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问题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问题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现代观众更高的审美要求,民族声乐在保证自身的地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声演唱的科学方法,使得作品的演唱音域变的更加宽广,难度更大,赋予了民族声乐更鲜活的生命力。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传承壮大。大型晚会的开场序和尾声中都会出现许多传递正能量、歌颂新时代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民族声乐特有的旋律、行腔咬字、特有的语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更加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民族声乐,再民族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师就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民族声乐概念、民族声乐特点、了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通过在民族声乐教学当中,及时发现民族声乐学生常见的突出问题,经过教师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民族声乐遇到的问题,不断的反复琢磨训练实践,解决民族声乐教学当中的遇到的问题。让民族声乐的路子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通畅。发扬传承壮大民族声乐这么艺术。

【关键词】民族声乐概念;声乐教学特点;发展历程;解决教学演唱问题

一、民族声乐概述

(一)民族声乐的概念

民族声乐的概念非常复杂,学派众多,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过翻阅大量关于民族声乐的书籍,不同的学者对其概念的定义有所不同。不管定义如何不同,大家公认的最专业的定义就是我国专业的音乐院校的民族声乐。音乐院校都是经过自己长年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观点和见解。目前在民族声乐界公认的概念是:我国音乐院校的民族声乐专业代表。它与传统的民歌、说唱和戏曲专业有所不同,它是在民族声乐本身的演唱特点基础之上,借鉴了西洋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加上自己独特的语言、唱腔、咬字,特殊的情韵。形成独特的演唱方法,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二)民族声乐教学的特点

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是通透、圆润、明亮。对声乐演唱者的先天条件要求极高,要有干净、通透的音质是关键,结合声、情、字、味、表、养、像等7个方面对民族声乐演唱者进行教学,运用好民族声乐美学原则的标准,两者充分的结合好。使其民族声乐演唱音域变的宽广,气息更加灵活自如,咬字更加准确科学,情感更加充沛,形成独树一帜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民族声乐作品来传递情感,使其与观众达成共鸣,达到身临其境、情感交融的特殊意境。因此民族声乐教学特点就要抓住这些关键词的特点,深入细致的先分解再整合。整合后再局部。把整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距离感渗透到局部的七字标准中去,形成独特的民族声乐教学特点。

(三)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劳动人民在劳作时通过唱歌的方式来缓解劳动时的枯燥疲劳,为了增添劳动时的兴趣。吼出了民族声乐的原始雏形。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早期歌曲的类型不断增多,歌曲不断发展,经过漫长时期的沉淀积累总结整理,最终形成了我国的独特民族声乐艺术。20世纪出现了以萧友梅、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家,他们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与西洋先进科学的音乐理论进行融合,创造出区别于早期的新的民族声乐作品,并将新的民族声乐作品推向世界。解放后,随着信息的更加多元化,音乐创作者们热情更加高涨,创造出更多积极向上的优秀民族作品,经过民族声乐的不断演变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深受群众爱戴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如郭兰英、郭淑珍等。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20世纪民族声乐更加繁荣,在民族声乐创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涌现出来,如:徐沛东、赵季平等。这为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和民族声乐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常见问题

(一)歌唱站姿

民族声乐教学中,遇到很多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他们在歌唱时的站姿特别随意,从而找不到正确的歌唱发声支点。正确的自上而下的通道感。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学生的站姿要背挺直,肩放松,两脚与肩同宽,两脚掌深深地的抓住地面,臀部和腰上要有力,头要正、颈要直,两眼平视前方且往上45度,鼻腔吸开。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歌唱体态,让学生的通道自上而下,感觉自然协调。有些学生的歌唱站姿身体都是特别不协调,两腿一长一短,肩膀一高一低,这样很难建立一个垂直上下的歌唱通道,没有好的歌唱站姿,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歌唱通道。因此学生的歌唱站姿是唱好民族声乐的决定因素。必须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形成肌肉记忆。

