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政理论课教师隐性教学策略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政理论课教师隐性教学策略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政理论课教师隐性教学策略应用

[摘要]加强思政课隐性教学策略研究,是重视思政课教学如何发挥好隐性教育作用的体现。运用好隐性教学策略是做好隐性教学的关键,是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应然之义。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梳理归纳出10条思政课隐性教学方法,以此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质性访谈,来详细考察策略的使用现状及问题,以期为思政课教师运用隐性教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同时,文章建议加强隐性教学策略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发挥好隐性教育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学策略;质性访谈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显性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知识讲解和答疑解惑等过程,而隐性教育则主要熔铸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显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之中,二者是一个双向同构的过程[2]。隐性教育是教育者将部分教育的主题和目的隐藏起来,按预定的教育计划将其渗透于课堂环境、教学环节、课堂管理等诸个方面,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的教育[3]。隐性教育既可以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和“校园文化建设”来实施,也可以通过思政课中的隐性教学来实现。思政课显性教学以系统化、专门化和规范性的方式进行,以学校课程、理论课堂为依托,强调教学的有组织性和明确性[4]。而隐性教学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学目标而选择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在思政课中应用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能够强化显性教育所传递的内容,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隐性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隐性教学资源、隐性教学环境、隐性教学环节和隐性教学策略等方面,其中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多集中于英语、体育等学科,思政课中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见。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应聚焦在课堂教学环节,改善课堂教学状况[5]。据此,思政课教师可以把隐性教学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和方法,有效地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且贯穿课堂,发挥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作用,探究并推进思政课隐性教学策略研究。

一、文献回顾

隐性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缄默知识理论和内隐学习理论。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可区分为“外显”和“内隐”两种形式。外显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通过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用来指那些无法言传或不能系统表述的一类知识[6]。缄默知识通常依赖于社会互动和加强新旧技能之间的联结而获得。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自动化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协同作用的结果[7]。内隐学习效果相较于外显学习效果稳定性更高,保持得更长久[7]。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命题。本研究从隐性教育的视角和路径深入探索隐性教学策略,进而挖掘隐性教学策略中的具体教学方法。有关隐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涉及十个方面:第一,教师人格示范法。教师的价值观、人格特质、教学风格和师生间行为方式等对学生认知与行为模式的形成有重要的隐性导向作用。拥有渊博的学识、优秀的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思政课教师是显性教育中的隐性资源,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思政课教师应以自身的示范行为影响和感染学生[8]。第二,文化内隐法。文化具有整合和传续功能,正确引导能对个体的无意识认知产生积极影响。难度高、复杂的、抽象性高的材料更适合进行内隐学习[7]。可将有精神内涵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9],巧妙引入适宜的文化素材[10],潜移默化地润化学生。第三,类比与隐喻法。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11],比喻、类比、比拟均具有隐喻性,隐喻能表达思想和情感,促进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语言和运动学科的隐喻研究和应用较多,效果较好。思政课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善用比喻释疑解惑,形象生动、化难为易[12]。第四,多媒体教学法。内隐学习理论下的多媒体教学关注学生在其中进行的内隐学习,如多媒体素材、动静结合、播放形式等会产生内隐影响。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13]。第五,课堂浸泡法。内隐学习的效果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或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单纯通过讲授和旁观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7]。因此,有研究者在英语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来实现“课堂浸泡”,提升教学效果[14]。第六,情景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感知,促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认知。目前思政课中的情景教学主要关注路径、方法和作用研究,情景教学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行角色体验,在参与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习兴趣[15]。第七,表象训练法。该策略理论基础是观察学习,观察中所获得的效果具有稳定性、抗干扰性[16]。表象训练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模仿和强化正确的表象以对比自身而修正错误[17],多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思政课的观察-省思策略让学生努力广泛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的行为,以之为镜鉴[18]。第八,外在焦点法。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外部的注意焦点时能减轻学生心理和注意容量负担,习得的技能稳定性更好[17]。外部注意焦点学习范式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具有优势,保持时间较长,准确性更高[19]。第九,指导语法。选择易于引发内隐学习的指导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无意识习得的效果和知识运用的效率[7],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缄默知识则需要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思考的指导语,思政课堂应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20],思政课教学设计要“留白”,善于将问题悬疑激趣,以对话交流的方式使问题得到最终解答[21]。第十,隐式归纳法。隐式归纳策略多用于语言教学中语法规则的掌握上,该策略要求学生从教师给出的示例中推导、概括规则[22]。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隐性教学方法,但比较有限,且缺乏一个整合的视角和观点,有待进行更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

