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村文化振兴重要性与建设途径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深度落实,乡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有效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导致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面对这种情况,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采取科学的建设策略,不断改善乡村文化建设效果。
现阶段,乡村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已经受到充分的重视。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能够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激发乡村社会发展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其他层面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因此,要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逐步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水平,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
1.1有利于转变乡村发展理念
进入新时期后,农业机械化步伐显著加快,大幅度减少了家庭务农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农民群众向城市中涌入,不但乡村人口呈现出逐步减少的态势,民众对乡村生活的认同也在持续弱化,面临着严峻的乡村“空心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社会将难以有效发展,阻碍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而通过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入实施,能够让人们以新的视角看待乡村社会,提升对乡村社会、乡村生活的认同感,进而主动参与到乡村社会建设当中。同时,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创新发展,糟粕文化、不良思想将会慢慢淘汰,有助于社会民众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的增强[1]。
1.2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通过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大幅度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当物质生活富裕后,乡村社会产生了诸多的陋习,如赌博等,对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此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就在于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乡村居民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进而形成畸形的文化消费。通过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能够向乡村居民供给高质量、接地气的文化产品,旧思想、旧风气等可以得到逐步消除,有助于农村文明乡风的提升。
1.3有助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产业振兴能够从物质层面促进文化发展,文化振兴又可以从精神、人才等角度推动产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过去大部分乡村只有单一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是乡村民众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通过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可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逐步优化与升级乡村产业结构,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将会受到充分的重视,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逐步实现,有助于文化产业附加值的提升。
1.4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受熟人社会的影响,道德教化在乡村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乡村传统美德可以被有效弘扬,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旧道德得到摒弃或改造,这样道德教化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在具体实施中,可经常性评选乡村道德模范,运用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先进价值观念等,借助于高尚道德熏陶广大民众,促使乡村群众的道德觉悟得到不断提升,进而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2乡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2.1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乡村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峻,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缺乏,阻碍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从年龄结构层面来讲,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乡村优秀青年向城市中涌入,老年人、儿童是乡村留守人口的主要人群。老年人缺乏较强的行动力,无法快速接受和获取新的知识理念,不具备良好的自我振兴能力,导致乡村空心化问题的形成。从人才队伍层面来讲,乡村地区的工作岗位缺乏充足的竞争力,不但无法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本土优秀人才也存在着大量流失问题,导致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才基础不足[2]。
2.2乡村传统文化遭到忽视
乡村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地区忽视掉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难以有效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受人才流失的影响,农村地区的衰败态势较为明显。而社会环境是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当农村社会衰败后,传统文化自然得不到传承与发展。一些地区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文化建设遭到忽视,没有大力宣传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够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导致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得不到发挥。
2.3价值观念空白较为明显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显著冲击到乡村社会,传统道德观念的弱化态势逐渐明显。由于尚未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导致部分村民出现行为失范,滋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同时,随着城乡文化交融深度的逐步拓展,乡村社会涌现了多种价值观,很多乡村民众缺乏良好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滋生出一些不良风气,如:赌博、攀比等。
2.4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亟需加强
基础设施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虽然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显著加快,但依然难以充分满足乡村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资源,部分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只有单一的种类和形式,制约到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3]。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虽然完善建设了乡村文化设施,如文化广场等,但却没有得到高效利用,文化功能得不到发挥和体现。
3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途径
3.1建设乡村人才队伍
