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

摘要:自媒体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当前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充分发挥自媒体的独特优势,通过建立图像化传播机制、加强自媒体队伍和阵地建设、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完善舆情监管机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自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1](P53)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自主化、多样化、个性化、大众化、碎片化、即时化等特点,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自媒体的独特优势,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新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回答的理论问题和现实课题。

一、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双重影响

大学生是使用自媒体的主要群体,自媒体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渠道和交往方式,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但同时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1.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影响。自媒体具有自主、迅捷、灵活等优势,对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积极影响。首先,自媒体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自媒体具有网状化和裂变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即时、多元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限制。教育者可以随时发布教育信息,学生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有关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缩短了信息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时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与此同时,自媒体实现了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条件。其次,自媒体有助于更好捕捉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趋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理论灌输为主要形式,以课堂传授为重要阵地,学生在课堂内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式记忆,导致学生在课堂外不愿对这些理论知识、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进行整理、思考、消化、吸收,也不愿流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很难洞察到学生的思想动向、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自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外发布自己的观点,符合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心理特点。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关注国内外新闻、校内外事务、课内外知识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育者可借助自媒体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事件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思想指导、心理疏导和舆论引导,适时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再次,自媒体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本书”“一张嘴”“一堂课”“一支笔”的教育方式。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由发声”“在线互动”等交流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互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在给人们知识获取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知识筛选的难度,思想传播单靠传统的书本和课堂已经难以维系,自媒体具有的交互性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教育者可以通过自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课内课外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自媒体对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影响力被弱化。传统媒体多采用单核的信息输出方式,信息输出者占据较强的话语主导权,主流媒体或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能够牢牢把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力量。然而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输出由“单核”转变成了“多核”,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向。此外,自媒体输出的信息更加大众化、趣味化、便捷化、生活化,符合青年人的话语习惯和心理需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自媒体平台自主发表各种言论,这在一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主导权,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认同和践行。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被淡化。当前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有积极健康、高雅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也有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甚至有错误的思潮、反动的言论。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心理承受力有限,一时难以辨认信息的真伪,可能会受到错误思潮的干扰、侵袭,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感召力。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被虚化。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自媒体兴趣较高,但有少部分同学选择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沉浸在虚拟空间内,不关心国家大事,忽视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自律意识、合作意识、奉献意识缺失,这弱化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

二、自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分析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发挥自媒体传播的独特优势,通过建立图像化传播机制、加强自媒体队伍和阵地建设、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完善舆情监管机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途径,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建立图像化传播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在教学中采用自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化的传播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现出来,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一是挖掘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观点、历史事件、身边榜样、社会热点,并以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和图像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如通过制作小视频、微电影、动漫广告、网络游戏及歌曲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动态化。二是把学生喜爱的动漫音乐等融入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感,拉近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三是利用微信、微博等开展学术沙龙、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四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线上知识竞赛的形式,以赛促学、以学助赛,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掀起持续学生理论知识的浪潮,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化。

2.加强自媒体队伍和阵地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力。一要建立校园自媒体开发运营队伍,加强校园自媒体队伍的管理。高校通过举办校园自媒体队伍培训,增加校园自媒体团队成员的注册量;鼓励和支持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参与校园自媒体的日常管理,制定和完善自媒体团队奖励激励机制,吸引自媒体运营专业人才,构建自媒体宣传工作交流机制,注重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二要加强校园自媒体阵地建设,加大对校园自媒体建设的资金投入。学校应转变宣传思想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园自媒体平台建设,优化自媒体运行环境。

3.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达到修心、修身、内化的效果,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是教育理念要从“宣教”转为“传播”。自媒体时代,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育者要转变“单向”的灌输思想,采用双向交流、平等对话的形式,让思想引导更接地气、价值引领更合实际、心理疏导更有温度,促使教育目标具体化、教育内容大众化、教育方式生活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二是注重发挥体验式教育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自媒体上设置贴近大学生实际且他们感兴趣的议题,采用论坛问答、网络直播等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让大学生围绕主题发表感言、畅谈体会,在参与中激发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4.完善舆情监管机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权。自媒体时代,由于发布、传播信息的自主性、匿名性,信息难免良莠不齐,加之大学生在思想或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易被错误信息迷惑。对此,一要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充分运用智能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自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全天候监测,精准掌握网络舆情,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为处置舆情、引导舆论创造条件。二要建立舆情处理机制,采取问卷调查以及重点访谈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热点事件和重大问题的看法和评价,把握舆论主动权,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三要着力构建自媒体传播平台,加强多渠道、多层次的互动交流,将学校、院系的微信公众号与思政工作者、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微博、微信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并进行统一规划,构建教育、实践、服务“一体化”传播体系,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权、主动权。

5.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汇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大合力。一要整合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学生学习、交流、生活“一体化”的“精神家园”,创造出反映时代生活、时代精神的作品,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要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协调来自高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汇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夏侯建军,主编.“五维一体”网络育人新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徐金超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人文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