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生态美学思想下灯具形态设计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灯具是生活照明的必需品,灯具设计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从中国传统生态美学入手,在解读汉代长信宫灯设计美学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生态美学思想与现代灯具设计的融合,研究人、灯具、环境之间的关联,分析中国传统生态美学在灯具形态上的体现。
关键词:生态美学;灯具;形态语义;仿生设计;情感关怀
一、生态美学思想概述
1.生态美学兴起
生态美学的产生建立在生态存在论哲学的基础上,是生态学与美学相互碰撞的结果。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结果,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出现一些生态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1]。这一美学理论的兴起是由于工业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改造和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从而出现了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学思想潮流。
2.中国传统生态美学
杨英风在1991年发表的《从中国生态美学瞻望中国建筑的未来》中明确提出,以中国生态美学视角观察艺术形式,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中提取设计智慧,营造自然、朴实、圆融、健康的居住环境[2]。“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蕴含的生态美学理念与在不断探讨和系统化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美学思想不谋而合。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开始,古人一直将自然界看成有机的整体,主张人和物应和谐统一[3-5]。人类在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的同时,应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笔者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传统生态美学的语义内涵,依靠产品的材料、功能、色彩以及所处环境等内容,将传统生态美学通过产品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产品设计自出现以来就不是一门简单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学科,产品具有传承与塑造人类文化的功能[6]。一件优秀的产品要反映相应的理念,更需要将生态美学具象化。
3.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与灯具结合的必要性
灯具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明产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要表达与传递相关的审美理念。将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与灯具结合的必要性,体现在灯具形态传递的信息能影响环境并传达相关理念上。灯具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是传递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灯具不仅是照明工具,而且体现了使用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底蕴,对所处环境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灯具的历史悠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中国传统生态美学运用于灯具设计,可潜移默化地引导使用者了解并接受传统生态美学,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人们对生态美学的理解程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
二、中国传统生态美学思想在灯具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1.中国传统生态美学影响下的灯具
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而综观中国古代文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在古代器物中早已有迹可循。出土自西汉窦绾墓中的长信宫灯被誉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巅峰之作,其在功能和形态上都体现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理念,揭示了我国古代匠人在设计灯具时已经具有了生态美学的意识。长信宫灯(图1)以跪坐宫女持灯为造型,宫女的头部、躯干、衣袖分别为灯罩、灯座、灯盘,宫女右臂衣袖的中空设计为管道与灯罩相连。从功能上看,宫女跪坐的造型增强了灯具的稳定性,跪坐的腿部内部蓄水,燃灯产生的烟雾通过袖口的管道溶于蓄在腿中的水中,使烟雾溶于水的设计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图2)。这一精巧的设计体现了古代匠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体现了对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考虑。从形态上看,长信宫灯采用了仿生设计手法,以跪坐宫女持灯为造型,宫女眉眼低垂,神态谦卑,既符合当时人们的坐卧习惯,又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器物与环境相融,使物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灯具呈现出的恭顺柔和的特质与所处环境相协调,从形态中反映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思想。
2.中国传统生态美学在灯具形态上的运用
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设计理念最终会体现在灯具的整体形态上[7]。灯具形态作为设计师传达设计意图的造型语言,是使用者能够接收到的较为直观的视觉信息。将中国传统生态美学运用到灯具形态设计中,能够让使用者以直观的方式理解并接受灯具传达的传统生态美学观念。(1)仿生设计手法的运用形态仿生能够赋予产品生命力和趣味性,是家居产品仿生设计的主要方式[8]。仿生设计是人类借鉴与学习自然的过程,即从具象或抽象的角度提取自然元素,通过艺术加工、再创造赋予产品特殊的文化语义。如汉代的铜羊灯,《说文解字》记载:“羊,祥也。”羊具有吉祥如意的象征,以羊为造型赋予灯具美好的寓意,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仿生学的发展与设计的多元化,仿生设计不再局限于对事物表象的模仿,而更倾向于对传统与现代、人类与自然、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和创新[9]。在灯具形态设计中,利用仿生手法向使用者传达传统生态美学思想,可以达到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由两位设计师共同设计的“蘑菇”户外灯具(图3)以菌菇为仿生对象,灯具亮起,隐在伞冠之下的光源被投射在灯柱上,在照亮四周的同时营造出静谧安详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人迹罕至的静谧森林。依据环境的特色与需求,采用仿生手法设计的灯具既能与环境相协调,又能与环境高度契合,潜移默化地影响使用者的情绪,以此印证“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思想。仿生设计可以增强产品的趣味性、情感性、交流性等,赋予产品更加自然的意义[10]。以仿生手法创作的灯具在满足使用者高层次的需求,为使用者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可以达到产品、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协调,通过灯具的视觉观感,使使用者对自然生态产生积极的审美联想。(2)情感关怀手法的运用“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应用于设计,可以促进产品、环境、人之间的和谐,同一产品往往会使不同人群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11]。产品作为设计者美学观念的传达载体,其形态会随着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而调整,通过传达相关的情感,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共鸣。这种调整会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情感需求,是情感关怀的体现。产品的情感关怀往往是有预期性的,通常表现在设计产品前对不同人群情感特点、文化背景的分析。设计者应结合恰当的设计元素和表现手法,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增强其使用体验感。如1972年理查德·萨博设计的Tizio台灯,干净的直线、纯净的色彩加上对平衡力学的巧妙运用,表达出理性沉稳的情感语言。正如理查德·萨博所说:“在我工作或阅读时,希望光线只投射在面前的书页上,而四周仍保持着幽静和朦胧。”基于这样的初衷,Tizio台灯的造型、色彩和灯光的投射范围都在致力于满足使用者渴望安静、专注的情感需求。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对产品的选择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功能和装饰因素上,而是追求情感体验层面的满足[12]。以产品的形态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正体现了设计中的情感关怀。因此,无论是在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求方面,灯具设计都体现了传统生态美学中对使用者、环境的关怀。
三、结语
灯具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造型、色彩等形态语言传达传统生态美学信息,潜移默化地让使用者了解并接受传统生态美学,并推动传统生态美学的发展。其既是用以照明的功能性用具,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装饰品,传达了设计者的情感。在实现照明功能的前提下,灯具能够美化环境,与环境相协调。反映生态美学理念的设计是未来灯具设计的发展趋势。笔者希望美学与技术的结合,能使产品、环境、人达到和谐。
作者:吴鑫钰 王玮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