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文化遗产下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文化遗产下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文化遗产下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

农业文化遗产涵盖农业历史景观、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农耕习俗、古村落、古老物种等,且它们能够与社会环境协同进化并传承至今。21世纪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的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倡议得到我国积极响应,自此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查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入选“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覆盖类型均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当农业文化遗产再度呈现在现代社会面前时,乡村乡土社会属性及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生价值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从新的美学角度和维度看待与理解农业文化遗产之势锐不可挡。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涵盖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复合农业生产系统,也是极具艺术性、审美性及内涵特性的美学载体。中华民族“顺应天时、讲求地利、重视人和”等充满生存智慧和生命哲理的农业发展模式维持了几千年而不衰。然而,尽管有基于景观角度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美学色彩探究,但学界始终缺乏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较为系统的美学阐释。因此,打通农业文化遗产进入美学领域的话语通道尤为重要。

挖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审美价值。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不是单一的农业工程和农业技艺所能诠释的。它不仅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也孕育了宝贵的基因物种,“活态性”和“适应性”是其显著特征。受地域环境、季节时令及农事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很难有统一的美学标准,与古典园林、传统工艺品更是不在同一个审美价值维度内,其创造与传承过程的特殊性使其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内涵。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离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实践,也正是基于生存与生活需求对自然法则的探究才使得农业文化遗产拥有了独特的美学特质。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稻作文化曾塑造独特的梯田景观。龙脊梯田上溯元代、下迄清朝,它将原本森林茂密的山坡化为层层叠叠、蔚为壮观的人文自然景观,并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格局。龙脊梯田折射出的是最大化利用水土资源的农业智慧,蕴含的是农民期盼粮食丰收的质朴情感,是物质满足在先、精神愉悦在后,而又并不影响其独特的外在审美表现,其体现出的“有用性”和“审美性”的高度统一也再次拓宽了主流美学的研究视野。

充分认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价值。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融入性的美,联动了山脉、河流、田园和超越自然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心入于境、神汇于物的审美体验。梳理和探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归宿可以为“活态传承”找到新的窗口和视角,既能让人沉浸到自由、纯粹的自然之美当中,又能跨越自然之美获得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升华,为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奠定基础。以兴化垛田为例,它是苏中地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明清时期,兴化已经出现了大量沼泽水荡,加上黄河多沙、善瘀,水患频发,于是产生了挖土增高、垛上种植的生产方式,可见兴化垛田正是先民智慧嵌入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好体现。垛田田块通风好、光照足,不仅能抵御洪水,还是蔬菜瓜果及各种淡水鱼虾的理想生长环境,其生态、科研价值极高。每当垛田油菜花开放,置身其中就仿佛落入仙境,让人流连忘返。依托遗产资源发展垛田旅游及现代农业,既能带动农业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传播,又将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实现开发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并重。当人们置身田园,体会和感受垛田衍生的生机、鲜活及神秘感时,农业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便也更具张力和黏合性。

中华民族创造了璨若星辰的农业文化遗产,并延续至今。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系统阐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因此,做好美学发现价值重塑是深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从绵延万年的农耕历史中追溯农业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与时俱进推动其保护利用,是今后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各项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者:张力 罗颖 彭孟宏 单位:英国桑德兰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英国桑德兰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