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品格教育下体育品德教育发展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研究目的
品格教育是发起于20世纪末期的美国,拥有长远的发展历史,推广至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也是目前美国道德教育的主流。相比较而言,青少年体育品德教育是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的提出下,以促进青少年体育品德发展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目前仍在初期摸索阶段,在教学内容及实践路径等方面仍存在困惑和不足。本文从品格教育视域出发,探索青少年体育品德教育存在的困境和发展的规律,增进对体育品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合理性认识,从而为青少年体育品德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与品格教育、体育品德、道德教育和体育课程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逻辑分析:对与品格教育及体育品德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解读,并对研究中有关论点进行了提炼和归纳。
三、研究结果
体育品德教育与品格教育在内涵上是一致的,以道德发展为终极目标,也注重知识水平、社会技能、心理品质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最终培养一个有品德、有能力、有素养的人。借鉴品格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发现我国体育品德教育存在以下的“实然”困境。首先,学校教育中对体育品德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针对于体育社会品格及道德品格的比较分析,在体育品德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以追求胜利、坚韧不拔和服从教师指导等社会品格为作为“体育品德”评价的标准。其次,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活动,在体质弱化的背景下,体育中的品德实践受到直接的限制,导致了青少年体育品德发展的根基受损。第三,目前学校体育过于注重身体指标的保持与提升,忽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课余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导致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时间大大缩减,参与角色的扮演、竞争与合作的实践机会也随之减少。这种运动文化的缺失将导致学生体育品德的实践受阻,从而影响到体育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此体育品德教育的“实然”困境下,体育品德教育的“应然”发展应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体质提升是体育品德的实践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社会品格的过程,日常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律克制的意志品质,并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促进环境中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可以为体育中道德品格的发展提供支撑。第二,理念构建是体育品德的实践动力。注重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关注青少年体育的社会及德育功能,发展青少年的健身意识、进取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意识,是促进青少年长远参与体育的基础,也是青少年体育品德的实践助推。第三,角色胜任是体育品德的实践形式。在体育的场域中,教师和管理者应当制定良好的规范和准则,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践行公平、正直、诚实、互助、尊重和责任等美德,不断学习和调整自我去胜任不同的角色,在稳定的运动“社群”环境中,培养其良好的体育品德。第四,标准评价是体育品德的实践目标。合理区分体育品德评价标准中的道德与非道德成分,避免抽象的道德理念追求和纯粹的个人功利主义,对体育品德的评价和教学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最终,结合青少年体育品德教育“实然”困境和“应然”发展的思考,提出了青少年体育品德的实践策略。首先,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将与体育文化、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相关的知识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段之中,以支撑学生知识文化与品德的发展目标;其次,强化学生课余体育的内部动机,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如减肥健美、娱乐消遣、交流交际及体质健康等,进而发展学生的社会品格,为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创造基础条件;此外,丰富学生运动文化的道德实践,增加学生的活动项目和不同角色的参与体验,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角色在过程中的利害得失,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能力和心性进行角色的胜任,逐步培养其公平公正、诚实正直、友爱助人和责任担当等道德品质。
四、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美国品格教育的内容与经验,阐释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品德教育的“实然”困境和“应然”发展,为青少年体育品德教育提供了理论思想及实践策略的参考。青少年体育品德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家庭及社会都有责任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道德发展做出奉献和努力,与此同时,对于青少年自身而言,注重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课余体育的内部动机,丰富运动文化的道德实践,对发展自身的社会品格和提升道德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聪 高嵘 屈国锋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