(二)过度用嗓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发现,不管教师如何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总是用嗓子挤卡压着唱,通过长期的教学总结的经验,越是按照自己本能唱出的声音都是错的,任何技术都应该跟本能的声音朝相反的方向领悟琢磨,就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声音。学生在初学民族声乐的时候,误认为声音特别的亮尖响就是正确的,实则是因为过度用嗓挤卡压的声音。再歌唱的时候,自身听到的声音是口腔到耳朵的近距离声音。当演唱的声音传递给第三方观众时,声音则是经过空气传播一段距离到达听者的耳朵里,所以自己听到的声音跟观众的声音完全不同。学生在自己的歌唱中应该听到的声音要小,而不是大。自己腰上的力量要有,而不是嗓子感觉痒疼麻。传递给听众的声音应该像鹅毛般的温暖,而不是像一把尖刀那样的。减少过度用嗓,正确科学的用嗓是唱好民族声乐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咬字吐字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发现,初学的民族声乐学生因为受到各地域的原因,学生长期都是在讲当地的方言,所以很少说普通话,恰恰民族声乐演唱就是要在旋律上用精准的普通话说话。所以民族声乐的语言就是运用特别精准的普通话。所谓“字正腔圆”,就是首先要求字要精准。然后演唱的腔体通道才正确,气息才能准确的再通道内拖着混合好比例声音带着高位置送出来。再教学过程中,就要用到民族声乐中的“十三辙”,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十三辙”洪亮级包括江阳、中东、言前、人辰、发花。演唱时响亮、开朗、明快。柔和级包括遥条、怀来、梭波、由求。演唱时温柔、暗昧。细微级包括灰堆、也斜、姑苏、衣七。演唱时细腻、委婉。它们是咬字吐字、收声归韵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中,日积月累的反复运用训练,使其学生再普通话训练上有所进步。咬住字头,拉长韵腹,归韵。咬字吐字变的更加准确科学,为民族声乐的演唱打好坚实的基础。咬住吐字又是唱好民族声乐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对于民族声乐演唱的陌生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发现,很多初学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发展、特点、背景等没有去认真了解。没有去了解民族声乐演唱的地域风格、进程演变、美学原则,只是学习实践演唱,这样唱出的声乐作品非常的浅显。现在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以后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的好奇,喜欢一些流行音乐、说唱音乐等,对传统的民族声乐了解甚少。基础的音乐都是现代的流行音乐,现在音乐的旋律和语言是特别的简单浮躁,如昙花一线,博大众眼球的音乐,而传统的民族声乐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而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辞藻华丽,旋律优美而情感细腻丰富。所以学习者更要了解其歌词背后的含义,了解作品旋律的曲式结构、和声和配器的运用,真正的用情感表达。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综合的能力。掌握了各种能力,熟悉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综合特性,这样才能完美的诠释。因为现在的学生对民族声乐演唱的陌生,都喜欢用通俗的语言去演唱民族声乐,使其民族声乐的真实魅力无法表达,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潜心认真的学习语言,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民族声乐独特的风格去诠释任何一首艺术作品,做到精准、精确。

(二)害怕唱高音

害怕唱高音估计是所有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初学时候大家年轻富有活力、嗓音条件好,每名学生都会大喊大叫的演唱,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过度用嗓演唱不但没有任何进步,而且对声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了解了这个问题以后,接下来再声乐教学中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教学了,多让学生唱一些音域不大的艺术歌曲,训练学生对艺术歌曲的把握,掌握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作曲家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锻炼学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演唱风格,打破千人一面的演唱风格,让学生全面科学自如发展。再发声训练时,采用搭桥练习,让学生顺着把高音带出来。这样既不会对声带造成伤害,又可以把高音顺带出来,增强高音的训练质量。让自己知道自己有高音,变得自信,从而不再惧怕唱高音,很多时候是学生不规范的直接唱高音,造成高音嘶哑、唱破,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让自己畏惧高音。害怕再观众面前唱高音。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以后,不管在任何的场合下,都会对声乐演唱充满自信,对自己歌唱能力产生自信,不再害怕唱高音。

(三)对民族声乐咬字吐字的不准确

民族声乐演唱中吐字咬字不准确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正确的说话习惯,没有运用全身歌唱的理念去诠释说话时候的吐字咬字,究其原因,就是要先叹气,后放松,叹到哪里从哪里吸,吸到哪里从哪里吐字咬字。牙冠打开,鼻腔吸开、软腭抬起,带着位置夸张吐字咬字。民族声乐演唱最佳的状态就应该是在旋律上说话,对作品进行科学的二度创作,让冷冰冰的音符变成跳动的带有画面感的灵动音符,再此过程中就是要经过精准富有情感韵味的咬字吐字,把声音传递给观众,从而引起所有人的共鸣。知晓咬字吐字的重要性以后,再民族声乐教学中就是要单独训练学生的吐字咬字,通过学习民族声乐中十三辙特点,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训练,咬住字头,拉长韵腹、然后归韵。再这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让气与字充分结合,达到以字带声,以声传情,情景交融。学生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引起对咬字吐字的重视。

