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融入区域资源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融入区域资源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融入区域资源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浅析

摘要:融入区域资源开发实施地理主题式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在系统、有序、逻辑、规范的基础上科学地构建地理核心概念,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关联书本知识与真实世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涵养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地理学科育人功能。本文提出了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路径,并辅以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范式或参考。

关键词: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1]。而区域资源为真情境、大任务、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景。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学习主题,将区域资源转化为服务于学习主题的课程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使地理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现实世界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流程

区域资源融入国家课程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围绕某一条内容标准或某个核心概念,整合相关区域资源进行融合开发;二是以某一处区域资源为情境,整合相关内容标准或核心概念进行融合开发。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路径包含以下五个关键环节:基于课程标准,对接区域资源,生成学习主题;研制区域资源-课程标准双向对照表;解读课程标准,提取核心概念并构建核心概念知识地图;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任务群;进行学习效果多元评价。具体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下面以融入区域资源“石淙会饮”生成的主题式教学课例“石淙梦华”为例,说明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过程。

二、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示例

(一)区域资源对接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主题和融合方式

嵩山八景之一的“石淙会饮”位于颍河支流石淙河上,此处集岩溶地貌自然景观与武则天大宴群臣留下的摩崖石刻人文景观于一体,曾经“潭碧、洞幽、峰奇、石怪、林茂、谷深”,有“天中胜景”和“小桂林”之称,是百姓祭祀、祈子、踏青之地,也是文人学士避暑、修禊的好去处。但如今此处荒草丛生、污水横流、污染严重,往日的盛景早已不复存在。“石淙会饮”景区的变迁关联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诸多要素,对接课程标准如下内容要求[2]:(1)必修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2)选择性必修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3)选择性必修2.8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4)选修5.2举例说明某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5)选修5.7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由此,围绕“地质”“地貌”“流域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学科核心概念,依托“石淙会饮”景区的真实情境,可生成学习主题“石淙梦华”,将“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该区域环境变迁与文化衰败的原因以及区域综合整治和开发措施”确定为主要学习内容(图2)。“石淙会饮”景区地理资源典型、学习内容丰富,与课程标准有较多的潜在融合点,因此确定其与课程标准的融合方式为前述方式的第二种,将其作为完整的案例情境,整合多条内容标准、多个核心概念来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

(二)围绕学习主题,研制区域资源-课程标准双向对照表

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还需对照课程标准将学习要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围绕“石淙梦华”学习主题,教师可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法,进一步调查优选“石淙会饮”区域资源,研制“石淙梦华”区域资源-课程标准双向对照表(表1),使教学紧扣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剖析核心概念,构建核心概念知识地图

剖析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建核心概念知识地图,是搭建“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科认知结构—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构建核心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系统、有序、逻辑、规范的基础上科学地构建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与之相关的碎片化知识统整为具有统一逻辑性的学科知识体系,认识核心概念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厘清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地理思维。以“石淙会饮”的区域资源之一“岩溶地貌”这一核心概念为例,从地貌特征、分布、形成的物质和动力基础等方面进行剖析,可构建如下知识地图(图3)。

