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间艺术对中国画创作影响浅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间艺术对中国画创作影响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间艺术对中国画创作影响浅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文化也得到提高,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艺术家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中比较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例如国粹京剧艺术。中国画和戏剧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在艺术上的共通之处不胜枚举。中国戏剧着重于舞台表演,而中国画着重表现形式,但是两者精神方面有着比较相近的追求方向,都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气息,这就为中国画和京剧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作为传统文化的两个分支,戏剧艺术和中国画的互相融合,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民间文化;中国画;创作

一、引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长河中,民间艺术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民间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淳朴是其最大的特点,在朴实无华的外衣下隐藏着趣味和纯真。民间艺术的种类非常丰富,包含戏曲、杂技、刺绣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气息。其中,作为国粹的京剧和中国画的融合,为画家的创作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创作中将京剧的因素融入其中,使得中国画也具有了京剧的神韵。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中娱乐项目越来越多,京剧在渐渐淡出大众视野,因此,尝试多种方式将京剧传承下去,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在中国画中加入京剧因素,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民间艺术文化的基本情况

(一)民间艺术文化的特点

民间艺术其实表达的就是普通百姓对生活的一种期盼,是劳动人民在琐碎生活中的调剂,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劳动人民朴素、善良品质的彰显。民间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具有大众性,因其内容多是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多数内容都是人们在从事的职业,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艺术作品,就使得民间艺术有了大众性的特点。第二,具有地域特征,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相同,在不同的区域内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作品也是完全不同的。第三,具有自娱的特点,民间艺术的种类丰富,像剪纸、年画、瓷器等,这些艺术作品的材料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都比较简单,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是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缓解压力、自娱自乐时创造出的,因此,具有自娱的特点。第四,虽然这些艺术的起源地不同、所用材料不同,内涵也不同,但都是从实践中诞生的,包含着人们的智慧,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

(二)民间艺术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

民间艺术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劳动人们的智慧,创造的艺术作品是源于人民生活的,体现着人民对生活的期许。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劳动者通过艺术创造来缓解情绪,将内心的想法、愿望付诸其中。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京剧对中国画发展和进步起着推动作用,中国画也承担着对京剧艺术发扬和传承的责任。在中国画中加入一些京剧元素,将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京剧中不同的人物的服装、扮相上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京剧的服饰也是彰显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与人们日常的服装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特点体现在中国画中,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将京剧的色彩、纹理等元素进行融合,为中国画发展和变化提供了方向。

三、京剧的视觉艺术彰显

戏曲是一门观赏性非常强的艺术类别,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四个象征性的表演模式,唱、做、念、打。京剧是视觉艺术,就是人们目光所及之处涵盖的内容,包括舞台、人物服道化以及剧情等。

(一)人物的色彩和纹样

京剧人物正恶、贫富的区分,通过造型就可以直观感受到,通过人物脸谱的颜色可以判断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服饰颜色可以判断人物的地位。京剧人物的扮相是京剧最精彩的部分,富含浓浓的历史色彩的服饰也是京剧令人瞩目的原因之一,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京剧的服装、造型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改变,在时间的长河中屹立不倒。由于地位、分类的不同,京剧的角色非常多,但是由于人物鲜明的特点,也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不同的人物搭配上与之相符合的服饰,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服饰上有很多图样作为装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龙和凤,在传统的观念中,龙和凤是皇权的象征,是皇家独有的,而在戏剧中,也处于无法被取代的地位。除了龙和凤之外,戏服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在一件小小的戏服上呈现的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在古代,诗人传达自己思想多是采用托物言志的方式,戏剧服饰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呈现出来。除了图案之外,服饰的纹理也承载着同样的重担,彰显着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比如,服饰中的青松翠柏体现的是长寿,菊花体现的是人物性格高雅,等等。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戏服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舞台布景

京剧的完美演绎与舞台是分不开的。京剧的舞台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扮相、唱功、乐器等,再加上演员之间的熟练配合,将故事情节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舞台的布景与绘画是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作,以及其他民间艺术中的图案、花样等,都是京剧舞台的构成元素。