二、高校思政课隐性教学策略分类

文章根据已有研究文献,结合思政课教学实践特点,经同3位思政课教授进行5次讨论后,初步确定可以尝试将10类隐性教学策略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并将它们命名与界定如下:(1)人格示范法。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修为和健全的正向品质,通过由里到外真实散发并践行“爱马、信马、言马、用马”的坚定政治定力来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化学生。(2)文化内隐法。教师运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生活事件、时事趣闻等,调动学生内心的集体潜意识,激发学生深层的连接。(3)类比与隐喻法。教师运用类比与隐喻方法,借助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4)多媒体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优化多媒体素材,通过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的艺术组合,动静态转化,回放与慢放的凸显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内隐发展。(5)课堂浸泡法。教师营造出思维活跃、情感交融、同频共振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于其中,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乐而不疲。(6)情景教学法。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情境,以创作情景剧、微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开动思维、坚定信仰,实现教学目标。(7)表象训练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和模仿正面的表象,不断修正和强化头脑中的表象,对比自身,提升自己。(8)外在焦点法。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目标聚焦到更远的结果,关注更长远的理想目标,以减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压力和注意容量负担。(9)留白式引导法。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指导语产生留白效果,营造学生生发想象、思考和展现的空间,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填补空白,默会不可言说之知识。(10)隐式归纳法。教师给出示例,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现象中推导规则和结论。

三、质性访谈及结果

(一)研究设计

1.访谈对象以23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为访谈对象,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教学课程涵盖5门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12人(编号T1—T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3人(编号T12—T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4人(编号T15—T1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5人(编号T19—T23),“形势与政策教学”课2人(编号T22—T23),均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访谈对象基本信息如附表1所示。2.访谈提纲访谈以“隐性教学策略”为主体内容编制结构化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主要聚焦于四个问题:(1)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在思政课中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隐性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有什么作用?(3)课题组根据已有研究搜集整理了10条隐性教学方法,第一条是人格示范法,请看它的界定与示例。您认为它在思政课堂上可以使用吗?不能的话,请问原因是什么?能的话,您是怎么使用的?请举一个示例。所有方法依次访谈。(4)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使用隐性教学策略,您有哪些建议?3.访谈过程访谈开始前准备好访谈提纲、记录工具,并对主试进行了访谈培训。访谈开始时向访谈对象告知了研究目的、受访者的权利与义务及保密原则等。焦点小组访谈人数9人,访谈时间为90分钟。个人深度访谈时间均控制在60分钟左右。访谈地点为环境安静且不受外界干扰的场所,所有访谈均全程录音。在访谈后对录音材料进行转录和整理,严格按照访谈时的原话进行转录,形成了访谈记录文本,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进行分析。4.访谈信效度访谈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提高访谈信效度:第一,访谈采用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设计,以提高访谈信度,同时通过两类访谈的互证来提高效度;第二,访谈提纲结构化,即对访谈的问题标准化,在访谈之前围绕“隐性教学策略”严格制定访谈提纲。访谈问题参考前人研究并结合笔者的研究目的精心设计,与3位思政课专家反复修改讨论,层层渐进,使访谈问题明确,表意清晰,并组织了预访谈和测试,确保提纲切实可行;第三,在访谈前对主试严格培训,按照严谨规范的访谈设计模拟访谈,训练主试把握访谈主方向,熟悉访谈过程,使受访者始终围绕访谈问题进行回答,并在预访谈之后检核访谈内容和提纲;第四,根据访谈结果,对部分访谈对象进行了二次访谈,以确保访谈的深度和访谈资料的准确性;第五,对访谈录音材料的转录和编码加以标准化,通过关键词整理法提取若干重要主题,提取出访谈内容中的最关键信息用以呈现,文章摘取的内容均为访谈记录文本中的原始词语和字句,在分析时持续比较不同受访者的访谈记录文本,得出对访谈问题的结论,形成资料的多角度校正。

