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提升因素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提升因素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提升因素浅析

随着美术馆公共教育在各地区的快速推进,其在学术、典藏、展览、教育、交流等教育交流活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共教育便是美术馆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因此,充分发挥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作用,是提升美术馆教育实力与能力的关键。但现阶段我国美术馆在公共教育领域依旧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无法承担起不同群体的公共教育诉求。因此,本研究立足美术馆公共教育现状分析,透析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影响因素,并指出提升美术馆实施公共教育功能提升的改进思路。随着公共教育在我国各地的持续推进,美术馆逐渐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力教育单位,并且国家也划拨经费作为美术馆公共教育资金,进一步促进了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核心在于将众多优秀美术作品以公益性质免费向社会群众宣传教育,以促进民众审美能力发展,与此同时也促使美术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此背景下,深化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发展尤为重要。

一、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现状

从美术馆建设数量来看,现阶段全国共有公共美术馆528家,但地域分布极不平衡,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或一线城市,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较为集中。全国目前还有近五个省、区没有省一级美术馆;尽管中西部地区已建设了美术馆以及相关机构,但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与沿海以及一线城市美术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公共教育功能发挥过程中也很难追赶。而在同期全国公共博物馆共有5354家,数量达到美术馆的近10倍,现阶段全国已经实现了每25万人便拥有一座博物馆。因此,尽管美术馆在近几年建设发展迅速,但相对于同期其他文化机构,数量上依旧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这也是导致全国各地区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从美术馆活动举办成果来看,2019年全国公共美术馆共计举办展览活动约6000场次,其中自主策划展览活动不到总数的一半,高水平、品牌化展览少之又少;美术馆展览参观人数2800万余人次,但同期全国公共博物馆在一万场展览活动基础上便实现了4.7亿人次的人流量,远超美术馆,可见美术馆的社会影响力以及观众吸引力依旧不足。从城市发展视角来看,上海截至2019年已经开设了15家国家美术馆,48家民营美术馆,数量众多的国家以及民营美术馆使上海美术馆公共教育硬件设施趋于完备。数量如此多的美术馆每月也自发组织大量的艺术活动,不仅壮大了艺术教育,还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美术馆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2018年4月,东方网发布的一篇《让更多学生去美术馆接受艺术教育》报道中提到,上海每年约有一万名学生进入美术馆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约五万名师生前往美术馆参观美术展览;2019年上海宝龙美术馆并没有因为春节到来导致参观人数降低,反而多于往日,单日参观人数突破了4000人;徐汇艺术馆则积极开展美术写生、艺术加油站、名师讲座、美术馆里的美术课等活动,积极带动学校把“美育”“德育”相结合,创造性地打造了一批艺术课程品牌。上述是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城市代表,上海在此方面的建树一方面展现出美术馆正在逐渐从“典藏”向“教育”迈进,另一方面也展现出社会群众对美术艺术的精神追求。深圳众多美术馆在长期发展中也总结出一套与学校合作开设艺术教育活动的经验,例如开办“绘课厅”,以艺术讲座形式向师生普及艺术知识,将美术教育课程创设为学校育人的实践基地,积极倡导美术教育的学术、教育、互动功能,实现“学校+美术馆”的“1+N”教育活动模式,鼓励学生与艺术家近距离交流。诚然,我国并非所有城市都能够做到像上海、深圳这样的成绩,我国的三四线城市、社会以及学校并没有形成美术馆公共教育意识,也缺乏公共教育热情,在这类城市中,居民、学校、社会单位参与美术馆公共教育课程的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广大师生以及社会群众缺乏对美术馆“美育”功能的认知,也缺乏美术馆主动的引导。在当前网络盛行的时代,人们往往更多地去关注快节奏的时尚文化,却逐步忽视了慢节奏且传统的美术艺术,“审美财富”消费时代的影响导致美术馆的影响力逐渐缩小。对此,进一步壮大美术馆教育功能不仅是美术馆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美术馆承担社会责任、构建“亲民”形象的措施,有助于推动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沿海及一线城市,这类城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对外开放程度都强于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总之,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依旧存在失衡问题。

二、基于美术馆公共教育现状的影响因素提取

1美术馆运营体制和机制

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周期短,尚未形成完整的运营机制。公立美术馆尽管发展经费充足,但碍于上级单位的管辖,自主发展能力不强。而私营美术馆尽管数量众多,但受自身发展经费的限制,很难成为承担社会公共教育的“非盈利机构”,很难承担实现公共教育的使命。并且现阶段美术馆还未被当作是一种“教育机构”。在美术馆内部,公共教育所涵盖的藏品研究、展览策划、文创产品开发等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

2教育项目开发

我国美术馆教育在项目开发方面要更多融入国际发展趋势,深化与国外美术馆的合作交流,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公共教育机制。诸如:针对儿童的儿童美术空间建设;针对常态化教育的课程开发;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发特定的教育与展览规划;针对信息化前沿技术开发美术交互体验等。