(四)融合区域资源与国家课程,设计学习情境和探究任务群

围绕学习主题和地理核心概念,创设趣味性、科学性的学习活动,设计情境故事线,并进行相应探究任务群的设计,是实施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核心。任务群设计要突出思维过程的渐进性和层次性,按照从真实情境中“提取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逻辑顺序进行,体现从地理视角观察世界的独特思维,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石淙会饮”景区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古时游人如织,如今却破败不堪。往昔的繁盛与现实的荒凉形成强烈反差,极易触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成为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绝佳场景。梳理“石淙会饮”景区的地质历史和文化变迁历程,教师可以以拟人手法和石淙河自传的形式设计学习情境。情境故事线分四幕展开,围绕四幕故事情节,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探究石淙河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分析其环境变迁和文化衰败的原因,思考区域的整治和开发措施。通过融入区域资源,进行多个核心概念的建构,再现这里从大唐盛世“群臣会饮”的场所到今日的“污水横流、满目疮痍”的过程,使学生在历史的重现中发现问题,并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具体教学设计模型如图4所示。通过四幕场景创设情境故事,其实施建议、各课时学习主题、情境故事线和任务群设计如下:区域位置:河南登封嵩山东南“石淙会饮”景区。实施季节:夏秋季节最佳。建议时长:行前准备1课时,行中学习1天,行后总结评价2课时。必备工具:铅笔、写字板、稀盐酸(百分含量3.5%左右)、放大镜、地质罗盘。安全事项:活动场所为户外山地、河谷,需注意山坡落石,注意涉水危险,注意脚下安全。资料准备:①查阅资料,了解“石淙会饮”景区的历史;②查阅岩溶地貌相关资料,了解岩溶地貌的典型地貌景观特征及成因。1.学习主题一——“石淙会饮”景区的诞生和成长(1)情境故事线:古今尘世知多少,沧海桑田几变迁在海底沉睡了几亿年,随着地壳抬升,我从海底出露,沐浴着阳光、欣赏人间的繁华。又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构造运动、流水作用将我雕琢得风光旖旎、魅力无限。(2)学习任务群①描述你观察到的“石淙会饮”景区地貌、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②采集岩石标本,判断岩石类型;③找出溶洞、石芽、壶穴等典型地貌,并分析形成过程;④观察石淙河河谷南北两侧地貌和地质差异,绘制石淙河地质剖面示意图;⑤比较“石淙会饮”岩溶地貌与我国南方典型的岩溶地貌的区别。2.学习主题二——“石淙会饮”景区的荣耀与辉煌(1)情境故事线:四面云山拱神庙,八方风雨会石淙山清水秀、鱼翔浅底、水击石响、淙淙有声,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游玩踏青、虔诚祈祷,甚至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节庆活动。女皇武则天也对我青睐有加,在此大宴群臣、吟诗作对,并留下了摩崖石刻。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瞻仰女皇的遗迹,欣赏我的风姿。(2)学习任务群①推测“石淙会饮”景区当时的自然环境特点;②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讲述当年武则天在此大宴群臣的盛况;③分析“石淙会饮”景区当年游人如织的原因;④分析“石淙会饮”景区的盛景对当地的影响。3.学习主题三——“石淙会饮”景区的没落与衰败(1)情境故事线: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时光飞逝,人间日新月异。不知何时,隆隆的机器声在我耳边响起,刺鼻的气味将我吞噬,从此我便开始了与烟尘、污水为伴的日子。青山没了,绿水没了,鱼虾也绝迹了。偶尔路过的人们也只能从女皇和文人骚客留下的遗迹中忆起我曾经的荣光。(2)学习任务群①实地考察周围土地利用类型;②总结当地区域发展特点;③调查流域开发现状,分析石淙河水量减少的原因;④调查周围的厂矿开发情况以及废弃物排放情况,说出当地环境污染的种类,分析其产生原因;⑤分析“石淙会饮”景区如今风光不再的原因。4.学习主题四——“石淙会饮”景区的新生与希望(1)情境故事线:不见昨夜雨湿处,聊以新颜待今朝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践行,我的生存环境也在悄然改变。我看到了希望,期盼着乌烟少、天空蓝,期盼着工厂少、植被茂,期盼着清澈河水,期盼着鸟翔鱼跃,期盼着如织游人!(2)学习任务群①提出当地环境治理的措施;②提出石淙河综合整治的方向;③探讨当地区域发展的方向;④评价“石淙会饮”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⑤设计“石淙会饮”景区的旅游开发方向及具体措施。

(五)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关注点在于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点滴观察、思考和表达;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整体认知状态,关注点在于学生观察分散的自然现象后进行整合表达的能力。过程性评价以学习活动的具体任务达成过程为依据,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两个方面,意志品质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思维、价值观、态度和意志表现;行动能力也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观察调查、使用工具、创新程度和团队合作(表2)。终结性评价延续情境故事线的线索,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学习环节后,对“石淙会饮”的发展演变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因此将终结性评价方案确定为学生利用户外考察所获取的信息撰写导游词或者提出开发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任务1】在完成以上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撰写“石淙会饮”景点的导游词。要求:①讲述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②分析“石淙会饮”环境演变的过程;③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④字数1000字以内。

【任务2】设计“石淙会饮”景区综合开发方案。提示:从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土地利用、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角度入手。将区域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主题式教学探索,能够丰富地理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自然背景、人文历史、发展现状、未来前景等进行深入探究,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真实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本土文化自信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实现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实现从育知、育识、育方法向全面育人的提升。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赵丽霞 杨青华 董英豪 秦龙洋 单位: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