(二)访谈结果

1.关于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关系69.56%的访谈对象认为显性教学是主体,隐性教学是辅助,两者可相互促进。有30.44%的教师未考虑过两者关系。以下为访谈的部分摘要。(1)T14教师:对思政这样一个特殊学科来说,隐性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要有感染力,但我觉得它仍是一种补充,还是要以显性为主;(2)T16教师:两者应是同步,而又互助的;(3)T18教师:显性教学是主要的,隐性教学起辅助作用,通过隐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4)T19教师:言行举止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思政课教师责任更大,应该要比其他教师更注重这方面。2.关于隐性教学在思政课中的作用43.48%的教师认为能起到积极作用:一是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三是能有效地传递价值观。47.83%的教师未思考过此问题。有8.69%的教师提醒无意识可能存在不好的地方,需要授课教师注意。以下为访谈的部分摘要。(1)T9教师:它能把思政课教学真正所追求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且学生自己认同它;(2)T13教师:用得好能提高教学效果,无意识可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习惯能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3)T16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4)T23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尤其在讲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时,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教学使学生愿意倾听,课堂氛围更好,学生接受的效果也会更好。3.关于隐性教学策略的使用现状和方法(1)人格示范法使用率:23名(占访谈对象的100%)教师认同运用该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有2名(8.69%)教师认为在课下使用的空间更大,效果更好。访谈摘要。(1)T4教师:教师是一个影响源,人格、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2)T6教师:政治人格是思政课教师的核心人格;(3)T20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垂范的榜样,人格示范法非常重要,人格示范法体现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行一致上,要有意识地塑造正面的人格形象,把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使用范例:教师要在课堂上展现出坚定的政治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人格,一方面在讲课时要通过个人对教学内容的信心和人格魅力把理论力量表达出来,用自信的情感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正面引导和影响;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认真授课,言行一致,身正为范。(2)文化内隐法使用率:15名(65.22%)教师表示使用过,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使用频次较多。访谈摘要。(1)T5教师:在有关文化的课程内容中使用这个方法,教学效果很好,如爱国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等;(2)T19教师:使用文化内隐法会更容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行事准则和观念产生影响;(3)T20教师:使用这个方法能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我们上课时会有意识地去融入案例教学,用革命先烈的事迹去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能理解得更好;(4)T22教师:在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里,这个方法还是非常突出的。因为我们历史教育就是文化教育,很多事件和人物中都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某种价值理念。使用范例:选择六尺巷典故,让学生在事例倾听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谦和礼让是和谐解决矛盾的方式。(3)类比与隐喻法使用率:17名(73.91%)教师表示使用过,但大部分使用的是类比方法,隐喻用得相对较少。访谈摘要。(1)T2教师:这个方法在教学上的使用效果很好,用得恰当能使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质量提高;(2)T3教师:类比与隐喻要有代入感和现场感;(3)T12教师:大的原则肯定是旗帜鲜明的显性教育,大原则下的具体部分,如讲到同学关系时,可能使用隐喻的效果更好;(4)T6教师:使用隐喻方法观点不能偏,不仅要“隐”得好,还要精准,这是当前使用隐喻方法的重点和难点。使用范例:李朝阳教授在讲授《穿合脚鞋,走特色路———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好的》这一专题时,以“选鞋—试鞋—定鞋”作比喻,形象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中国人民千辛万苦才选好的“鞋”,“鞋”的“品牌”是“社会主义”,“型号”是“中国特色”。中国人民经过“试鞋”,定下了这双“鞋子”,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双适合中国国情的好“鞋子”。(4)多媒体教学法使用率:23名(100%)教师表示使用过,是一种使用率极高的方法。访谈摘要。(1)T2教师:多媒体教学是存在内隐元素的,具有隐性的教育作用;(2)T19教师:教师播放正能量的视频案例,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加以正确引导就能起到隐性作用;(3)T22教师:能让学生更直观形象、深入地了解课程知识;(4)T23教师:使用相关的视频、图片材料进行教学是非常好的,如把国家政策、时事新闻与课堂内容相衔接进行教学等。使用范例:以爱国主义教学为例,让同学们课前观看《横空出世》的电影,在课堂上回放一些经典片段,如回放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一位苏联专家说,在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手中。听闻此言,陆光达气愤得站到雨伞之外,宁愿站在雨中。此时教师可以按下暂停键,向学生提问:“当下你的感受是什么?”(5)课堂浸泡法使用率:10名(43.47%)教师表示使用过,且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学习成果展示等课堂教学形式中均能产生浸泡的效果。访谈摘要。(1)T8教师:主要在于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产生共鸣;(2)T13教师:有利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效率更高;(3)T22教师:运用的关键在于使用恰当的导语给予学生刺激,激活学生,让学生融入到教师构建的空间氛围中;(4)T9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主题进行辩论赛、团体辅导等活动,让学生融入课堂,浸泡在课堂中。