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地铁文化中公共艺术创新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时代地铁文化中公共艺术创新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时代地铁文化中公共艺术创新浅析

摘要:该文从研究地铁的文化内涵和内在魅力出发,结合城市地铁中公共艺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地铁公共艺术创新要从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多种新材料结合、加入互动性元素、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绿色环保等方面开展,通过创新型地铁公共艺术彰显新时代城市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进一步强化地铁文化建设,将地铁文化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地铁文化创新公共艺术

地铁是新时代交通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铁文化作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建设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大城市的出行越来越依赖地铁,地铁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虽然地铁变多,但是部分城市地铁里的公共艺术却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借助创新型地铁公共艺术树立城市新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地铁公共艺术创作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如何推进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以增强城市文化的整体实力。一方面,部分地方的地铁文化缺乏创新性、主题性地域特色。为了更好地构建地铁文化,发挥传播文化、展示城市风貌的作用,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公共艺术建立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地铁文化主题,形成完整的文化艺术长廊。另一方面,部分地方的地铁文化缺乏适应时代的创新型艺术文化标志[1]。中国许多城市的人文底蕴深厚,但是部分城市地铁里只有单调的白墙,没有显著的艺术装饰。对此,创作者应充分利用地铁作为“城市之窗”的作用,让地铁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之活化、常态化,将这种文化烙印在乘客的心里,与乘客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一、地铁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创新表现方法

1.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地铁公共艺术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富有创意与代表地域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是否有公众参与的相对宽松的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是评判一个城市文化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该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及城市精神。地铁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凸显地铁公共艺术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共艺术中,把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根据需要抽象、提取或概括,可以形成具有现代性的古典美,这是文化元素的重构。设计师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以一种微观的形式分解再重组,在空间环境中搭配运用[2]。总体来说,这是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的一种新的碰撞。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于地铁公共艺术,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南京地铁鼓楼站拥有颇具地域文化元素的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师把“六朝古都”作为地铁文化元素的主题,在石墙中嵌入六块红色大印章。在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几个朝代都把南京设为都城,设计师将这几个朝代的名称分别用当时通行的文字书写出来。将文化墙元素运用自如的还有西安地铁小寨站,设计师选择丝绸之路的使者、骆驼、大雁塔、兵马俑,把丝绸之路的元素和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将区域特色文化融入城市交通,不得不提南京地铁三号线。随着地铁站点的改变,不同的红楼文化片段也不断变换。郑州地铁二里岗站一幅壁画的主题是“青铜薪火”,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地铁艺术,赋予了地铁站艺术生命。北京地铁北土城站将被提炼和简化的青花瓷花纹图案重新组合,用青花瓷和城墙砖两大主题元素,丰富了出入站口与站内空间的空间层次和文化意蕴,使乘客在出行时能欣赏到典雅的青花瓷。40米长的仿古艺术砖墙屹立于站内,液晶屏幕置于墙上,搭建起了古典与现代的沟通桥梁[3]。由此可见,文化元素在地铁公共艺术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一组具有完整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地铁站台重获生机与活力。

2.运用多种新材料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装置

新时代的地铁公共艺术的展现方式多种多样。一些地方采用绘画、照片等方式展现,还有一些地方会采用壁画、雕刻等方式展现,这些都是是比较传统、常见的方法。杭州地铁别具一格,打造了集阅读、音乐、漫画为一体的主题车站,引领了地铁文化的时尚潮流。在内容上,设计师可以将新材料运用于地铁车站文化、列车文化、收藏文化、列队文化、标志文化、影视艺术题材等方面。在形式上,设计师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互动装置等多种形式,将地铁艺术提升到新高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提升乘客的感受。动态形式的新媒体艺术通过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为人营造即时代入感的独特氛围。新材料公共艺术装置以现代技术为关键点,把人文、艺术、自然相互融合,为乘客带来了新颖、独特的视觉艺术感受。绚丽多彩的我国台湾高雄的美丽岛站作为一处公共设施,被设计师打造成一座设计感较强的现代建筑,成为一处开放的艺术展览馆。乘客走进车站后,映入眼帘的是如同梦境般的空间,五彩斑斓的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万花筒般闪耀的巨大穹顶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以别样的体验。车站建筑由日本建筑师高松伸设计,而意大利艺术家则设计建造了最具代表性的“光之穹顶”大厅。由4500片彩色玻璃组成的“光之穹顶”,代表着成长、创造、孕育以及破坏重生等不同的含义[4]。广州南沙客运港站秉持着传承岭南文化传统韵味的重任,延续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情缘。设计师利用海洋、宝船、海鸥等文化元素对车站进行创意设计,螺旋往复的造型让旅客从出入口到地铁站厅经历了一场陆地上的“海上视觉盛宴”。设计师采用海蓝色的主色调奠定基调,然后以玻利维亚蓝花岗岩石材作为地板,用镜面处理天花板,悬挂满满的海鸥状灯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汪洋大海。巨大的郑和宝船造型装置屹立在站厅正中央,让人眼前一亮。有趣的是,船身周围还嵌入了20台自动售票机,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初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

