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品价格带动消费品价格水涨船高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影响,3月份国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高位运行,并传导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使得CPI同比小幅上涨。近期披露的3月份数据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已带动消费品价格同步上涨。
一、同步
3月份PPI同比增长8.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位区间,而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立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份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内市场原油、煤炭、铜、铝、镍、小麦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并沿产业链向中下游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传导。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制造业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生活资料PPI中一般日用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已攀升至1.9%。3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正在影响国内的PPI和CPI。“虽然年内PPI下行趋势比较确定,但当前PPI仍处于相对高位,大宗商品涨价的苗头仍然存在,未来涨幅回落斜率或有所放缓。”上海钢联黑色产业研究员李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3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强势上行,由于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天然气价格反季节上行,有色金属价格普遍上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受到较强的外部传导压力。
二、压力
近期全国多地散发新冠肺炎疫情,或将进一步影响CPI走向,目前看国内通胀的压力整体可控,但由于3月份CPI和PPI的“剪刀差”收窄,主要是受到上游大宗商品价格驱动影响,在国内需求整体恢复较慢的情况下,依然面临较大的经济增长压力。3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王立坤认为,近期疫情散发多发,部分地区生活物资出现短缺,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此外,疫情引发多个地区防疫措施升级,交通运输效率下降,物流配送人员减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PI走向。但综合来看,国内通胀水平仍处于低位区间,通胀压力整体可控。李爽表示,目前,国内疫情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流受阻、消费下降等方面。以黑色商品为例,疫情导致钢材外运不畅,库存增加,出现供需错配的现象。同时,原料端运输不畅,导致部分钢厂因原料采购困难而成本上升。此外,疫情影响工地的开工率,进而影响消费,也使得近期房地产政策松绑的效果延后显现,影响到有色、黑色等大宗商品需求的复苏进程。
三、前景
国内国际的不确定性因素或在下半年持续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向。王立坤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此外,美欧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退出疫情初期的货币宽松政策,美联储加息步伐将有所加快,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推动能源、基本金属等工业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而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恐有所加剧,预计今年粮食价格将维持高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4月12日发布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大国博弈愈演愈烈和重大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持续发酵,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陡升成为年度重要特点,恢复与转型中的风险问题将成为油气行业须防范的重要内容,2022年国际油价将高位震荡,不排除短期油价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可能性。李爽分析,今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还会保持在高位水平。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和欧美国家对疫情的开放政策将使得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以能源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再度快速上涨,而欧美等海外发达经济体已逐步放开疫情管控,生产和需求的恢复,尤其是出行需求的快速释放,将带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出极强的环比上涨动能,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很难见顶。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会马上见顶回落。从一般历史规律看,进入加息周期后,商品价格不会马上见顶,而是在通胀开始受到遏制后,商品价格才开始出现见顶回落迹象。而从国内因素看,对于由国内基本面主导的品种,仍需须关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以钢材为例,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消费的影响、产业政策对供给的影响,以及行业政策对房地产这类关键部门的影响等,都是影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未来可能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将影响到市场预期和大宗商品消费。王立坤指出,保障国内大宗商品供应链安全,首先是要加快提升国内大宗商品供给保障能力。可重点提升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供给缺口较大的原油、天然气、小麦、食用油、电解铝、电解镍等产量或产能。此外,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宗商品,要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避免过多依赖单一市场。
作者:张一鸣 单位: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