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针对现阶段乡村空心化问题,需充分重视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第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只有将大量的优秀人才引入进来,方可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部门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体系,将更多的外来人才吸引进来,服务于乡村现代化建设。要将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建设起来,定期、经常性地评选乡村优秀人才,从资金、精神等角度给予奖励,促使外来人才的荣誉感、满意度得到提升,避免出现人才流失问题。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依据乡村文化建设需求,明确人才引进的目标和重点,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过去很多乡村将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方面的优秀人才作为引进重点,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导致乡村文化建设质量得不到持续提高。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力度。第二,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具有庞大的数量和规模,且充分了解乡村现状,通过将一大批本土优秀人才培养出来,能够显著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举措,不但能够缓解乡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在具体培育过程中,要重点培育那些热爱乡村社会、具备科学文化水平的村民,保证培育过程的针对性。为解决传统集中培训模式的弊端与问题,需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将远程教育平台建设起来,这样农民群众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个性化学习。总之,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逐步将一批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现代型农民培育出来。
3.2保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当代乡村社会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传统文化遭到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提升保护与传承意识,大力保护与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第一,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展现出来,能够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融合党的方针政策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乡村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吸引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要于乡村社会经常性组织文艺表演,以乡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促使乡村居民的集体认同、文化认同得到逐步提升。第二,加强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将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起来。只有充分激发专业人才、广大农民的传承、保护热情,方可以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的实现。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向乡村年轻人群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积极开展技艺专业培训工作,科学挖掘与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同时,要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队伍建设工作,在培养本土村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将社会文化人才引入进来。第三,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载体。要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载体的保护力度,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贯彻下去。一方面,要依托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平台,向广大乡民广泛宣传传统文化载体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乡民主动保护地区现存的传统文化载体,主动抵制各类破坏行为。另一方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监管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传统文化载体的人员。
3.3重建乡村社会风气
要加快乡村社会风气的重建步伐,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全面清除不良的社会风气。第一,弘扬核心价值观。要依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乡村文化价值体系进行重构,引领乡村民众的思想观念。为帮助广大乡民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需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为保证宣讲效果,一方面要构建高水平的宣讲队伍,由基层党组织成员、专家学者等向当地民众宣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创新宣讲方式,将乡民的受教育水平、接受能力等纳入考虑范围,选择接地气、通俗化的宣讲方式,避免因过于专业而让乡民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到核心价值观的宣讲效果。第二,重视优秀家风建设。优良家风能够促进乡村社会风气的重建,从精神层面推动乡村振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家族长辈的传授是个人品德养成的主要路径。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引导乡村民众积极建设优秀家风,从个人、社会及国家层面制定家训家规,引导孩子将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等确立起来,紧密结合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同时,要定期评选优秀家风,给予乡村居民有效的激励和引导。第三,完善乡规民约。乡村职能部门要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规民约制定出来,于乡规民约中体现良好家风内容及核心价值观要求,引导村民自我监督与管理。需特别注意的是,在乡规民约制定过程中,要让广大乡民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征求乡民的意见,经过乡民认可后方可以推行实施。如果广大乡民的参与需求得不到满足,其主人翁意识将会明显降低,进而漠视乡规民约,导致乡规民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3.4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要增加资金资源投入,综合考虑乡村特色及民众需求,科学制定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利用方案。第一,增大资金投入力度。资金不足是乡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占比进行适当提高,将充足的资金资源投入进来,促使文化设施建设、维护与利用方面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由于财政投入具有有限性特点,为缓解财政压力,可将社会资金引入进来,通过对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拓展,促使乡村文化建设投入得到增加。职能部门需设立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到乡村文化事业当中。同时,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全面记录、定期公开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真正落实各项资金。资金不足问题得到解决后,要全面分析当前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明确文化设施的建设完善重点,不断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广大乡民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高效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第二,调动乡民参与积极性。只有让乡民深度参与进来,方可以提高乡村文化建设质量。因此,职能部门在组织乡村文化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特色与村民实际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对其他地区的现成模式进行照搬照抄。要统筹推进乡村文化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完善建设各类文娱场所。同时,将农村文化社团组建起来,鼓励有才艺的村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民间优秀文化人才的挖掘培育工作,引导其结合时代背景、乡村特色创作出一系列反映民众心声的高质量文艺作品,给予其他乡民有效的感染和带动。由于民间优秀文化人才不具备较高的创作能力,县级文化部门要做好培训、帮扶工作,经常性培训当前民间文化工作者,向其传授文艺创作新理念和新思路,将更多贴近生活的经典作品创作出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只有大力建设乡村文化,充分满足乡村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针对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难题,需从人才、思想、设施等多个角度着手,持续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晓楠.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学园,2019(15):75-76.
[2]郑建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9(13):10-13.
[3]李海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德州市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8):203-204.
作者:范勇 单位:中共徽县委党校(徽县行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