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播学下少数民族音乐传播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播学下少数民族音乐传播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传播学下少数民族音乐传播探究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人们对该类音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状态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反思其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依靠,进一步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播助力,并且总结出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对应的价值以及传承的文化和行动的策略,促进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丰富和拓展中国当下民族音乐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一个省份,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地,与多个东南亚国家接壤,在我国周边外交和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素有“音乐文化的活化石”之称。音乐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始于音乐的传播现实,展开于音乐传播内容,最终指向于各种类型的音乐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及规律。在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时代,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浪潮的影响,如何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自然且生态化的传播便是当下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播历史及现状

我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历史悠久,该类民族音乐的研究主要基于民族学理论、人类学理论以及传统方志研究策略,自此之后开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初期总结和梳理了各类乐种等。本世纪初期,我国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需要完整、系统的应对措施来助力发展。因此,文章试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保护少数民族音乐理论与特征。云南省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数量非常多,因此在民族音乐方面有很多基础素材,这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提供了很多资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个性突出,其本身属于地域性非常强的音乐体系,纵观其发展史,该音乐主要是在区域内进行传播,随着时代发展已经开始向全球传播,逐渐走向国际化道路。海外音乐大众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知之甚少,音乐作品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被了解,例如,钢琴曲《皮黄》在参加美国“NAMM2008获奖作品展”以外,还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进行展演;交响叙事诗《阿诗玛》、交响狂想曲《云南诗篇》等作为歌剧音乐、广播剧音乐、电视剧音乐、电影音乐通过媒体媒介进行了传播,但影响并不大,也未产生发散性、普及性的传播效果。基于目前我国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学术界结合人类传播学开始深入探索我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以及特征,尤其是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遇到了各种阻力。从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针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不是简单的问题,无法仅仅依靠音乐理论就能彻底消除这类问题。

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播存在的问题

1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播阵容不够强大,未形成系统的传播队伍

导的音乐交流项目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走出云南的最常见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魅力,但没有形成能够代表云南,并且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力的民族音乐文化品牌。来自内蒙古的安达组合是一个原生态组合,成员均为内蒙古青年艺术家,他们将马头琴、口弦琴等传统蒙古族乐器与呼麦演唱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该组合创作的音乐具有悠扬、深沉、苍劲、辽阔的特点,极富表现力。这种组合形式的存在使得蒙古族音乐中的长调、呼麦等技法,以及蒙古族的四胡、雅图嘎等乐器向外传播。该组合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获得原生态组团体第一名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巡演,该巡演不仅在国外各大城市引起轰动,还深入社区、中小学校、图书馆以及县或镇开展艺术的普及教育工作,展示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且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丰富,但是在云南,像安达组合这样的原生态组合少之又少,若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以多种形式加以整理,然后推出系统性、专业化的原生态组合,将会是又一种重要且新颖的传播途径。

2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主流媒体中的影响力小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民族音乐本身具备很多特性,与流行音乐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受众单一等方面,这也是民族音乐本身的属性。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让更多听众接受这种音乐类型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这就要求民族音乐走创新之路。当今的媒体形式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媒介形式越来越复杂,这对于拓宽民族音乐的传播渠道非常有利。另外,在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民族音乐的创作内容与手法等,要紧密结合新时代观众的需求。民族音乐创新要紧盯潜在听众,进一步拓宽市场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目标。

3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存在传播语境下的“封闭性”

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相关教学中,在传播方式上主要以“代际传播”为主,局限在历史性的“文化传延”的视域里,这种“代际传播”方式实际上是将本土性、民族性与国际性、世界性进行了人为的分离,模拟了一定的民间文化空间。这种方式为民间音乐文化血统的纯正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没有对横向传播渠道予以重视,导致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封闭性,进而脱离了听众的诉求,抛弃了原生型文化的自主成长特性。