四、解决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气息共鸣

民族声乐教学中,解决演唱问题的根源都源于一口气,明朝魏良辅曾说过:“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只有把气息练习好就成功了一半。有了好的气息加上自己良好的音质,通过后天不断训练,日积月累。结合每首民族声乐作品不同的特点,就能够演唱出圆润、有穿透力、富有真实情感共鸣的民族声乐作品。民族声乐演唱的气息是动力之源,强大气息能力是整个演唱过程的关键,在平时的练声过程中,都是在训练气息,a、ei、i、o、u等。演唱训练中母音的训练很重要,母音选择正确了加上气息的包裹经过通道传递出去。就能获得漂亮的音色。学生可以先练自己唱起来感觉轻松容易的母音,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好的效果。然后用同样的位置和感觉,把自己不熟悉的母音带出来。一般情况下女生闭口母音比较容易唱,男生的开口母音要好一些,开口闭口母音练习好,通过正确的咬字带声,这样吸下来的气息就会有的放矢的通过通道经过声带软腭抬起越过口腔,穿过鼻腔,从眉心中送出体外,混合比例气息声音和金属色彩的共鸣都得到了。

(二)民族声乐演唱的情感

民族声乐作品由于受到地域风格的不同,南北方的差异。创作出的作品都很有各民族地域特色风格,代入感极强。各个民族的声乐作品也有自己独特的节奏特点和旋律特色。让演唱者一唱就把观众带入不同的民族当中去,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的艺术作品。加上独特的地域特色乐器伴奏,演唱者就必须用充足的情感和情绪去了解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背景,用真实的情感打动听众。最终传递给听众的是作者所表达的作品的真实情感和内涵。学生在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时候必须要深挖音符旋律歌词背后的意思去用充沛的情感诠释艺术作品。以字带声,以声传情,情景交融才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灵魂所在,让观众通过演唱者的演唱营造出一幅幅的动态画面,还原作曲家真正想表达作品的艺术内涵,引起观众的共鸣,让冰冷的曲谱带着歌者的情感传递出活灵活现的画卷。这一因素是解决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传递至关重要。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位置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发现,很多初学的学生由于受气息、咬字、腔体等各种因素的原因,声音的位置都特别的低,都集中在口腔里,软腭没有抬起,没有打着哈欠做出口腔空间感,声音显得特别挤卡压。要想解决此类位置问题,就需要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位置。高位置具体是什么位置,这个听起来似乎非常抽象,简单的来说就是眉心,就是眉毛的中间位置,感觉声音是从这个位置发出来的,这也就是大家普遍认可的面罩唱法,夸张咬字的同时打哈欠,感觉声音经管道穿过鼻咽腔,经过眉心传递到远方,让声音的线条拉长,感觉到声音跟发力的支点有距离感,而且距离越远越好,让声音有立体感,空间感,距离感。高位置的演唱让民族声乐有了更高的演唱技术要求,让声音插上了翅膀。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解决此类问题,让学生多练习哼鸣,其中包括开口哼鸣,闭口哼鸣。很容易找到高位置的感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叹气,后放松,叹到哪里从哪里吸,吸到哪里从哪里唱。夸张咬字,嘴放松,把牙关打开,鼻腔吸开。气息混合着适当比例的声音穿过鼻咽腔从眉心传递到远方。这样就很容易找到高位置的感觉,让声音变的更有穿透力,高位置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是解决民族声乐教学中位置因素的关键。通过民族声乐教学发现的几类突出问题,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再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反训练、琢磨、领悟。再反过过来结合正确的理论知识比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好的民族声乐音色要从七个方面去比对,声、情、字、味、表、养、像。运用气息共鸣咬字位置去融合这七字标准理论,最终就可以获得一个真正的好的声音。民族声乐教学的探索研究一直在路上,随着时代的进步永远不会停止,艺术永远都是尽善尽美。运用好国外先进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加上中国特有的民族声乐唱腔语言,借鉴好通俗音乐的流动自然歌唱,加上充沛的情感,精湛的表演。民族声乐教学道路任重道远,民族声乐演唱道路越来越宽阔通畅。

参考文献:

[1]蒋占武.民族声乐美学原则和七字标准理论对民族声乐演唱者审美意识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1.

[2]蒋占武.通过西洋唱法的民族化分析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人间,2016.

作者:蒋占武 单位:宁南县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