。尽管我国与国外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但仍然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院校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进而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且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方案。

2“服装毕业设计”产学研用存在的问题

2.1产学研用存在观念差异,合作模式单一且内容不深入

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囊括了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及市场等方面,由于需求和目标不同,校企各方对于产学研用的具体实施方法、操作流程、预期目标等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实施方案。此外,企业项目的时间规划与学校的课程安排经常会产生冲突,学生无法及时获取企业与市场的实际反馈,导致产品设计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仍然大部分局限于实习基地的建设、定制化项目或虚拟项目等方式,合作模式较为单一且不够深入,无法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的合作愿景。

2.2产权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校企双方由于目标不同,导致工作进度不统一。同时,由于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造成合作双方感到不满和约束不便。此外,由于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在进行合作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设计费用、设计版权不清晰,合作双方的权益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2.3缺乏机制安排与长期规划,合作对象的选择有误

在目前产学研用合作中,大部分是企业将某一个设计项目推给学校,或者通过教师的某一个横向课题进行具体操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与安排,使合作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的重复阶段,且难以提高。目前,校企合作大多建立在教师私人关系的基础上,产学研用平台建设相对薄弱,没有足够多元化的企业及平台介入。此外,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有误,部分合作企业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教师权责不够明确

在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职责不够明确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与目标企业或工作室对接的工作任务。此外,服装与服饰设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专业,流行趋势日新月异,需要教师紧跟潮流变化,实时更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3“服装毕业设计”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与思考

3.1“服装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考与价值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完成“十三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与智造”的转型升级之后,基本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在此背景下,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服装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全方位升级学校教育体系、提升教师育人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3.2“服装毕业设计”改革内容分析

3.2.1明确设计目标,丰富合作模式及毕业设计的驱动类型。“服装毕业设计”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耗时最长的一门课程,因此,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完成校企合作任务,在设计开展初期就明确了设计方向,确定了设计任务和时间安排。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就业、创业、继续深造等不同需求),丰富毕业设计的驱动类型。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利用学科竞赛为其驱动;对于创业的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引入毕业设计中;对于没有目标和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以引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来带动毕业设计。3.2.2完善产学研用合作组织管理及考核机制,明晰产权分配。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在前期规划阶段,针对经费来源、实施步骤、考核方式、评审办法、产权分配、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安排并以书面形式呈现。针对知识产权的划分问题,在事先明确的基础上及时申报知识产权,为后期的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可以安排1~2位老师专门负责双方的对接工作,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3.2.3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建设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十四五”规划指出,纺织服装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在进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紧密依托区域产业资源,深挖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地方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3]。基于“服装毕业设计”的综合性和多元化等特点,引入多元化的服装企业,以丰富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下的平台建设。与面料企业对接,满足学生设计最基本的物料需求;与版型工作室和工艺师对接,满足学生制作高难度服装或版型时的技术需求;与设计公司对接,培养学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及企业风格需求的创新设计能力。3.2.4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明确权责分配,建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优秀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需要的且专业能力出众的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到国内外进修;积极组织行业内的领军人才到校举办讲座;鼓励学生到服装行业协会工作,与服装企业产生良性互动,了解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4]。此外,学校也应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4结语

将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服装毕业设计”教学中,是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设计教育改革与升级转型的必然趋势,是融合教育与产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作者:王馨雨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