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界定与启示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迎来了挑战与机遇。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以技术技能培养为重点,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只有从理论层面首先厘清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道德的内涵要求,才能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核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一、新时代对职业道德教育提出新要求
当前人类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它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驱动人类生产方式转向智能化、数字化,进而推动人类生产关系的深刻转型。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我国正从以代加工为主要特点的制造大国,向以核心技术研发为导向的智造大国转型,由人口要素向人才要素转型,新技术的进步对职业教育、对创新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职业,原有的职业道德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医学领域中安乐死、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与使用等,这些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标准给出新的界定。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技术技能培养为焦点,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因而,分析新时代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的发展变化,进而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进行相应调整,能够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二、职业道德的概念辨析
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显性的技术技能教育处于核心地位,隐性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无法直接看到经济效益而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相关的研究也较为零星、不成体系。因此,首先厘清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认为,作为道德的一个分支,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指人们在从事一定职业的特定工作环境和劳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是指职业道德是外在于从业者的、应该遵守的各行业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制约着从业者的行为。主观性是指职业道德是内化于从业者的一种对其职业的观点、态度、价值取向,是职业道德的内在驱动力,内因是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显著特征是其特定的职业性或行业性。一般道德调整的是整个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而职业道德调整的是行业职业之间、职工之间、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具有行业差异性。职业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使得职业道德具有一种社会化的性质,它的社会价值是平衡全社会的利益,其行为人是个体的人。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是特定职业和劳动从业者对社会、他人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然而,从人类利己本性出发,从业者通常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考虑社会责任和义务。因而,为使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达到平衡,不应单纯强调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利他性,而忽视个人利益、利己性,这样才有利于职业道德的落地践行,而不只是应然。职业道德具有横向行业性、纵向发展性、历史实践性、个人本位性等特点。横向行业性是指特定的职业道德对应某一特定行业从业者、职员。纵向发展性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变迁,职业道德的内容也会不断演变。历史实践性是指职业道德在职业劳动中孕育、形成、发展和体现。个人本位性是指职业道德不仅是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全社会的道德义务,也应兼顾从业者的个人利益,不仅是通过外在规章制度约束人们的职业行为、操作标准,而且也应该是由内而外,通过内心真正的认同使人们自觉履行的职业标准。因此,在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可以把职业道德界定为: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特定职业劳动中的正确职业观念、操守和品质德行以及在其内在驱动下,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形式来调节行业中的各种关系。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拓展
基于以上对职业道德的分析,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之路尤为重要。第一,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源于职业的实践,职业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和规范只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内容,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这些职业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和规范内化于学生之心,从而使其能够主动地外化于行。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从职业的实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入手,把职业道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顺应学生道德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学习规律上。第二,职业教育是技术人才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一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直接对象,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等原因,人们的职业道路会经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以及就业之后的从业人员都应该不间断持续接受适应社会发展的、更新换代的职业道德教育。第三,职业道德不仅是外在的客观存在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还是内在的价值理念、品德操行和意志品行。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育学生掌握职业技能、遵守行业规范,同时还要培育学生积极践行职业道德的观念与态度以及践行职业道德的坚定意志。第四,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践活动相关性高,通过职业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和切合实际的。因此,应该开拓职业道德教育的多元化路径。第五,相对于一般道德教育等“大德育”范畴,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性,其教学内容针对某行业是确定的,只涵盖该行业或职业的职业道德。因此,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形成该行业职业的道德教育体系,独立出来、自成一体,十分必要。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这样定义:为了培养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职业观点看法、态度情感,并使其遵守职业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和规范,教育者通过直接实践或间接理论学习等方法进行的终身教育。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教学目的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目的是调整职业领域的各种职业关系,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行为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符合道德准则,并间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处于关注点的技术技能等实务范畴,也应该增加对人性的讨论。关注职业道德践行过程中人性、正确价值观、观点态度的内在驱动力研究,以利于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职业道德的践行。
(二)教学体系
专科教育作为目前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开设有通识课,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在其他教育阶段未开设相关专门课程。在人生不同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因而对受教育者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到高等教育以及就业之后的继续教育整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全过程育人,不可能一蹴而就。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催生新的行业、衍生出新的道德问题,职业道德也需要知识更新、终身学习。因此,建立职业道德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三)教学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和阵地的传统教学方式,起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深化职业道德教学效果、让职业道德教育内化于学生之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题,辅之以劳动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小组讨论、道德科研课题等多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相互配合,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人类知识构建规律,构建立体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师资
职业道德教育涵盖面广,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的前沿知识的程度是不同的,而仅靠专任的思政教师只能做到通识的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相对较弱。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打造强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必须与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师、专家学者共建共育。思政教师可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大纲框架下进行总体课程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各个学科、章节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由相关行业领域的教师、专家学者完成,由此形成以思政教师为基础、各学科专业课教师为分支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使职业道德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欧阳彪.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7).
[2]张勇刚,苏玉菊.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
[3]王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4]刘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
[5]邓旭升,何向东.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当代诉求、哲学维度及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17(5).
[6]高长江.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选择——基于“道德人”与“经济人”融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7).
[7]刘春明.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2).
作者:曹婕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