四、京剧元素在中国画中的表现

(一)具象表现

京剧和中国画有着共通之处,将京剧元素融入绘画中国,是古往今来的画家一直在追求的内容。画的内容与人物特点的有机结合,会赋予中国画独特的魅力,为中国画发展贡献一分力量,让京剧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而中国画的魅力也会受到更多人的赏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两者的融合都会将传统艺术推向更高的高度,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寻找更多的契合点进行绘画,将其细节放大,完成更有象征意义的创作。使用京剧元素进行中国画创作,要充分尊重两者的不同之处,从实际出发进行创作,将京剧的优美、中国画的意蕴融合,让京剧和中国画在大众的脑海中成为联系紧密又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

(二)意象表现

意象指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每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都是有限的,随着环境的变换而产生变化。对绘画来说,意象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绘画者首先要对笔墨有清晰的认知,笔法是基本功,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两种绘画技巧是绘画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笔墨虽好,但也是外在条件,画作的好坏与否更着重作者自身的理解。中国画之所以在时间长河中处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打动观赏者的是画作的意韵。京剧元素与中国画相结合,两者的意象相连,使得对事物的描绘更加出彩,无论是从色彩的运用上,还是线条对人物的塑造上,都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将人物所处环境、面部神韵等都呈现得淋漓尽致。将大众从传统的画作中剥离出来,摆脱环境、季节等束缚,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创作,将融合后给作者带来的意象改变体现在画作中,给予观赏者独特的视觉体验。

(三)抽象表现

抽象的表达是从西方传递过来的一种观点,即在画作中,用抽象的内容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浅显的思想,似是而非,引发观赏者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千人千面,使每个人观赏到这幅画作时,都能与自身联想到一起。从汉代以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抽象特征。京剧的造型中也有抽象元素,具体体现在脸谱、服饰的色彩,舞台上的动作以及扮相等,这些元素可以给为画作提供素材,因此,画家要对这方面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将其形象地体现在画作中。中国画以山水花鸟为主,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没有发生改变,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因为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时代特征会非常明显,就像唐朝的诗歌,中唐、晚唐的诗歌风格就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再比如,唐朝的诗和宋朝的诗,由于社会背景不同,诗人所处环境不同,在诗歌的体裁、内容、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除了绘画素材方面比较独特之外,中国画与其他国家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在画家的着墨、观赏者的直观感受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这都得益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潜移默化。

五、京剧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一)色彩

我国的戏剧种类也十分丰富,豫剧、京剧、黄梅戏、昆曲等,昆曲以优美的唱腔见长,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内容,京剧的脸谱文化也是广受关注的一项,其色彩搭配鲜明,抓人眼球,无论是台前还是电视前的观众都能够一眼认出,这种色彩搭配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带给人们与其他戏剧不同的体验。只是单纯的将色彩混合起来,只会让人觉得混乱,是人们将自己的情感与之相融合,赋予了色彩的不同内涵,成为约定俗成的内容。比如,红色,在中国人的眼中红色代表的是喜庆,像春节、结婚等这种对人们来说意义重大的日子,多是用红色进行装点,但是如果不赋予红色任何感情色彩,它仅仅只是一种比较鲜艳的颜色。除了红色之外,京剧中对其他颜色也有不同的定义。京剧中的色彩多是五种颜色为一组,红、绿、黑、白、黄为一组,称之为上五色,即正色,京剧中有身份有地位的角色的服饰多是其中一种,简言之,上五色在京剧中代表着尊贵的地位;蓝、紫、香色、淡青、粉为一组,称之为下五色,即间色,与上五色相对应,下五色是京剧中地位比较低下角色服饰的颜色,像下人,下五色在京剧中代表着地位比较卑贱。这种直观的分类方式,能够让观众一眼就明了剧中人物的处境。同时,强烈的色彩搭配也会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比如白色代表着奸诈,“三国戏”中的曹操就是白脸;黑色代表正义,“包公戏”中的包拯就是黑脸;红色象征忠义、耿直,“三国戏”中国的关羽就是红脸。这些元素可以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方向,中国画可以将这些传统的表现方式吸纳、融合,通过色彩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如果这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画中广泛运用,观赏者可以更直观地察觉作者的情感导向。

