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营企业助力精准脱贫解决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大力推动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全国建设的主要工作部署。若想进一步促进乡村地区精准脱贫,则应该充分借鉴民营企业的优势力量,通过民营企业带动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稳定就业的条件,加快农村地区技术创新,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来源。然而,纵观当前精准脱贫过程中,民营企业仍然缺乏政策支撑与足够的劳动力和技术性人才,对于乡村地区的投资方向相对片面单一,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服务支持,导致精准脱贫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发展。所以,文章针对民营企业如何精准脱贫,助力乡村地区长远发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
民营企业参与精准脱贫,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究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本身熟知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业务经验相对较丰富,能够及时调整市场中的经营模式与相关机制,精准识别市场的具体需求与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深入挖掘乡村地区一些可利用资源,结合贫困地区当地特色与产业优势,建立特色产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通过助力精准脱贫,也塑造了自身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社会知名度[1]。所以,民营企业应该对精准脱贫贡献出更多的力量,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当下一些地区的长远发展,成为精准脱贫的“火种”,为全方位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一、当前农村地区精准脱贫面临的困境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可以发现,即使一部分民营企业在助力精准脱贫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纵观全局来说,民营企业从事精准扶贫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主动参与到精准脱贫的企业数量,还是民营企业所从事的精准脱贫具体内容,都能够反映出当下民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无法有效均衡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导致企业家在支持精准脱贫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缺少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撑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民营企业通常需要在一些贫困地区经营投资产业,因此要耗费大量的投资,经历漫长的回收期以及土地租用期。如果土地租用缺乏倾斜政策,将会增加一些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与投资风险。由于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农民缺乏对民营企业的信任感,认为民营企业主要以利益为主,因此不愿意将手里的土地转租给民营企业。一些农民甚至希望上涨土地租金或者提高征用赔偿补偿。因此政府考虑到农民的切实利益,在实际政策方面规定土地流转期限在三年之内,一些地区甚至只有一年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对于土地的利用与预期时间相比过少,导致企业在扶贫过程中资金无法回收,削弱了民营企业领导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信心和积极性,不利于一些地区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2]。
(二)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缺乏技术型人才
由于农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尤其是一些发展滞后的偏远地区,缺乏人才,劳动力外流现象相对严重。若想大力扶持脱贫产业,促进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则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说,人才是当今社会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一些贫困地区的重要资源。但是,当下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中,只留下一些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群体,缺少技术型人才。民营企业想在当地扎根,助力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应该采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引进大量的农村技术型人才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由于民营企业本身缺少对贫困地区的全面掌握与了解,人才储备力量不足,对于一些精准扶贫的产业,缺乏专人管理。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难以招聘到满足具体需求的工作人员,即使招聘到一些人才,往往无法长期留住人才。可见,人才资源缺失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扶持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掣肘。
(三)投资缺少方向,项目开发过于单调
从民营企业扶持乡村精准脱贫的工作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投资集中在农业领域,比如种植业、养殖业等,还有一些第三产业,如观光旅游业、餐饮业、民宿行业等相关服务类的工作。可以说,具体的投资项目相对较少,大多数乡村地区缺乏开发的项目[3]。按照过去一些新闻数据报道中可以得知,对于我国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来说,他们往往将资金投入第一产业当中,然后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产业分布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不匹配性。而对于国外一些民营企业扶持乡村成功的经验来说,只有保证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并且投资平衡,稳定经营,才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到乡村产业的振兴当中,才能够实现精准脱贫。
二、民营企业助力精准脱贫存在的优势与机遇
(一)民营企业助力精准脱贫的优势
