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体育品德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就已经阐述品德教育对于人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地位。而学生从社会生活、家庭日常和学校教育中,形成应有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品德素养的发展要求,还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都强调着品德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澳门特区是我国的重要地区,两地历史同根、语言同系、文化同源,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学生体育品德教育方面也融合中西特点、兼顾公德私德、赋予生活情境,具有包容性、多元性、生活性等优势特点。剖析澳门特区体育品德教育的发展路径,总结体育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对其他地区体育品德教育的优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澳门特区具备传统品德之坚固根基、顺应体育品德之本土发展、符合澳门特区发展之时代需求。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澳门特区高中体育品德教育进行剖析与探讨,发现其特征为:(1)中西体育品德思想理念兼容并存。澳门特区近代教育经历了“葡澳政府不管—逐步设立学校—回归后课程指引制定”的历史路径,本土教育受到了葡式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礼仪要求等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发展。(2)课程内容设置适应品德培育情境。受教者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够感悟到某种精神、道德、品格的意义,如在田径类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间的集体主义精神,那便可以放在接力跑等实践情境中。此外,品德教育的内容也适合相应的情境,如尚武崇德的体育品质只需要在武术项目的练习情境中培育和运用,需要把握各项目的内涵及规律。(3)品德目标各年级衔接且递进深化。“衔接提升”是澳门特区基本学历要求的三大原则之一,符合指引编制现实性与发展性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内容的设置方面。以田径类别中跳的项目为例,高中三年设定了“立定三级跳远—挺身式跳远—三级跳远”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其次,体现在各阶段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提升。随着项目技术难度越大,对学生自身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将越高。(4)品德培育方式强调落实教学实践。学生要在教学实践中担任竞赛组织者、裁判员、教练员等不同的角色,这也是澳门特区的教育特色,尊重了学生的公民参与、社会公平、正义行为,这有利于学生对于遵守规则、尊重裁判、维护对手等体育品德有更多视角的观察与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5)德育评价主体多元化但标准单一。首先,教学评价方法严格,对场地器材、测试环境、犯规判罚等方面做出详细阐述。其次,评价主体多元,提出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相互评价这三类主体的评价方法,但不足的是并未在所有项目中普及。第三,评价内容多元。课程指引中对个别项目提出精神形态的评价标准,如体操中对横箱屈腿腾跃动作的优秀评述为具有帮助同学进步的奉献精神且起到模范作用。而对脚内侧传球这类显性得评价内容,忽略对体育品德等隐性指标的考核要求,所以课程指引还存在较大漏洞。
澳门特区高中体育品德教育的启示:(1)国家层面,发挥区域统筹能力,共筑爱国教育高地。首先,要充分发挥国家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能力,协同沟通好各地区、各司局在助力澳门特区中所承担的责任与分工。其次,发挥澳门特区的高度自治权,合作举办大型赛事,将外域运动员“引进来”与本土大众交流。再次,加强与各地的体育互动和教育交流,努力打造为“一国两制”的典范。(2)特区层面,完善体育课程指引,制定学业质量水平的澳门特区标准。首先,特区政府协调并发挥各级力量。教育暨青年局可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与最新成果,将体育品德教育等教育理念考虑纳入教学与评价标准以完善课程指引。其次,通过本土专业院校进行体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也可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专业院校共建先进的课程科研基地,制定符合澳门特区社会发展规律的学业质量水平标准。(3)社会层面,利用民间协会力量,净化品德培养的外部育人环境。多项政策支持为社团开展德育活动、规范体育博彩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社团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赋予其引导大众体育品德方向的使命,要通过走入学校、走入社区的形式与市民互动交流,向大众带去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精神。(4)学校层面,强化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品德素养情境的创设能力。首先需要体育教师对其内涵的充分理解,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认知水平,贯穿于“校园培养—职前培训—职后学习”整个过程。其次,授课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政治情怀和一定的道德高度,做出榜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5)家庭层面,明确品德培育职责,与学校及社区场域间协同发展。首先,要明确家庭在学生德育培养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分工,与学校、社区等场域形成体育教育共同体,构建统一管理、沟通交流、协同互助的标准化平台。其次,制定家庭品德教育的指引方案。再次,挖掘家庭体育资源,通过运动的形式转变家庭成员转变教育价值观,强化基本品德素养。
作者:邹馥凯 程传银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