3教育项目评估

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是否完善,往往与参观人次、活动场次、媒体宣传力度有直接关系,但除了上述因素外,绝大多数美术馆忽略了参观者的参观体验、知识获取质量等更为深入的评价因素,导致美术馆教育成了单纯的美术馆教育活动,过度追求规模与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对活动质量的把控。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美术馆活动常常存在“一窝蜂”现象,不仅项目主题相近,项目形式也毫无创新;甚至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管理者“拍脑袋”的草率决定,缺乏社会调查以及市场调研,因此很难契合群众的公共教育诉求。4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现阶段,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产业急缺专业化人才,而已经参与其中的工作者绝大多数缺乏系统且专业的培训,他们仅有的经验也是在现有活动中积累而来的,因此职业素养以及理论素养水平不高。虽然在我国众多艺术高校中,很多均已设立了艺术博物馆教育专业或方向,已经开始着手培育相关人才,但依旧无法有效弥补现阶段迅速壮大的队伍需求以及更广泛的活动开展诉求。

三、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改进提升

1注重品牌化建设活动

为了进一步突出各地区美术馆公共教育特色化发展,各地美术馆要注重自身的教育品牌发展。以武汉美术馆为例,为了突出展馆特色,其在2017年首创了以水墨双年展为主题的学术品牌展。首届活动的主题以“墨攻”为题,由“起、承、转、合”形成活动时序,活动围绕近代水墨艺术展开。活动举办在赢得成功后,又在2019—2020年开展了第二届以水墨为主题的“墨与物”水墨双年展,活动集合了目前在水墨领域极具代表性且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美术艺术家。而在展览举办的各个阶段,也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会、学术沙龙、展览艺术品讲座等具有教育发展意义的活动。这一活动在近代水墨艺术引领下形成了独特的教育视角,而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向社会诠释了新时期水墨艺术独特的文化意涵,更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固有认知。之后,武汉美术馆在现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系统规划,独创艺术品牌,进而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且具有持续社会引领力的公共教育品牌。借此穿插于今后所开展的众多艺术教育交流活动中,最终形成了一套以水墨为主线的系列教育项目。为进一步强化美术馆在美育方面的贡献,武汉美术馆已经与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教育力度、构建馆校联合育人机制进行了深入且持续的合作,这为各地区美术馆公共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案例引导。

2明晰定位,针对性策划活动

以展览为主的公共教育活动,其核心意义在于对群众思想的正确引领,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深化群众的审美素养,因为这类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要在主题内容以及活动策划中设计一些符合大众审美诉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参与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美术审美需求等。这类群体可定位到小学生、艺术爱好者、大学生等。例如2019年,郑州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由中国美术馆、郑州美术馆联合开展了以“共赏·共识——美术馆与少儿教育”为主题的郑州美术馆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面向少儿群体开展美术教育。最终目的是引导孩子进行参观、互动,激发少儿群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孩子们在参观了众多作品之后,纷纷表示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绘画思路,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类似活动中。此次美术馆教育活动的成功举办,提高了社会对美术馆的关注度。而内蒙古博物院的教育活动“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则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开设了以大、中、小学学生为主的专题教育课程。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活动还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充分融入到了娱乐活动中,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3深化项目开发,体现自我特色

1.在色调选择上要注重和谐统一。例如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出的《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年度展》宣传海报,宣传海报、网站以及宣传手册主要以三种色调构成(如图1)。展览主要内容以我国的西部为主,介绍了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高原地区的自然风貌,展览通过西部美术提炼西部艺术,在此过程中着重展现了西部精神。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文化中,西部精神逐渐成为我国的形象和精神支撑。而海报中三种主色调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相辅相成。2.开设系列研讨会以及公众讲座,从而扩大美术馆受众量。例如,中国美术馆推出的系列活动“中国美术馆学术讲座”,活动每月举行一次,每次活动都会邀请我国知名美术艺术家、画家等对美术相关的历史、学术思想、派别等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听众只需凭借入场券便可入场听讲。在讲座活动过程中,观众不仅能够聆听百年美术发展史,更能近距离观赏美术艺术作品。这类活动有效拓宽了群众的美术视野,更拓宽了美术对群众的影响力。3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公教实力在美术馆人才培养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在此方面尤为重视,例如MOMA、大英博物馆等仅公共教育部门便招收了30—40人开展日常教育工作,这一人数甚至一度超越国内美术馆工作人员总数。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则每年组织教育活动2万场次以上。基于此,我国在美术馆人才培养方面也要提起重视,首先,人员质量要提高,要招收接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高等人才,或具备艺术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经历的人才。其次要深化美术馆实践工作管理,逐步转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经验,引进专业人才参与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设计、规划、决策等,进而强化工作效率,使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更加多元化和高效化。现阶段,我国美术馆依旧在人才招收方面存在问题,一人多岗、工作量大等问题显著。因此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现专人专岗,构建完备的美术馆公共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根据上述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在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也逐渐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从而在深化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美术馆等艺术场所对自身精神层面的慰藉。而美术馆作为面向群众的主要艺术开放窗口,除了发挥日常的艺术鉴赏功能外,还要借助人们对艺术的思想追求不断创新公共教育模式,实现公共教育有效落地,方可达到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丽娜,王记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及其影响因素[J].青年研究,2016(03):58-66+95-96.

[2]金曼蕾.美术馆公共教育模式的探析与展望[J].国际公关,2020(12):351-352.

[3]彭杨,易琼娟.美术馆公共教育实践探讨[J].艺海,2020(05):160-161.

[4]孙凌云.关于当前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普及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8,34(06):77-80.

[5]植凯鹏.美术馆多元的教育创新与未来新构想[J].文化产业,2018(09):23-27.

作者:蒋丽 柴天姿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