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内容及启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校图书馆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功能,尤其需要发挥对学生的德育功能,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读书、朗诵、知识竞赛等活动,弘扬正能量、传播优秀文化,使得学生的德育工作能够贯穿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全过程,使得德育教育发挥更大更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德育
一、德育教育概述
德育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称谓,在此之前一般称之为思想道德教育。道德这一概念在我国的历史就比较长久,从社会早期就有相关的提法,道德一词在我国最初是两个字分别是“道”和“德”。《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劝学》中写道:“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其中,“道”和“德”均有着各自的含义。主要指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德行。随着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道德包含的内容不断地增加,最后在我国一些教育家的努力下,结合我国当代的国情,将思想道德等范围包含在一起组成了德育这一概念。德育教育与智、体、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活动组成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体系,对于学生个人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2015年年底,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该规程明确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需要有效地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功能。这意味着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育人、树人的教育属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很有必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创立德育教育环境,以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高校图书馆需要依托自身丰富的图书资源、信息资源,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不仅履行信息服务职能,还需要在实践服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德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政治觉悟等,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素质养成,能够以更加优秀的品德进入社会,不仅实现高校的人才德育目标,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良好的三观,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品质,为和谐社会发展创造个人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内容
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与课堂理论教育及通识教育不同。高校图书馆需要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调整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打造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具体来说,当前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基本的道德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道德是每个人基础性的道德要求。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走入社会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当然,文明行为不仅仅是人行为的一个外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表现行为实际衬托了一个人的内心或者性格特征。比如现实中有的人给人的印象很好,很有讲究,但实际上背后仍可能虚伪、狭隘、自私。因此,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应当和个人的精神培育相互结合,言行一致。高等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和教育当代学生长期坚持并严格落实。
(二)思想道德与政治品德教育。思想道德与政治品德教育主要表现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上。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要求学生要具有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的觉悟,能够具有积极阳光的心态,能够关心热爱集体,并且能够融入班级事务,增强学生为社团、院系和学校服务的意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和谐。集体主义教育促使每位学生养成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是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重要路径。
(三)“三观”的基础反映。“三观”是每个自然人的精神内核,也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每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有其合乎的道德行为,才能形成合乎行为规范。目前学生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观”教育也应当成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和根本任务。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氛围营造,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现状
(一)德育教育观念落后。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工作是较为隐性的,难以短时间产生德育工作效果。即便是一些图书馆开展了德育工作,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考核需求,开展德育工作更多的是面子工程,没有达成德育的实际效果。这种观念下,使得图书馆将大量人、财、物倾向资源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基础性服务工作,却没有发挥图书馆的德育功能。
(二)信息化发展及信息识别能力滞后。网络的发展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有着其负面影响的因素。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很快,学生能够快捷地获取信息,但是网络社会充斥各类信息,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识别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化资源,但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落后,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滞后。
(三)图书馆德育功能宣传及引导力匮乏。大多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太多,只是一味地追求采购任务,追求馆舍的面积,在常规工作中将好书推荐、读者座谈会、学生访谈、经典导读、阅读调查等重要工作作为形式,但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服务工作中没有贯穿德育功能,主要由于缺乏相应的德育理念,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贯穿德育功能,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品德和行为。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德育素质水平不高。工作人员是图书馆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力军,但是要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德育功能,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且其个人的职业道德、个人观念、道德修养等对引导学生的德育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图书馆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图书管理员工作模式更新缓慢,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和定位不清,不准确,成就感较差,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工作缺乏热情、创新等,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德育责任。
四、提升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的思考
(一)增强图书馆德育职责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观念形成于实践,同时观念也指导具体工作”。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思想层面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是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延伸,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增强德育意识,将德育工作融入图书馆服务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修为和素养,做好学生的行为榜样,更好的将态度和行为表现呈现于学生,从而达到德育目标。
(二)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重专业、轻素质”的传统教育观念。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基础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补充,以及专业以外的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外文献。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供更加有营养价值的书籍,更新图书馆的文藏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中原文化、红色文化、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有所了解,增进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关注度。
(三)加强图书馆德育环境建设。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生的大学生涯意义突出,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德育环境营造对于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图书馆要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就需要重视图书馆的德育环境建设。营造德育环境离不开物质环境,因此图书馆需要在馆舍建筑、馆藏文献、技术设施等物质载体环境中丰富德育内容,通过这些可视化的物质环境载体传递德育功能。在高校图书馆整体建设中,不仅要设计外观模式,也需要通过空间布局等,这些都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教育。比如,高校图书馆选址应该注重环境的安静,避免各类噪音污染,加强绿色元素注重营造美好的图书馆环境,调整内外部环境的美化,来使得学生感受到美,从而改造自己的心灵,使得思想品德更为高尚,从而达成图书馆德育功能。此外,每所高校、每所图书馆均有自身特定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由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并逐渐形成。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图书馆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打造,注重标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形成制度文化,通过文化传递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是一项可持续的工作,高校图书馆要通过丰富资源、传播优秀文化、传承校园精神和营造德育环境等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完成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更重要的是拓展图书馆的德育功能,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服务,实现高校以德育人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品德高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拉•乔小燕.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探析[J].国际公关,2020(03):188-188.
[2]李友红.网络时代如何实施图书馆德育教育[J].传媒论坛,2020,3(05):118-119.
[3]路丽肖.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育人服务体系研究[J].采写编,2020(01):186-188.
[4]付正芳,田原,刘伟,等.某校图书馆德育现状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9,42(06):449-452.
[5]章禾年.论网络时代高职图书馆德育职能实现途径[J].才智,2019(31):45.
作者:赵峰涛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