使用范例:朱铃教授在讲授《辛丑条约》时,将10亿两白银具体化、形象化:这些白银用载重50吨一节的火车皮来装,可以装625节车皮,连接起来有16华里长。听课的学生完全浸泡于课堂中,甚至有同学气愤地拍起桌子[23]。(6)情景教学法使用率:20名(86.95%)教师表示使用过。访谈摘要。(1)T15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使用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去挖掘素材,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运用;(2)T20教师:在思政课上运用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场景和事件中思考。使用范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剧本,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让学生表演重庆谈判记者招待会上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角色,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提问(“假如你是当时中共的领导人,你会如何分析和处理这个问题?”“国民党的橄榄枝伸出来,共产党接会怎么样?不接会怎么样?”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7)表象训练法使用率:11名(47.82%)教师表示使用过。访谈摘要。(1)T10教师:呈现伟大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对照伟大人物的形象,树立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目标,向伟大人物学习;(2)T14教师:还原事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不同角度完善学生对事件的看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3)T20教师:呈现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不同人物的对比,从而校正对历史人物错误的看法。使用范例:想象中共一大代表作为最早的一批党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锤炼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如何在实践当中锤炼而成的,引发学生对照表象去思考当前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8)外在焦点法使用率:12名(52.17%)教师表示使用过。访谈摘要。(1)T2教师:在课堂上不以考试为焦点营造紧张气氛,而是侧重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用理论的力量感染学生;(2)T17教师: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来具体运用,反复用语言来引导,引导更长远的目标,达到理想目标的建构,使学生内隐内化;(3)T23教师:通过结合社会时事新闻、国际新闻报道、时事政策等,运用理论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事物的发展和个人未来的发展,关注外部世界,避免孤立的、自我的状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拥有大格局。使用范例:教师通过以马克思为人类解放而艰苦奋斗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而不是将个人理想局限在小我的状态中。(9)留白式引导法使用率:9名(39.13%)教师表示使用过。访谈摘要。(1)T6教师:应该多用递进式提问,有提示、暗示、催化的作用,把学生往未知领域引导;(2)T15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3)T20教师:在案例教学和专题性教学中运用较多,通过案例分析或教学专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使用范例:在抗日战争的专题教学中,首先可从“怎么看待这场战争?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的提问开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进行递进式追问,让学生能在问题框架中自由思考、交流,最后在讨论中慢慢形成一种共识。(10)隐式归纳法使用率:只有7名(30.43%)教师表示使用过,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具体的使用方法。访谈摘要。(1)T6教师:它类似于科学抽象法、概括学习法,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隐式归纳学习的作用,运用后学生受益匪浅;(2)T20教师:通过提供多样材料和事例,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之间的联系,从材料中理解原理,总结提炼推导出规则和结论。使用范例:在讲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时,教师提供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材料,让学生自主从材料中归纳推导出蕴含的原理。4.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隐性教学策略的建议60.87%的教师提出了建议,建议主要集中于重视思政课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重视隐性教学方法的培训、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访谈摘要。(1)T5教师:一方面要提高思政课教师地位和待遇,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大研究经费支持,将研究成果更好地与实践结合,如出版师资培训教材等;(2)T16教师:目前思政课班级人数过多,小班教学更便于开展,教学效果会更好;(3)T18教师:具体来说,一是教学进度方面,课时要安排得更充足一些;二是思政课教学环境的建设,投入经费配备思政课堂专用教室,建设有氛围的思政课堂教学环境;(4)T20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让思政课教师意识到隐性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有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意识,充分运用隐性教学这样一个教学手段和理念;其次要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开展培训引导思政课教师学习,在实践中使用;(5)T23教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希望能有多的渠道进行学习,如专家讲座、隐性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等,此外还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撑,可以加强带有师生互动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四、结论与思考