三、传播学相关基本理论

传播学通常将传播方式划分成以下五种:人内 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五种不同传播类型代表不同的传播系统。在信息系统这一概念中,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的5W模式与施拉姆的理念相呼应,即: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sWhat)、渠道媒介(InWhichChannel)、受众(ToWhom)、效果(WithWhatEffect)。单一传播个体和传播链尤为重要,缺失其中之一,传播系统便不能成立。在传播学中,艺术传播实际上属于动态性传播,同时也是整体性的传播。在音乐传播方面主要涵盖了多个环节:创作、欣赏、扶植、评估、流通及领导。而艺术传播的基本条件有四个:艺术传播者(即信息发送者或信源)、艺术信息的接受者、艺术传播的客体(艺术作品或艺术信息)、艺术传播的媒体即信道。艺术作品则是艺术传播的中心环节。艺术作品的承载类型不同,决定了艺术作品传播功能的不同,音乐作品只能看作是一种传播的中介手段,而一些原生态音乐作品仅仅停留在展现或欣赏阶段,并没有达到音乐创作的最终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音乐的创作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传达,更重要的是反馈,这也是为什么在音乐传播的接收阶段,交流能够可以持续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传播更可以反映时代发展的艺术信息,一方面,一定时代的生活不断给音乐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音乐也在准确、敏捷地反映时代特征,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可以体现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创新行为。

四、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有效对外传播策略

1变单一传播为多样性传播

在历史上,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主要分为自然

传播与宗教传播两种类型。而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传播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无形中增加了多个传播渠道: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以本来的面目从云南完整地向外传播出去;受到跨界族群的影响,在传播中融合了东南亚的宗教因素,成为一种带有东南亚风格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合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其他文化吸引,被吸收到当地音乐中的吸收式传播;以创作为目的,融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理念,完全在他国产出全新音乐作品的创作式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的交互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影响力。

2利用民俗节庆活动,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播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生动体现了各少数民族的特色和精神,而云南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则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崇拜和渴求,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民俗节庆活动都来自各民族的宗教活动,任何一个民俗节庆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利用云南省的少数民族风俗节庆资源,制定“一节一案”的专项策划,扩大传播效果,吸引国内外不同人群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采取此方法可以宣传云南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同时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3加快完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建立海外教育传播阵地

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教师可以编写带有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课程内容,同时开发创新型教材,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使民族民间音乐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了更广泛的基础。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站在初级教育的阵地中,用独特的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云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这种通过学校教育进行传播的方式更有利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还可以在国外建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学院,打造特色学习模式,邀请国外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感兴趣的学习者和专业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学习,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这种海外教育阵地也为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4创新传播渠道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音乐对外传播的效果,借助多个媒体平台形成立体化传播模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流动人口的增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媒体,为传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大众媒体中流行音乐仍占据一定的地位,但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文化成分中有着绝对的优势。在我国青少年仍热衷于以中外流行音乐为主的网络音乐的大环境下,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承载区别于传统纸媒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资料,丰富其内容,使传播影响力也得到提升。

5加强政府引导,进行跨文化交流传播

虽然许多跨文化互动是同步的、和谐的,但是抵触、冲突和误解常常使一些跨文化互动复杂化,主体带着客观的思想进入到传播关系中可以避免出现文化认知不平等的问题,这时政府的引导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由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0年5月26日审议通过,该条例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提到,要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列入保护范围。这说明政府已经开始关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问题,并且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还采取了相关措施,比如,云南省各地建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习馆,大力恢复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对此,政府还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集中了一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传承人,将一些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音乐文化重现,打造文化产业和民族品牌,建立了立体数据库,使得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有迹可寻。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有效的继承,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的创作、表演、教育等方面的成果越来越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中,常被视为“宣传”,而不是“传播”。因此,以当代传播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跨文化、跨民族、跨地区的传播与交流,不断汲取新鲜养料,丰富传播途径和类型,在纵向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横向发展,才能使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罗宇佳 叶子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