首先,民营企业与乡村经济发展的步调一致。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常常运用扁平化管理形式决策,制度层面相对简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突破了传统营销的策略,能够与当前农产品销售、养殖业发展、旅游业观光需求相适应。民营企业参与到一些地区的精准脱贫过程中,能够促进乡村与市场经济的融合,保证迅速判断出市场的走向与需求。结合一些偏远地区的现实条件与经营的方式方法,及时调整,发挥自身的长处,凸显当地的内在优势,创建特色的产业,帮助农民实现脱贫的目标。其次,助力精神脱贫推动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到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在帮助农村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相关的号召,接受国家的扶持与帮助,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序发展。打造新型的产业融合模式,保证资源与资金的转换,资金与股金的转换,农户与股东的转换等。通过在一些农村地区建立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合理发挥乡村资源的内在优势,创建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规模化的道路走向,促进乡村地区产业发展,让人民走出贫困的阴霾,走向美好的明天,也促进了企业在社会中更好立足[4]。最后,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源动力。纵观农村地区的发展,当实现精准脱贫之后,则应该全面践行乡村振兴的战略,以提升农村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相应的产业。由于一些地区分布着各种项目产业,民营企业在提供精准扶贫的相关帮助时,绝不能对农村一些旧有建筑进行大肆修建,而是要保留当地的乡村特色,创建乡村特色化品牌与经济发展机遇,激活乡村源动力,促进经济与企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二)民营企业助力精准脱贫面临的机遇
一是政策方面的帮助。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下乡这一举措,致力于乡村地区精准脱贫,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更多的农村新动能。尤其是在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指导意见与脱贫攻坚相关规划策略提出以后,工商资本与乡村之间建立的联系更加紧密,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其中,使一些乡村产业不断受益,扩大了自身的受益面积。政府在这方面,出台了更多的人才引进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信贷政策等,以便于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帮助村民脱离贫困,参与到民营经济当中。二是精准脱贫政策为民营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机会。为了进一步实现精准脱贫,保障民营企业在城乡融合、产业扶贫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民营企业应该创新经营模式,调整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合作,牢牢抓住精准脱贫的契机,在当地创建更多的优势企业,发展更多的民营经济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生存空间与岗位。三是精准脱贫为民营企业的繁荣发展创建了新的路径。民营企业是精准脱贫的指向标,精神脱贫也能够为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创建新的方式与路径。只有民营企业家做好产业扶贫、资金扶贫、人才扶贫等工作,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才能进一步发动农民参与到脱贫致富的行列当中,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三、民营企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有效策略
(一)宣传精准脱贫先进理念,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为了提高社会对精准脱贫的高度认识,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加强脱贫理念与精准脱贫战略的有效宣传[5]。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与新闻客户端等相关载体加强宣传,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精准脱贫队伍当中。要加快相关信息的有效传播,同时媒体要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在推进扶贫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举措与成绩,也要合理利用舆论监督的功能与作用,及时报道一些不良问题与违法违规现象,加大对这些恶行的惩治力度。此外,应该通过这些平台来积极获取不同主体,比如民营企业、农民等各方合理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参与精准脱贫工作的制度。从政策出台、法律规定等方面加以保证民营企业的权益,政府应该加强对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视,并且将这一战略部署纳入到政府的正常工作当中。加强对一些常态化扶贫工作的有效安排,同时应该配备一些专门了解当地状况的人员参与进行辅助扶贫,提供足够的资金与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二)政府牵头加强引导,创建精准脱贫的发展路径
民营企业在扶持农村地区精准脱贫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因素和困境等,这需要政府牵头,创建各种利好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实现政府、企业、农村三位一体多方共赢的局面[6]。首先,政府应该在农村地区加强对民营企业相关事迹的宣传,引导农民高度认知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宣传民营企业在精准脱贫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并吸引一批民营企业家参与到精准脱贫,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心。其次,创建完善的服务平台,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帮助。政府应该对民营企业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孵化项目、财政支持、金融保证等方面的业务。为民营企业开展工作吃下“定心丸”。最后,政府应该及时转变工作理念,梳理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提供诚信的服务,解决民营企业在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如资金不足、缺乏人才等。
(三)构建完善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方法
精准脱贫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在扶贫过程中,需要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密切配合。首先,要构建符合农村发展的金融体系,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帮助。政府应该与农村信用社加强合作,为农村各方主体合作提供金融支农服务。其次,应该鼓励更多农村商业金融参与到民营企业精准脱贫的工作当中,降低准入门槛,加强监管控制。对一些互动合作与小额贷款公司应该积极引导,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与路径,保证民营企业在扶持脱贫的过程中资金到位。
四、结语
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乡村振兴工作,精准脱贫始终是决定着农民贫富的重要标志,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处于市场经济大浪潮的背景下,我国诸多贫困地区贫富差距逐渐扩大,马太效应显著。由于一些地区缺乏精准脱贫与发展动力,导致积贫、积弱、返贫的情况时常发生。为此,民营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结合一些贫困地区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力开展。深化扶贫工作的有效改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民营企业应该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聘请优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等手段,为当地创建各种发展机遇与条件,促进贫困地区早日实现精准脱贫。
作者:董威 史颖 赵楠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