文章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为指导,根据研究文献概括总结了思政课教学的10条隐性教学方法,基于对23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焦点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第一,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清楚认识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关系,但有47.83%的思政课教师没有意识到隐性教学在思政课中的作用;第二,10条方法中人格示范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使用最多,使用率达到100%,其次是情景教学法、类比与隐喻法、文化内隐法、外在焦点注意法等方法,使用率不到50%的方法是表象训练法、课堂浸泡法、留白式引导法和隐式归纳法;第三,不同策略在不同的思政课程中使用的比例有所不同。基于此研究基本结论,笔者形成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加强理论研究

有效的教学策略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目前关于思政课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非常少见,其理论建构颇为薄弱,理论研究亟待加强。今后隐性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可从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1)隐性教学策略的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拓宽拓深缄默知识、隐性学习领域等基本问题的研究。(2)隐性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外延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概念的辨析确定概念的界定,按照辩证思维的原则探索概念之间的区分和联系。(3)隐性教学策略的分类及其操作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分类的标准,不同类型的适用条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4)教学策略的综合应用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如何将显性策略与隐性策略有机结合、如何将多种隐性策略有机结合。(5)隐性教学策略使用效果的评价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如何对隐性教学策略的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怎样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科学评价标准。

(二)加强课堂实践

教学策略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在于教师面临问题情境时能够灵活选用各种具体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教育理论只有真正入脑、入心、入思维,它们才能够在现实的课堂情境中生成即兴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讲,一要注重隐性教学策略培训。通过组织思政教师参加观摩课、示范课来现场体验隐性教学策略的魅力;通过组织思政教师参加教学论坛、名师对话来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教学桥梁。二要在课堂上刻意练习。教师要有意识地突破自己教学的舒适区,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大胆实践、小心求证、锐意革新的精神灵活地将隐性教学策略与显性教学策略在鲜活的课堂上有机整合。三要注重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策略产生于对教学经验的反思[24]。教师应该对隐性教学策略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省,记好教学反思日记,对教案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自评与自纠,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考量与省思。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反思,而且要注重对优秀教师在教学示范中的隐性教学策略进行学习反思,对同事日常课堂的隐性教学策略进行评判反思。在反思隐性教学策略时,尝试多角度设问,如“教学成效高、教学成效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做法后面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日积月累地教学反思终会生成为隐性教学策略的灵动使用。

(三)有效推动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加强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形成研究、传播、运用、评价的闭环。第一,加强隐性教学策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策略示范和传播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推动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建设好重点示范基地和项目,打造高质量的隐性教学策略资源平台,为研究成果有效传播提供重要保障;第三,增强教师运用策略的主体意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教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第四,加强科学评价,健全隐性教学策略监测、评估和反馈机制,把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重点转化为研究新课题,促进科学研究,形成闭环完形,推动四个环节周而复始地有序运行,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

作者:杨新国 黄艺彤 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