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通过系统借鉴T/CAPE10001—2017《设备管理体系要求》和AP913《设备可靠性管理程序》,建立和优化针对大型企业设备前期管理、初期管理、运维期管理、后期管理的全寿期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设备全寿期管理体系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同时,促进企业设备管理体系持续完善、设备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关键词:大型企业;设备;全寿期;管理体系;建设
1引言
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是安全环保与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降本增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现代化程度与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某大型企业生产模式复杂,兼有流程型和离散型特点;涉及业务面广,涉及工程项目、科研管理、生产运行等;经营时间较长、设备种类繁杂,包括各种类型的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且设备技术水平呈新旧共存状态;设备数量巨大,通常高达几十万台/套;设备较为分散,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每年设备维护与投入费用巨大。鉴于上述特点,针对该大型企业,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设备管理模式,确保方针目标明确、指标体系健全、前期规划科学、初期运行规范、运维管理精细、后期管理到位的设备全寿期管理体系,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完整的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2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制度及标准体系不完整
设备管理意识较弱,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各生产单位的设备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行、维修与台账管理。存在重生产、轻设备,重检修、轻预防检查及维护保养的现象,对于设备全寿期的规划论证、维保标准化、维修技术提升、故障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系统策划和持续提升不足,设备管理水平主要依靠“人治”,企业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方向不明确。
2.2设备管理绩效指标不健全
企业原设备管理好坏主要由设备完好率、生产线故障停机率体现,但该指标仅反映统计时段的设备好坏状态,在设备的劣化管理、故障管理、维修计划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投入/产出比等缺少绩效衡量指标。导致对于设备管理水平的测量与评判缺少量化指标。
2.3设备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设备现场管理职责主要集中在车间设备员,现场与设备相关的任务(除维修外),主要由设备员承担,同时设备员承担报表、统计等工作。对设备本身存在的劣化、微缺陷甚至故障问题等缺乏负责机制,导致设备现场管理职责不清晰。另外,在设备选型与采购阶段、安装及性能验证阶段、验收阶段等关键环节中设备管理责任未落实,或者少数人负责所有安装阶段的设备管理,其职责落实不尽合理。导致前期管理的若干关键信息丢失或未有效管理,给后续接产运行、维护和检修等带来诸多问题。
2.4预防性维修机制缺失
主要沿用“基于时间的计划性维修”和“事后维修”的被动式管理模式,在维修策略分析与选择、预防性维修标准、维修数据库等方面存在缺失。导致预防性检维修水平停滞不前,导致设备劣化和缺陷难以管控、非计划停机与抢修问题难以有效改善。
2.5设备运维维护执行标准不完善
设备运维阶段的清洁、点检、润滑、维护、故障管理等各阶段的执行标准不完善,主要靠巡视检查等方法完成设备日常问题发现与查找,导致现场设备状态改善效果不显著。
3设备全寿期管理体系建设与优化
3.1建设思路
针对原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特点,结合公司设备管理实际,坚持系统思维,以保障核安全、促进生产发展、提升设备状态为根本目标,以“压实全员责任、优化管理机制、坚持技术创新、强化预防管控、突出综合效益”为方针,以提升设备可靠性为核心,提炼公司设备管理优秀经验,借鉴先进理论与成果,建设推广设备全寿期管理新体系,持续推动设备管理提质增效。
3.2坚持系统思维,明确体系建立原则与方针
3.2.1闭环管理原则设备管理体系采用PDCA和NDCA交替执行、螺旋提升模式。3.2.2全寿期价值管理原则。结合设备前期管理、初期管理、运维期管理、后期管理全过程,对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计算,借助量化值进行设备价值评估,实现设备全寿期收益最大化。3.2.3分类分级管理原则。为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能,有效解决制约设备管理的重点业务与关键环节,公司设备管理采用分类分级原则。在设备管理全寿期的管理资源、技术支持与经济保障,均优先保证关键重点设备及制约生产运行的一般设备。3.2.4确定管理方针,明确管理提升方向。设备管理方针反映了本公司的设备管理理念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的方向,结合当前设备管理存在短板,以管理为手段、技术为基础、经济效益为导向,确定方针如下。压实全员责任:明确并落实设备管理各阶段、各环节、各层级职责与具体任务,厚植全员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机制:建立并优化设备全寿期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设备全过程规范管理与高效管理。坚持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持续提升设备技术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强化预防管控: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提升设备故障预防与预测能力,持续提升设备可靠性。突出综合效益:坚持系统思维,以设备全寿期产出与投入为抓手,突出设备管理综合效益(安全、质量、经济)评价与改进。