3.加入互动性元素激发地铁公共艺术的新活力

地铁公共艺术除了营造地铁车站环境,更应该关注乘客的情绪与体验。设计师在设计地铁站内的公共艺术时,应注重人的心理与生理活动,实现地铁环境与人的互动。如,可以将表情识别互动式设计元素运用在公共艺术中。表情识别的目的在于使人机交互的关系更为亲密,让公共艺术装置能够读懂人的表情变化以做出不同的反应,增强人机交互的趣味性,真正做到人机交互关系和谐化。银行出现的智能机器人可以与人进行有趣幽默的对话,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这就是一则人机互动的典型例子。同时,公共装置艺术也可以进行动态人机互动,注重用户的体感和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不同的人能在动态艺术展示过程展示中获得不同的感官享受。这种具有互动性的公共艺术容易成为热门地标景观,不仅可以树立个性化的城市形象,而且能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多元化发展,产生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站的设计主题借鉴了西班牙毕尔巴鄂地铁站和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的案例。在设计思路方面,设计师将周围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引入自然光线,使乘客可以沿着光线引导进入站台。经过三座桥之后,乘客到达地铁车站,可任意选择三种方式到达站台,包括扶梯、升降梯或楼梯。下楼之后,中间是人行道,两边是玻璃墙,墙壁上跳动的图案可以跟随光线的变化而变换。该设计严格遵循多伦多绿色建筑的标准,形成自然的通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机械操控的通风扇通风排风,将建筑物的能耗降到最低,充分利用源自本地的各种资源。葡萄牙里斯本的奥莱尔斯地铁站是一件优秀的现代艺术作品。在这里,人们能看到在天花板上高挂的五彩色块,而且月台上还矗立着一根根红色的圆柱。这座神奇且现代的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万花筒中。“色彩大爆炸”是奥莱尔斯地铁站的主题,艳丽的色块和利落的线条装饰在地铁站台的每一个角落,配色大胆又美观,却一点也不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这种乱中有序、艳而不花的尺度感,着实让人佩服设计师的功底。

二、在创新基础之上如何展现和突出新时代的主题

1.人性化设计与地铁公共艺术的深层次结合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需要加入人文因素,以人为本。如今,无障碍设计已经深入人心,受众包括老人、小孩、孕妇、残障人士等,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未来,地铁公共艺术将结合地铁空间发挥创造力,实现多样化的公共艺术创作[5]。设计师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地铁文化的指导思想,具有人文理念的公共艺术装置才是有血有肉的艺术作品。将地铁空间环境和地铁公共艺术有机结合并予以发展,才能真正丰富地铁文化的艺术形式与人文理念。将公共空间环境人性化,将艺术人性化,才能有效加快我国社会文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步伐。

2.绿色环保与地铁公共艺术的深层次结合

目前,地铁站在生态环保方面尚有欠缺,对于地铁站内的公共艺术装置的设计更要考虑到环保问题。在生态环保方面,设计师应考虑地铁环境中存在废弃物、噪音污染、振动污染会为地铁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压力。所以,地铁公共艺术装置材料的环保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地铁站中设置绿色环保的公共艺术装置,有利于提升站内的空气环境质量和乘客的舒适度。在材料选取方面,设计师可以采用木质等材料,使整个地铁环境变得绿色环保,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一环,努力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结语

新时代环境下,地铁逐渐成为大城市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简单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公共艺术并不仅仅是地铁环境中的附加品,而应该是与地铁环境整体紧密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面貌的标准之一。通过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可以得出,优秀的地铁公共艺术不仅创作题材丰富、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应该紧跟时代、城市发展,满足乘客的精神需求。如何利用地铁公共艺术特有的艺术环境反映城市区域文化,表达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公共艺术的多元性,需要设计师进一步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贾云平.城市地铁文化建设研究[J].城市观察,2012(5):32-41,67.

[2]成寒.地铁公共艺术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3):91-92.

[3]齐雪松.地铁壁画艺术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1:11-14.

[4]刘广瓦.地铁文化概念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3):19-21,27.

[5]李咛,张楚梵.地域文化在地铁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2):281-286.

作者:陈迪 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