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艺术助力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兴起了艺术入乡的热潮,公共艺术助力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于此,通过分析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意义,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提出未来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公共空间;乡村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国内逐渐得到了应用,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实践盛行于大城市,虽然在我国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也出现过类似的公共艺术,但是公共艺术还没有在乡村公共空间得到充分的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农村开展公共艺术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发展,还能够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丰富乡村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一、乡村发展建设的反思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公共空间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对村民文化生活有着持续而深刻的影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乡村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乡村地区文化建设。基于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乡村的公共空间,将公共艺术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进而改善乡村环境,为乡村发展打好基础。要利用公共艺术来丰富农村生活空间,改造乡村公共空间,优化乡村环境,这样不仅能够美化乡村环境,还能有效提升乡村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进而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公共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二者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二者都具有渲染性,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引入公共艺术可以积极地与外界展开交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经济得到了发展,而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有利于满足地方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更好地推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和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二、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可持续发展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村民大部分生产、娱乐活动都依托公共空间进行。公共艺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在消费主义文化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可以在改造乡村景观的过程中调整乡村地区风貌,在保持乡村景观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与改造,使得改造后的空间变得更加合理,让乡村环境更加开放,加强信息交流。在乡村地区发展公共艺术,能够扩大乡村的影响力,获得外界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二)改善乡村现有的发展状态
现阶段,在进行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时,要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充分发挥乡村的优势,要使公共艺术融入人民生活,努力找寻与外部空间和文化环境的融合之径,由此在美化乡村外部空间的同时也改变乡村的内在活力,进而推动乡村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缩小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环境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乡土情怀逐渐消失,这不利于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此时,公共艺术的介入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共环境,赋予民众对艺术的部分决策权与参与权,激发村民参与公共建设的积极性,使居民积极投身到建设中,最终设计出符合民众审美趣味的乡村公共空间。
三、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表达
(一)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地域表达
不同地域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应体现出地域性的特点,这对现代公共艺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充分体现出现代艺术的特征,还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公共艺术表现力和冲击力,才能让村民接纳、接受。基于此,在发展乡村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图案以及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公共艺术的表现内容,还需要结合乡村的传统文化,这样一来,在公共艺术的表现上更具有冲击力,有效地提升了公共艺术的辨识度,并且还充分展示了乡村地区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突出了乡村文化特征。
(二)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环境中的视觉表达
对于公共艺术而言,其首先带给人们的是视觉上的冲击,这也是公共艺术的重要体现形式。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的表现形式、材质的选择以及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要求。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但在公共艺术的表现上也需要体现出个性解放,同时还要注重审美上的统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民众的审美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公共艺术,充分展现出乡村文化建设的成绩。在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因为乡村是自然的、传统的,而公共艺术则是现代的、工业的,二者之间的差距足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同时这也是对乡村公共环境建设的创新性尝试。在色彩的选择上,公共艺术可以采用色彩对比的表现方法,利用丰富而富有变化的色彩以更具装饰性。例如以灰色为自然环境的底色,还可以使用一些纯净度较高的颜色作为衬托,如纯度较高的红色、黄色和蓝色等,充分利用颜色上的冲击体现出公共艺术的表现力。在材质的选择上,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建筑材料,着重突出公共艺术的现代感,从而与乡村传统的石头和木材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视觉反差的角度进行公共艺术实践,以此让传统的乡村公共空间走在时尚的前沿,让当地居民了解公共艺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四、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
(一)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当地特色文化是在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是不同地区所独有的资源。在发展乡村公共空间时,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出当地特色文化的优势,充分运用当地特色艺术资源,以此在乡村地区将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加快乡村建设的步伐。
(二)坚持创新思维,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文化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新型思维,充分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米兰世博会上,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寻找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化与艺术思索,介绍了筏头乡旅游乡村民宿改造案例。浙江的筏头乡是中国乡村发展以及新农村发展的典型,同时也是一个示范。筏头乡原本是一个居民依靠传统的竹编手工艺来维持基本生计的小乡镇,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民将传统的竹编手工艺与现代市场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让周边地区的居民不仅认识到传统竹编手工艺的价值,同时也欣赏到现代的审美艺术,这样一来,通过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给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加强开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建设乡村公共空间时,要借助公共艺术来提高地区的影响力,有效促进乡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提高乡村的开放程度。通过与外界的积极交流,乡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也扩大了乡村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通过发展公共艺术,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增加人们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乡村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四)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建设乡村公共空间时,可以通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来增加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村民的建设意识与积极性,让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浙江筏头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其借助传统竹编手工艺品来体现当地特色,展现当地文化的魅力,通过竹编手工艺品唤醒人们的乡土情怀,这样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馈,也重塑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提升了当地的乡土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开发和复兴,使其在公共空间建设中有了更大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使得其为绝大多数乡村居民的参与提供了空间和渠道。人民群众可以自由地交流和沟通,表达他们对公共艺术的看法。优秀公共艺术作品的出现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的目光,也吸引了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游客。公共艺术在乡村地区公共领域的参与可以丰富乡村地区居民的日常活动。公共艺术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乡村独特文化的表现,是乡村文化内涵的载体。
(五)重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
以公共艺术助力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还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管理,保护乡村资源,改善乡村环境,通过艺术实践来促进乡村持续发展。其次,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公共艺术的优势,助力乡村地区文化发展,以促进乡村地区全面发展。
(六)重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地区自然环境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地区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要融入公共艺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营造新农村景观时尊重农村居民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诉求。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公共艺术的视角,采用与传统民间艺术相融合的方式,结合新农村的建设,体现公共艺术与地方重塑的关系,同时深度挖掘乡村建设的进展、乡村文化的变迁以及地方精神的开拓和发掘。地方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积极推进地方旅游发展,通过重点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旅游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艺术的“广告效应”赋予了公众对景观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加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五、未来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思路
公共艺术作为地区精神和文化的象征,能够使人们思考和感受自己周边的文化环境。其通过营造一个动态的公共空间来吸引人们关注、讨论和欣赏,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把公共艺术引入农村,可以构建一条以功能建设为重点的精神文明道路,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公共艺术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关注民众的心理健康。公共艺术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从物质的“客观形象”、精神的“意境”两方面来理解,通过对农村相关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来实现。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应注重利用有限的资源,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因地制宜地进行艺术设计,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巨制”。在选择制作材料时,可以不选择不可再生的或污染性较强的材料,而是尝试选择当地可重复使用和可再生的材料,例如在农村建设中拆除的建筑材料也可以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共艺术在空间的生产中将人类的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重新捆绑,并在时间中建构起一个意义场所或精神场所,人们的生活和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的关系在其中得到体现和见证。在制作过程中,参与者可以相互交流,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
六、结语
总而言之,公共艺术进入乡村公共空间可以对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时,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开展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出乡村资源的优势,凸显乡村文化的魅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另外,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乡村文化资源,展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只有重视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晓季,刘长兵,王金伟.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9):36-37.
[2]鲁毅.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经贸实践,2017(24):40.
[3]高超,王珏,陈鸿浈,等.公共艺术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8(11):403.
[4]赖开浚.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122-123.
作者:杨璐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