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章首先对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论述了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策略,最后对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时空观念;单元复习教学;初中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时间和空间是最基本的元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导师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历史就是曾经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学生最早全面接触历史是在初中阶段,此阶段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便是确立时空观念。首都师范大学的徐蓝教授认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每册教材都由若干课构成单元。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于在微观层面的“课”及具体知识中强调史事的时间、空间,鲜少有从中观层面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基于此,笔者拟对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加以探讨。
一、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情况调查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接触与了解史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是最基本的动作,且学生形成相应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於以传在主编的《中学历史单元教学关键环节例说》中指出:“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围绕主题、专题、话题、问题和活动等选择学习材料,并进行结构化组织的学习单位。”[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单元”是在“课”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个“单元”都在一定的时序内,以“课”来具体呈现阶段史事。而单元内容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复习小结,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既可以作为单元复习课的目标,又能在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提供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培育学生时空观念,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时空观念、单元教学等方面常识的掌握情况。对此,笔者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统计。本次问卷调查在应届的初三学生中抽选186人开展,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问卷186份。
(一)概念与意愿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2/3的学生知道时空观念概念;有近1/3的学生会进行单元整体学习;有近3/5的学生会在课前简单翻一翻单元内容,说明超过90%的学生会从“单元”的角度关注自己的学习;有超过3/4的学生希望以“单元”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说明以“单元”为单位开展整体教学是有学情基础的。然而,知道时空观念,能主动开展“单元”学习的学生比例还不够大,如图1所示。
(二)技能与条件
如图2所示,这些选项都是可以表达历史时间的,但并不是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都知道,如只有3/10的学生知道甲午战争具有表达时间的作用,说明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全面认识史事的时间表达作用,这就是后续教学的起点。如图3所示,这些选项都是可以表达历史空间的,但是学生对历史空间表达的认识比例整体上远低于对历史时间表达的认识,说明学生在历史时间和空间等常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方面还需要加强。如图4所示,大部分选项的比例都不足2/3,说明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条件需求比较分散,但是“用时间轴归纳”和“教师上课的课件、板书”仍然是学生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方式,而只有不到1/5的学生对课后研学活动的形式有需求。如图5所示,调查意图将单元学习与时空观念培育相结合,这些选项都是在学习中需要重视的。有84.95%的学生认为“事件的发生顺序”是最需要在培育时空观念时关注的,说明学历史必然要知道时间已经成为学生的共识;75.81%的学生选择“事件的历史背景”,说明在教学中,以历史背景做铺垫的历史时空对学习新的历史事件是非常有助益的。此外,有四个选项关于历史空间的表现形式比例是偏低的,分别是“物产的分布状况”“群体的行进路线”“人物的活动轨迹”“政权的覆盖范围”,说明学生对历史空间的认识并不全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学生知道时空观念素养,同时虽然有的学生只是知道这个名词,但是他们具备进一步掌握时空观念相关知识的基础。二是学生对历史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历史空间方面更显著,说明学生对历史空间的关注和认识是严重不足的,这就需要在单元教学中加以重视。三是多数学生希望以单元教学的方式开展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但是同时仍然想用比较传统的学习条件来进行,且对“单元”内容涉及时空观念方面的认识还很不全面。
二、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策略
从前期开展的调查研究来看,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培育尤为重要。因为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条件,其他核心素养的培育建立在时空观念素养的基础之上。为此,笔者拟结合单元复习课尝试开展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在设计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时,笔者有意识地将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并拓展延伸,从而在教学中有倾向性地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以下将展示相关教学过程片段。
(一)树立整体时空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表格、时间轴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概括梳理,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有四点:一是梳理并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建立知识体系;二是学会用时间轴、思维导图、表格等学习历史,从而建立时空观念;三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四是通过学生喜欢且熟悉的方式开展复习,减少学生复习压力。其中,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大脑放射性思考和左右脑分工协作的原理,采用文字、图片、色彩等方式刺激大脑记忆,促进大脑发散性思考的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3]。为此,笔者设计相应的校本作业,引导学生完成,并用时间轴进行课堂板书讲解梳理。
(二)增强动态时空观
“巩固统一的措施”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平时教学中教师需要逐个分解重要知识点,而复习课上则完全可以进行知识整合设计。即教师可依据时序选择并组合图片,设计“西周初年形势图—秦朝形势图—西汉形势图”等一组三张图片,依此设计相关问题。问题设计可以由浅入深,这样分层的学生就能够回答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你能说出三个王朝统治疆域上发生的变化吗?西周和秦、西汉分别采取什么措施管理疆域?西汉和秦朝相比,在疆域上有什么变化?秦朝创建的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等基础型题目,或者“秦、西汉与西周相比,为什么在统治制度上发生了变化?在治国理政方面还有什么不同的措施?西汉的疆域为何比秦朝大一些?西汉为什么能够比秦朝更好地管理国家?这给我们现在的治国理政带来了哪些启示?”等拓展型题目。
(三)拓展广义时空观
黄牧航在主编的《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中指出:“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是浑然一体的……不能只强调物质空间而忽视文化空间。”[4]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展示地理形势图以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还应该充分重视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等方面观念的培育。秦朝除了统一土地疆域,在经济方面也逐步实现了统一。教师在展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货币使用示意图”时,通过指图讲解说明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基础,将六国的货币进行清理,逐步实现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秦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教师在讲授“丝绸之路形势图”时,可说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商人、学者、使者等络绎不绝,增进了中原人民对西域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往来,也使外界了解了强盛的华夏文明。概言之,利用图片拓展学生的思维,重视“文化空间”等的培育,对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有益的。
三、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教学中,落实时空观念的培育是可行的,有以下益处。一是便于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通过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形式,将平时教学中的知识整合聚拢,按时序梳理出来,形成知识复习线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时序观念。通过展示朝代形势图、各种示意图、实物对照图、制度框架图、行进路线图等,打破“课”的局限,依据相同相近的主题整合设计,刺激学生的视觉细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二是便于拓展学生思维。平时教学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基础知识体系,但是思维能力训练较少,到了单元复习课,单纯将旧知识搜罗整理讲述,显得苍白无力。此时,用时序、图片等形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点也会被激发出来,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一些思维盲点,打开新的思维方向,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设计、实施中也有了新的工作思路。三是便于训练学生解题能力。题目是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教师精心设计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题目,听取学生的解题思路,讲评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可让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活动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题能力和听课效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听课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落实时空观念的培育是需要精准实施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5],将学生要求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了表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注意适用范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虽然时空观念是最基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片段都需要培育时空观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准选择、精心设计,落实在最需要的教学片段中。二是要注意抓住重点。教师应注意根据课标中“课程内容要求”所列信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整合设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三是要防止“大水漫灌”。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一节课时内有所获得,就应要有适度的学生活动,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前环节时,一定要将学生活动内容及所需时间设计在内,这样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有所收获。四是要注意分层指导。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开展分层教学最好的载体便是校本作业。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校本作业的分层问题设计,成绩落后的学生能够完成基础性的题目,巩固基础,成绩靠前的学生能够实现思维突破和拓展,提升能力。这样使得两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有效调动,他们的听课效率和学习获得感也会增强很多。总之,笔者通过在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中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即在单元复习教学中实现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不能仅凭一个或几个课时就解决,需要久久为功、多思善思,精心设计、精准实施,使相应的学科素养能内化为学生的必备品格,并在学生的长期学习过程中成为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蓝.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J].人民教育,2018(8):44-52.
[2]於以传.中学历史单元教学关键环节例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
[3]田琴.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4]黄牧航.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作者:陈彦豪 单位:厦门市逸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