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师范类专业下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师范类专业下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师范类专业下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

内容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针对学生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标的专业是师范类专业,教学方向与教学目标由于定位不清晰,导致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根据其课程面临的教学不足,提出课程改革应用要点和改革策略,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用要点;改革策略

当前由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侧重点开始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向转移。但由于教学侧重点在转移过程中,没有确定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导致其课程的教学出现了一些不足。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高校、教师、学生需要共同努力,改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只有让该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教育作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中文专业开展的,在中文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是一门基础、核心的课程,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使得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我国现当代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主,文学作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涉及到的教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内容也较为繁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培养的主要目标[1]。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标的专业是师范类专业,由于该专业具有教育功能,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侧重点应该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转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发展方向能够社会转型发展相协调,能够适宜社会与时代提出的需要。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想要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新培养目标,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改革。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发展面临的不足

(一)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

当前,大学教育伴随社会发展的脚步逐渐走向大众化阶段。在该阶段中,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向专业项发展向复合型发展靠拢,高校更加倾向于培养具有基础性的、宽口径的、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等都发生了改变。同原先的结构分明的教学体系不同,改变后的教学体系使得中文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变得不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是整个课程教学方向,方向不明确,学生自然无法获得精准有效的教学成果[2]。而且,改变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良好的培养提高作用,也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直接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这种培养环境中教学,自然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优势。另外,因为中文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不明确,其课时量也遭到极大缩减。课时量的缩减会致使主管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知识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中文专业具有的特性,其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量,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但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效果,教师也没有及时有效地整理出教学大纲,其自身的教学目标随之也会变得更加混乱,没有定位出清晰的教学方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束缚了学生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

(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首先,科技与互联网的兴起发展,使得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更加全面地看待世界。外国文学也伴随着科技的脚步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国内的文学兴趣极大缩减,导致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课堂上了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兴趣关注点被外国文学吸引了过去。其次,在我国国内大学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繁杂性的特点。高校学生的普遍特性就是学生自身具有浮躁性,在这种特性的影响下,学生很难从课程教学的实质上去把握教学内容,更无法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价值。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丧失学习兴趣并对该课程产生抵触心理[3]。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文学作品都是浓厚的时代特征。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特征无法与其实际生活相契合,学生对于课程作品的感情和价值不能切身感受,自然也很难对课程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发挥出相应的教育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进一步提高,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高校教学中,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与教师的身份对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教学知识过于理论化和枯燥化。教师没有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中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出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面的传授上,没有将其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其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产生了矛盾,没有发挥学生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能力,其自身具备的知识水平科研帮助学生完成该课程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最后,教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意愿跟不上学习进度,致使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来说,该课程涉及知识量繁多,光靠教师一人教学,无法获得实际教学效果,教授需要教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推进学生对该课程吸收能力。另外,在高校教学,教授普遍喜欢给学生划重点,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进程[4]。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用要点

(一)文史结合,多维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由于该课程具有的时代特性,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出现学习壁垒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转变传授知识的方法,将文学作品于时代特征相结合,给学生一条清晰明了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先了解文学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通过建立课程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发展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吸收能力。教师在进行文学内容教学时,可以将教学范围从教材上转移到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横向与纵向教学[5]。横向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某一部文学作品时,可以将文学作品与同类型作品进行横向比较教学,以作品的题材、背景、特点、风格、审美等为横向教学的切入点。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掌握程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而纵向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中,可以以作品的作者为支撑点,再展开至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与作者相关联的其他作品讲解。由一部文学作品展开讲述,逐渐延伸到多部不同类型作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枯燥无聊的课堂环境。教师通过文史结合、横向与纵向结合教学,消除学生学习壁垒,提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深读作品,促进思维活跃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核心支撑力就是其包含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细细品味才能够体会到。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时,不能采取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作品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自身具有的探索和思考精神。学生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文学作品学习时,不仅对作品的内容和精神理解产生困难,其最终的学习效果也只是浮于表面。根据这种情况,学生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读,从作品的语言、结构、修辞等要素进行深入解读及分析理解。学生通过深读后,才可以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真正意义与真正价值。教师也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深读作品。发现作品中蕴含的矛盾与挣扎,思考作者的创作心理,学会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从而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获得深层次理解。教师也要加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文学作品的深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传授教学内容,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教学讲解,改变学生浮躁的心态,带领学生走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感受[6]。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首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首先,要以文学性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支撑点,因为文学性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源泉,是文学作品的价值体现。其次,要以双向思维性为重要切入点,注重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第一感受及最后的阅读总结,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得到文学开发,审美感受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最后,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教师才能开展课程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高校、教师共同参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设立出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的设立,需要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又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对于外来文学作品蕴含的文化冲击,高校需要做好应对工作,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阅读习惯也不能一味地限制学生阅读需求,需要从中找到最佳平衡点。高校与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优秀的外来文学作品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传授教学内容时可以与作品有关的外来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两者之间题材、风格、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文学作品的对比,强化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7]。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式,重构教学内容

1.调整教学方式。首先,在这种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但不是让教师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教师吸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势,采用生动明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从传统的灌输教学向引导教学靠拢。其次,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际课堂教学中,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基础讲解,再让学生自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锻炼学生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8]。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作品导读法、作品深读法、问题教学、教学互助法等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枯燥的现状。2.重构教学内容。针对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繁杂性,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契合。高校和教师要根据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学习需求、高校中文专业的培养方向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变纯理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参与内容选择中,让其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各方需求,能够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足: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高校、教师与学生要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用要点。在实际教学时,学会要文史结合、多维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还要学会深读作品,促进思维活跃。然后要转变教学理念,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理解能力;改革创新教学方式,重构教学内容。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改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雅琼 陈志刚 单位:张家口学院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