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格式塔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格式塔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格式塔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提要】格式塔学习理论是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出现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其理论中的整体性原则、顿悟学说、完形压强、异质同构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以核心素养为本。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与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果按照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我们很难完全落实这一基本理念。而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可以摆脱语文教学中重知识点的重复练习的束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格式塔学习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促使语文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本文将格式塔学习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格式塔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一、格式塔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一)整体性理论与语文教学

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性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改变肢解文本的、断章取义说教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体性理论告诉我们,要始终把课文看作是一个整体网络,从整体出发,抓住点睛之笔。艺术中的整体美比比皆是,无论是书法,音乐,绘画,雕塑,文学等等都具有整体美。我们欣赏一朵花,总是从整体上去领略它的美,绝不会因为它的其中一朵花瓣有多么特别而感动;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总是从整体上去品味它的美,绝不会因为某一笔画的书写完美而欣喜悦狂。我们欣赏任何艺术作品,总是会把目光投向整体形象,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注意它的细节。所以说,艺术的整体就是美的第一要素。这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时可以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来教学。这样既符合审美规律,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故都的秋》这一篇散文写了北平的五副秋景图,小院清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斜阳、清秋佳果。写了北平秋天的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这些景物片段分散的孤立看不过是北平秋景的各个部分,一旦把它们连缀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使人读之后心情为之凄凉。这就是散文的意境,是故都的秋整体景物形象中产生的新质,这个新质在散文中的任何一个句子中是找不到的,它依存于这篇散文的整体情景。这些景物组合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二)直觉性理论与语文教学

顿悟是一种突然地理解,它是没有经过逻辑推理判断而仅凭直觉一下子领悟到客观对象的本质的特征。它是一种直觉,但顿悟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它一定是在大量的阅读经验积累之上的产物。关于顿悟有很多例子。比如,《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当中,就写出了贾宝玉的顿悟。贾宝玉兴冲冲地来到梨香院,想听龄官唱戏,戏没听成,却得了满腹的失落,回到怡红院当中。他来到梨香院时,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内,见宝玉来了,都笑嘻嘻的让座,这样的礼遇对贾宝玉来说是司空见惯的,是熟悉的。但是当他到屋内找龄官时,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闻风不动,当宝玉陪着笑脸央求其唱一套《袅情丝》时,龄官是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我们进去,我还没有唱呢”。屋内屋外是截然相反的冰火两重天,可以说让宝玉瞬间懵了,红着脸出来,回到怡红院当中,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袭人,“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他突然明白,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围着自己转的。虽然自己是正出的富家公子、贾母的心头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拿他当回事儿的。当他面对龄官的这种冷漠时,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就是顿悟的过程。《红楼梦》的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也是贾宝玉顿悟的一个过程,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出薛宝钗的生日宴要比林黛玉的生日宴要高出一等。在生日宴上,薛宝钗念了《寄生草》“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像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宝玉此时对湘云使眼色,沈湘云却觉得贾宝玉不够尊重自己,而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寄人篱下之人,她们性格都有点敏感、自尊心强。把林黛玉比做戏子的,他自然会觉得很怄气,而史湘云呢,他在家中看惯了叔叔婶婶的脸色,自然不愿意再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贾宝玉怜香惜玉,结果却两边都不讨好,这让贾宝玉心里觉得很不痛快。宝玉就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宝玉突然产生了一种幻灭感,他突然明白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个过程就是一种顿悟。

(三)完形压强理论与语文教学

在文学作品中总会有“留白”或者“隐喻义”,这是由于文学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多义性。更何况作家会含沙射影、有意运用修辞、双关、意象、暗示。这也会造成对文本的多重解读,不同的读者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国的诗歌语言注重炼字,具有含蓄美,这就造成了文本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说的“画了鱼儿不画水,此处必有波涛。”除此之外,戏剧中的留白,就如电影中的空镜头。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联想、想象,填补空白(或续写文章、或内容补充、或解读含蓄的结尾、或写出省略的部分)填满这些缺憾,从而使不完美的“形”到完美的“形”。当然,还要注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师习惯用ppt教学,觉得很省事,从而忽视了板书的设计,殊不知这样做是舍本逐末的。教师要明确板书的过程就是思维完形的过程。在设计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完形心理。

(四)异质同构理论与语文教学

心物同形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与文本内容进行对话交流,从而产生一种共鸣即情感的对应物。我们之所以会和作品产生一种共鸣,是因为我们与作者有相同的处境以及心境,所以才更能够理解作品从而产生共情。如《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写道当黛玉听到牡丹亭中的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黛玉心痛神痴潸然泪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共鸣?这是因为,林黛玉与杜丽娘之间有着相同的情感体验,有时候这种源于情感体验相同而导致的共鸣,会达到一种难以自拔的强烈程度。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为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让人看了之后如此的悲恸,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真挚,如此的感人,却总是被外力一次又一次地破坏,从而把人心目当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一次次撕碎,从而产生痛苦的感情。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由此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我们阅读一部作品是将作者的意转化为读者的意的一个过程,那么,作者的意是怎么表达的呢?是通过语言表达的,读者是怎么感受到作者的意呢?也是通过语言感受到的。作者用语言将它的意表达出来,然后读者再通过语言将作者的意再加工的理解。从而才能够完成作品的升华,作者创造的作品加上读者理解的作品,才是文学作品的完整价值。读者对文本的这种再创造是文学作品实现其价值的必要过程。

二、结语

格式塔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促使语文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连学生的灵魂(心理)都不了解的话,那还何谈教育呢!

作者:胡美青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