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健康教育在心理科开放式病房中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健康教育在心理科开放式病房中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健康教育在心理科开放式病房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心理科开放式病房在实施护理服务时,加入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时间内,在本院心理科就医的78例患者,以入院顺序分组。在常规组中提供常规心理科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统计两组干预效果,行t、x2检验。结果实验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与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与精神症状的同时,还能增强其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开放式病房;心理科;健康教育;依从性;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

近年来,基于社会竞争压力加剧及生活节奏加快背景下,人们易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多方面的压力,促使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1]。开放式病房是未实施封闭式管理的一种病房,隶属于医院“心理科”,也被称作“心理治疗病房”,相较于传统精神科管理而言,开放式病房设置趋向于家庭化与社会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让患者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利于疾病改善与恢复[2-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经系统性健康宣教与相关知识教育,可有效增强患者自身健康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治护工作,尽早恢复健康[4]。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医院心理科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强化健康教育的价值,现展开分析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78例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分组方法为患者入院顺序,对纳入病例展开分组。在常规组纳入病例中,年龄与均龄值在20~68(45.30±11.45)岁,男女各18例与21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5±0.72年;在实验组纳入病例中,年龄与均龄值在22~70(45.47±11.58)岁,男女各15例与24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2.52±0.80年。对两组基础资料,采取统计学软件展开比较,检验结果显示P>0.05,差异较小符合临床研究要求。纳入标准:①满足ICD-10有关疑病障碍、躯体忧虑障碍、分离障碍、恐惧障碍、强迫障碍及抑郁障碍等诊断标准者[5];②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③有齐全病历资料者;④经院内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批准。排除标准:①认知方面存在障碍者;②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者;③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④患者家属依从性不高者;⑤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常规组提供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向其展开常规健康宣教,将疾病发生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复发等知识向其进行讲解;在患者出院后展开随访干预,掌握其恢复情况、饮食及用药情况。实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在患者入院时,将疾病常识内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包括早期症状、干预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增加其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②第二阶段。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控制,因此在此阶段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患者的情绪,以使用抗精神药物常识内容与情绪调控方法为治疗与护理重点内容,对其精神状态进行调控。③第三阶段。该阶段患者精神症状基本上已经消失,不需要继续住院接受治疗,可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办理出院;在此阶段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角色功能,提升其社会能力。对于处在康复期患者而言,其病情大多不太稳定,复发率较高,故而需重视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多关心患者,给予其家庭支持与温暖,以此来帮助患者康复及重返社会。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干预1周后用药情况,以Morisky-Green量表来评定[6],其中当患者感觉症状有所减轻时,仍然存在停药的情况,且经常忘记服用药物,无良好的服用状态,为不依从;在感觉症状较为严重时,患者并没有停止及忘记服用药物,同时还能维持良好的服药状态,然而在症状减轻时,却偶尔停止服用药物,为基本依从;感觉症状减轻或者加重时,患者都未停止服用药物,也未忘记服用药物,并且始终能维持良好的服药状态,为完全依从;②统计两组干预后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scalenursingsatisfaction,NSNS)评估[7],量表总分是95分,分为不满意(<70分)、满意(70~85分)与非常满意(>85分);③统计两组社会功能缺陷与精神症状[8],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schedule,SDSS)来评价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量表中含有社会活动能力、对外界事物兴趣、婚姻状况、患者职业等10项维度,总分值为20分,评分越高则显示社会功能缺陷情况越严重;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分为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性因子,总分值在18~126分,总分越高则显示病情越严重;④统计两组生活质量[9],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I-74)来评估,量表内包含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身体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显示生活质量越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用药依从性表1可知,实验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

2.2对比满意度

表2可知,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2.3对比社会功能缺陷与精神症状评分

表3可知,经分析干预前两组各项量表评分,差异较小(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且干预前后组内差异较大(P<0.05)。