3.3确立三级指标,量化管理绩效
为充分发挥指标引导、差距展现、行动纠偏、评价考核作用,激发设备责任单位主动思考、积极求变的内生动力,根据方针制定设备管理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反映公司设备管理整体绩效。主要包含设备管理的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经济指标。可包含单位设备资产利润、单位产值维修费、单位利润维修费、单位资产维修费、固定资产利用率、人时劳动产出率等。二级指标反映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设备管理绩效,是一级指标的分解细化。主要包含设备的综合效率、完好指标、经济指标。可包含设备可动率、产品合格率、维修费用、备件周转率、准时达产率、数据指标数字化率等。三级指标反映各生产线/系统的设备运行与管理绩效,是二级指标的分解细化。主要包含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机长制落实指标。可包括故障停机时间、故障频次、备件耗用、安全附件完好率、设备精度达标率、维修计划完成率等。
3.4多措并举,压实现场管理责任
3.4.1建立各阶段机长责任清单。根据前期规划与选型、采购与监造、安装与性能验证、终验收与移交等4大阶段,明确前期管理各阶段每台(套)设备的责任人、责任清单、绩效考核标准。并作为最终设备移交生产运行的必备验收资料,确保设备前期信息顺畅移交至运行阶段。根据设备初期运行阶段的各环节,明确设备基础信息、分类分级管理、编码管理、档案管理中机长的职责与具体任务清单。根据设备运维阶段的使用与维护、状态监测管理、定期试验管理、故障管理、备品备件、日常检维修、大修管理过程中的机长职责与具体任务清单。根据设备后期管理中的报废、更新与改造要求,明确机长的职责与具体任务清单。3.4.2确保机长责、权、利对等。结合全寿期各阶段管理要求,制定机长责、权、利清单与激励考核机制,尽可能保障机长在设备全寿期管理各阶段责任、权利、利益相匹配,保证设备现场管理责任清晰、任务明确、标准完善、相应及时、评价客观、激励到位。3.4.3坚持周例会自查,夯实现场自主改善。组织各单位按照推行计划与考核标准,逐级分解制定分公司、车间、小组的滚动计划,并落实反馈。各班组以OPL单点课为抓手,加强小组全员维护知识学习、深化设备基本知识培训,固化设备清扫、点检、操作及维保标准。3.4.4成果展示、推广学习、改善提升。各单位推进组落实监督指导职责,培育一批理念贯彻落实较好、学习氛围浓厚、主动创新成果显著的单位与个人,总结提炼可借鉴、可复制的优秀成果。各单位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和学习,取长补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全员生产维护体系建设出实效。将自主维护理念和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一处生产现场、每一台生产设备、每一位生产员工。
3.5健全预防性维修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强化预维管理标准化
结合设备分类分级,收集设备故障信息,对设备故障特征及起因归类,制定“故障起因-影响严重度-维修策略”标准。对于重复性故障采取升级改造;周期性故障采取定期维修;失误性故障采取防错纠错技术改造;周期性故障采取定期维修;不定期故障采取状态维修。结合设备状态检测与趋势分析,采取故障前干预措施,推动“被动维修”向“主动维修”转变。为有效指导预防性检维修任务的策划、实施和验收,贯彻标准化管理理念,组织制定预防性检维修大纲、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维修规程。其中预防性检维修大纲是以生产线为单位,明确需开展预维设备、预防性维修项目、周期及具体执行文件,是策划预防性维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是针对具体设备操作、点检、润滑、日常维护保养、定期维护保养作业程序、工作标准等的技术文件。设备检维修规程是针对具体设备检维修项目、检维修准备(含人员、备件材料、工器具、作业许可等)、检维修操作步骤及质量控制要求、验收程序及标准、现场管理等检维修作业过程与技术要求的文件。
3.6完善设备运维标准,确保运维有章可依
组织开展生产现场六源查找,清查和改善3000余项设备劣化和微缺陷,固化现场优秀案例和良好实践270余项,汇总编制《六源改善指导手册》,有效指导机长科学开展设备缺陷查找与日常管理。组织开展设备弱点部位分析与故障分析,细化运维工作标准,组织各单位完成1030份设备5类标准(点检、润滑、保养、故障、维修)编制、验证和审定,提高设备运维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为机长责任制的落实提供执行标准。组织各单位开展设备运维管理“金牛奖”与“蜗牛奖”评比,表彰先进、警策后进效果,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氛围。组织设备研讨沙龙活动,针对当前设备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讨论与思想碰撞,推动了设备标准化体系建设。
4结语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变化,互联网+、智能工厂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与模式,也应不断更新、创造。企业最高管理者及广大设备管理人员应在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企业设备管理良好实践和经验教训,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原则,建设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设备全寿期标准化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GB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3]李葆文.与工厂经理谈谈设备管理创新认知(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4]胡忆沩,刘欣中等.设备管理与维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张亮平.设备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杨坤 何广七 乔发瑞 马世纪 丁戈龙 赵生胜 唐伟琦 单位: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