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言文中品德教育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入文本内容,捕捉文段里作者的身影和生活气息,感受文本中的古代文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世界,通过古今人文情境的再现,实现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达到“物我相悦”的境地。学生积淀文言文修养,提升良好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而教师也可以借机开展品德教育。
一、重视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
教师要以诵读活动为教学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无论何种形式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的交流,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感。在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系统的语言思维习惯。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文言术语和文言现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大量文言文,还需要学习古文化常识,理解、明白古代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方面的固有术语和交流常用语。学生在逐步掌握文言学习的概念和文化常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的个性的语言思维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的内容,加深对“言”艺术技巧的掌握。学生通过不断的诵读活动训练,能养成主动诵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古文学审美情操。因此,进行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可采取诵读法和情境法相融合,在情境中突出诵读为主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课本(包括必修1—5、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选取了大量富有生活气息、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的文言范文,这些源自生活的文本,集中反映了一个时期乃至一个时代的图景和心声。文字是时代的概括,其包含的内容和容量之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引导学生感受语境,无疑给诵读插上了理解的翅膀,在学习中穿越时空限制还原时代“原貌”特征,激励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语言世界“奥秘”的兴趣,达到潜移默化、教而不教的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中生在古文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多样的吟诵活动,熟悉文本内容和文本知识点,力争达到朗诵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诵读过程中通过理解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一种参与感,增加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化铺路搭桥。教师教学文言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实践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美情趣,亮起古今时代文化交流的火花,使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的传播更具生命力。教师可采取诵读法和文本注释法相贯通,利用教材资源落实字、词、句的理解,强化诵读为主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文言文本内容的编写,半页是课文选文内容,半页是对课文选文的注释,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课本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扬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这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掌握和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从而有效加深对文言文本内容的消化和吸收,达到文学艺术审美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强化诵读并背诵,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与古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文学目标。
二、突出时代性和文化性,体现文化熏陶
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融古通今。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优美、富有人文关怀和爱国精神的文学作品。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文言作品,使其汲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因子,了解古人的学习生活经历、治国主张和策略、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在写法和技巧方面。文学就是人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阅读文言文,就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理解古代社会。另外,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总是和其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的高尚情怀、炽热的爱国情怀都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能感受到异样的生活天地、异样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体悟古人对生活、对社会饱含的丰富复杂的人生韵味和人文情怀,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增强文化自豪感。另外,中国古代的学科知识大多是以文言的形式留存下来的,学生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为以后进一步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奠定基础,实现“融古通今”的目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怀。学习文言文就是让学生接受古文化熏陶,热爱自己的母语文化,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力和荣誉感。教师应让学生热爱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沉浸在文言文内涵和韵味的熏陶中,不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的文言文化素养和文化层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优秀文化为背景和依托,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以点带面,多元发散,赋予每一篇作品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生活气息
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网络化,为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和共享资源,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文化活力,给师生课堂提供了文化大餐。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课堂“活”起来。在高中语文文言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从网上下载更多的辅助教学材料,做成课件,在上课时给学生演示,增添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这能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片学习中“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多一分生活气息。教师应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体会多彩的现实生活,进一步领悟生活真谛。教师应用包容并蓄的心态去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客观地对待文言文给自己带来的人生启迪。不同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接受文化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是文化育人功能的体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多渗透现代生活气息,引导学生用公正、科学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评价古人思想。教师应运用课文插图,实现图画和文字的转化,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审视图画背后的审美内涵。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至必修五五本书中,古诗文共有二十四篇,配插图三十幅;文言文有十五篇,配插图十八幅。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熟练朗诵课文内容之前让其观看插图,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鸿门宴》有“鸿门宴图”和“项庄舞剑”两幅图;《兰亭集序》有“兰亭修禊图”(局部);《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两幅插图;《归去来兮辞》有“陶渊明画像”“归去来图”“临清流而赋诗图”;《陈情表》有“侍奉请安图”。这几篇课文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其内容上的特殊性和代表性,部分学生对汉魏晋时代的文章接触较少,初始学习时可能会有困难,尤其对情感线索和文章主旨的把握领悟仅靠文字诉诸视听感官,远远达不到深层阅读的要求。这时教师可适当地对配有的插图,结合文章重点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作者在那个时期的那份执着、那份率真、那份追求。如《归去来兮辞》通过“陶渊明画像”“归去来图”“临清流而赋诗图”三幅图画,展示了图画中诗人的身影是个大写的“人”字,集中诗人生活的两个特写镜头,浓缩他一生的人生目标追求—有由官到隐的“归”,有向望自由到心灵的“闲”,展现了那个时代士大夫自由的人格精神和人格魅力,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回归真我的决然心理。课文插图折射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文人的“觉醒”,正是诗人释放出了自身情感,才返璞归真,在文学史上写了重彩浓墨的一笔。由此可见,插图是学生理解诗人心灵轨迹的钥匙。现代学生对古人的生活习惯、读书学习习惯、人际交流习惯、崇尚山水习惯、以科举出人头地的人生信条等可能存在困惑;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已经越来越远离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流觞曲水的以文会友的聚会生活气息,被现代城市文明取而代之,文化的代沟和生活的时代烙印,也容易给学生的理解带来矛盾困惑。面对学生的种种困惑,教师只有教会学生放下现代文明的文化意识束缚,赤裸裸地回归人性的自由,解放思想,才有可能回让学生理解古人、解读古人。简言之,语言文化形式多样,适时而存,适世流承。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肩负着育人的社会功能,是给社会生活和时代提供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朗读品悟,凸显文化时代性和传承性。教师在课堂中应采用有效的文言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多一点生活气息和情趣,实现传统的优秀文化和现代文明文化的完美接轨,完成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融合,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命力,绽放中华优秀文化的永恒魅力。
作者:马向辉 单位:甘肃省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