2.4对比生活质量

表4可知,相较于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大(P<0.05)。

3讨论

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工作,可有效提升心理科开放式病房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既能够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还能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认可,提升其满意度。基于医学模式不断转变背景下,医院精神科病房逐渐开始尝试展开开放式管理,对于精神病患者管理趋向于家庭化与人性化发展,通过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与康复效果,同时还能够满足专科领域的发展需求,符合患者身心需求,对提升患者自信心与依从性,促进其病情恢复起着积极意义[10-11]。为了降低安全隐患发生风险,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不仅要建立并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检查工作与病房设置,还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予以健康宣教,以此来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提升其治疗信心与依从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患者自护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12]。既往临床以常规健康宣教模式实施健康教育,但内容较为宽泛,且教育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患者与患者家属需求,故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13]。

3.1在医院心理科开放式病房管理中强化健康宣教的意义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及时开展系统化健康知识的教育与咨询,进一步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保健能力,促使患者能够更好配合相应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实现尽快恢复目的[14]。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强化健康宣教工作,对促进临床护理模式转变起着积极意义。由于心理科患者具有病程长、显效慢等特点,因此结合患者特点,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就很重要[15]。

3.2强化健康宣教的方法与措施

3.2.1明确患者健康需求:在实施健康教育前,需了解患者健康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方可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心理科患者而言,其对于健康需求如下。①疾病知识,不管是起病较急具有显著临床症状的患者,还是症状较为隐匿患者而言,其病程较长,且恢复速度较慢,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与压力,而患者家属迫切想要了解患者病情现状、用药效果、治疗方法与预后治疗等;②治疗环境信息,对于新入院治疗的患者与其家属都想要了解主管医师技术情况、住院环境、位置及住院须知内容;③希望可得到医护人员指导与帮助,比如配合检查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及出院后病情变化对策、疾病复发预防方法等[16]。3.2.2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明确教育形式:要想高质量开展健康教育,需遵循患者的健康需求、疾病特点,进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内容采取个性化教育方式,以此来实现对症教育的目的[17]。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借助院内宣传栏,将科室技术状况、住院须知、精神疾病医学知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预防方法、功能锻炼等内容制作成板报,从而实现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宣传的目的;②定期组织患者或其家属学习疾病知识,详细讲解防病治病常识、自我保健相关知识等内容,以此来起到健康宣教作用;③专业护士可经口述方式,结合患者病情对其展开教育,鼓励患者将心中疑问提出来,并就其最关心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促使教育信息沟通具备双向性,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④结合教育指导与示范,向患者示范与指导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常见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方法及康复训练等方法;⑤以现身说教方式提升教育效果,选择恢复情况良好且同病种患者现身说教,向其他患者介绍经验,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信心起着重要作用[18]。3.2.3明确教育目标: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需有具体教育目标。①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树立其正确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与治疗信心,积极配合相关治护工作;②提升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因患者病程较长,且恢复速度较慢,可结合其实际情况,向患者讲授自我护理技巧、康复锻炼及疾病复发预防方法等,进一步提升其保健能力,利于疾病恢复;③纠正患者不良习惯,培养其形成正确保健行为,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19-20]。本研究中,通过比较常规护理与联合健康教育在心理科开放式病房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用药依从性为94.87%,高于常规组71.79%;实验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为94.87%、76.92%;实验组SDSS评分为5.62±1.05分与BPRS评分为26.70±4.67分,优于常规组9.45±1.37分、37.53±5.22分;实验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6.25±1.24分,高于常规组5.28±1.35分,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护理服务,让患者了解到疾病发生、发展与预后情况,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疾病康复,减少治疗时间。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为了达到理想健康教育目标,需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交流技巧及心理学知识,进一步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自我价值感。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不仅能够增强护士责任感,同时还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满足其自尊,增加患者对于护士信任感,进而提升其满意度。

作者:沈丽红 孙红娟 刘其香 李益民 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