(二)造型

夸张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感。而京剧的表演中夸张手法的使用屡见不鲜。在艺术层面,夸张是作者抓住了描绘对象,将其某个特点进行放大,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效果和文学作品相类似,都是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京剧的舞台呈现效果非常出彩,原因在于其将表演、音乐和造型等多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舞台上呈现的内容,夸张的成分无处不在,就像京剧的脸谱文化,就是以夸张的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到京剧人们就会想到脸谱,反之,亦然。脸谱是采用夸张的化妆技术,将人物的性格、年龄、情绪等因素直观地展现出来,这种夸张的化妆方式往往呈现两个极端,非常繁复与极致的简单。比如,“水帘洞”剧中牛魔王的脸谱,金色作为主色,观众对其身份也就清晰明了—神怪,在此基础上用黑、白、红三色来勾勒细节,将牛魔王凶神恶煞的特点呈现在观众眼前,这种繁复的脸谱体现的是人物张扬的性格特点,将其特点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放大;“蟠桃会”剧中水怪的脸谱,就非常简单,蓝色和银白色的波浪线条组成了脸谱,无其他任何装饰,波浪形的线条就已经向观众解释了其身份,这种非常简单的脸谱就只有寥寥几笔,将人物的特征勾勒出来就足够了,像牛魔王脸上的细节,通通省略掉。中国画的作家在西方一些画法的影响下,逐渐丢失了国画最重要的韵味,素描要求写实,就使得国画作家在其影响下过分注重对造型的展现,以更真实的效果作为追求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古人的画作中呈现出来的水墨交融、似是而非的韵味,所以,京剧脸谱文化中繁复和简单的手法需要学习,抓住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将其展现在国画绘画中。

(三)材料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绘画的方式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和现在的丙烯、水粉区别比较明显。每个画家都有不同的绘画习惯,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会依据绘画主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手法。比如,齐白石先生在创作时,会将墨色和染色的毛笔区分开,绝对不会混在一起使用。绘画在古时候被称为丹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演化成目前的绘画,但是在绘画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古代的作家喜欢使用毛笔进行绘画,山水画、人物画、风景画都是使用毛笔。而在中国画中融入京剧元素,对京剧中的人物进行绘画时,不仅要用上毛笔,还要使用勾线笔对人物进行勾勒,京剧人物的造型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需要使用白云笔来分染人物的头发。除此之外,由于京剧色彩比较鲜明,因此对作者使用的颜色要求比较高,并且对京剧人物头发和衣服的绘画方式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绘画者有较高的绘画技巧。

(四)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对线条的要求比较高,物品的外形多是用线条进行勾勒,并且对物品的表现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在《京剧人物》的创作中,结合中国画和京剧的特色,使用丰富的线条来展现相融合的效果。中国画的绘画方式比较独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绘画者进行多次渲染,使颜色逐渐饱和,整体画面层次分明。在刻画京剧人物时,绘画者要将其整体造型与京剧的脸谱、色彩等相结合,使得整体形象鲜明,京剧韵味浓厚。在进行衣物的绘画中,要将真实戏服中的图样与绘画方式有机结合,将京剧中常用的色彩融合到绘画中,使得整体比较和谐,人物不显突兀。另外在对细节进行描绘时,要将京剧服饰特色进行保留,将多彩的服饰文化呈现在画纸上。

六、结语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和中国画的融合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也拓宽了艺术发展的道路。我国种类繁复的民间艺术,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方向。京剧舞台带给人们的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国家发展历程的展现,不仅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广大的艺术舞台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京剧元素在中国画的渗透、融合,让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画作为发扬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式,必须与时代共同进步,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创造,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发扬中国画和京剧等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黄霖清.中国画创作中“留白”美学背后的意蕴[J].名作欣赏,2021(32):183-184.

[2]胡树斌.从文化传播角度促进中国画教育发展—评《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116.

[3]张卓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的审思—以京剧为例[J].艺术品鉴,2021(29):145-146.

[4]孙超龙.民间艺术元素与中国画创作的融合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1(9):112-113.

[5]郗玉利.京剧丑角的表演艺术浅析[J].戏剧之家,2021(25):21-22.

作者:孙超龙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