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建议,从而更好地为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是基于自动化、灵活化的目的产生,在国家大力支持以及合理的推广下,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出现,带动新商业模式的诞生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双循环”。在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行业进行探索,构建人工智能与经济融合发展新形态。
一、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是由计算机完成前期人工要完成的大量重复性工作,其可以成为与人类行为进行互补的劳动力,其可以赋予机器学习决策的基本能力。在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视角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国内外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行业转型方面:张志楠(2020)研究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技术产业、应用产业等全产业链布局,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关于新商业模式产生:朱晴艳、田启波(2020)提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革更多取决于资源能否有效整合,能否利用新技术开展工程的研发、生产供应及服务;汪志晓(2019)研究提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会出现更多的新产业、新服务和新业态,有利于创造协同创新的共生环境。三是关于技术变革方面:刘刚、王涛(2020)研究提出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到了感知阶段,制造业、金融业、医疗行业等智能领域与人工智能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运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应做到技术与特定产业场景相融合,从而推出人工智能可以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经济的增长率。薛嘉敏、袁新宇(2021)研究提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工智技术的支持,二者融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要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从上述的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两者如何共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并不多。
二、陕西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现状
(一)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在《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人工智能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共同驱动下,其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情形。为紧跟国家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推进行业与技术共建,陕西省也逐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计划。在2019年,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相关文件,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策略并考虑陕西省实际基础情况,抢抓科技变革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陕西省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与陕西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主要成效。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陕西省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技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也吸引了大批项目落地。目前,陕西省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十多个,该类平台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类研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全省从事人工智能的企业共170多家,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如医疗保障、农业经济、智能制造、服务经济等。因陕西省高校众多,有31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故部分大型企业将眼光放在了陕西省的科教文化方面,校企共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陕西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联合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机器人方面,陕西省拥有超过60多家关联企业对此进行研发,产业规模超过了10多亿元;在无人机方面,爱生科技、亿航智能等无人机头部企业落地陕西并形成了西咸新区、高新区、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四大开发基地;在物流方面,京东等大型物流企业均已落地西安,为陕西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提供做出了相应贡献;在互联网方面,百度、阿里、腾讯等也相继落户西安,为陕西省产业升级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总的来说,陕西省正在逐步完善人工智能孵化体系,搭建人工智能生态环境,探索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三、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陕西省经济在人工智能领域也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作为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块,人工智能其实更多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持工具。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应在经济发展、智能融合方面重点发展,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智能化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我国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陕西省也毫不例外。目前,陕西省人工智能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实体企业要么是使用大批量的劳动力,要么是企业的价值链处于行业底层,智能化转型碎片化严重,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表1)由表1可知,在2018年期间,陕西省申请并获批国家专利8,906项,同比上年减少了0.2%,且从陕西省总体情况来看,专利研发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对于实体企业,以制造业为例,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会使得企业成本较高,企业想进行智能化改革,但是高额的研发投入会使得企业考虑相关的机会成本,故而企业更愿意去购买部分技术而减少研发投入,这就导致陕西省的智能化核心技术掌握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产业发展智能化程度不高、灵活性不足、核心技术掌握不到位的情况。
(二)基础设置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围绕数字转型、人工赋能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相关基础设施都在缓慢发展,但仍存在基础设置不完善的问题。在2020年,陕西省召开新基建相关行业发展成就发布会,会议上提出陕西省要大力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以此作为契机,发展健康养老、休闲娱乐、文旅服务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陕西省科技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科研能力、经济条件限制,暂时并不具备大力开发人工智能和工业硬件等相结合条件,同时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产业园并未搭建,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65个机器人产业园在建或已建成,但是陕西的相关产业园建设数量占比是较少的,所以目前也不适合大规模的进行发展。目前,陕西省的人工智能规划并不详细,虽然提出了到2023年形成“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但是并未很好地与陕西省实际情况结合,在进行技术定位、科技发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做好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突出陕西省地方特色,以陕西的区域环境为基础,支撑当地经济的特色化发展。(三)高质量人才不足。陕西省的高校数量众多,全省共有57所本科高校,属于我国重要的科教地区之一,但是也面临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大批量流失。陕西省作为十三朝古都、“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优势,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求学,但是通过统计数据发现,陕西省的“双一流”学生在毕业时留在陕西的人数占比很少,在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留陕率为27.18%,硕士为38.36%;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留陕率为29.21%,硕士为35.0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留陕率为26.29%,硕士为41.98%;等等。其实各高校的留陕率基本上都在40%以下,学校和地方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培养人才,但最终留能下来的高质量人才并不多。通过各高校的数据披露及汇总,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会选择广东,其次是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或者沿海城市。究其原因,其实不难发现,陕西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工资薪金无优势。2021年陕西省的GDP位于全国第14名,但是工资薪金不仅与一线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与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也无法相比,西安的平均薪酬为7,607元,位于全国城市第30位。第二,产业发展不具备吸引力。根据《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了解到,毕业生就业更期望的行业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及文化传媒等。陕西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较少,人才大批量的流失,这也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略微滞后的部分原因。
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议
(一)强化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目前我们只是考虑到人工智能对于市场销售、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促进作用,但是往往会忽略其科研成果以及产教转化所带来的收益。第一,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联合陕西省各大高校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开发,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企业、教育资源、政府力量联系起来,做好相应的研发工作,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共享平台。第二,大力推动应用型技术的研发。以制造业为例,陕西省制造业产值从2009年的5,713.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7,882.27亿元,年增长在25%左右,其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等大型行业,所需要的基础工作量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有新型技术推动会更好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可以精准地预测好每条生产线的工时、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产品生产的及时性。第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陕西省应该积极进行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将相关风险基金合理化运用。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很多企业无法承担相应的研发资金,进而会选择购买相关技术,所以陕西省应该给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承担风险补偿,将企业的担心点降到最低,这样也会更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工作,推动经济发展。
(二)加强设施保障。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处理方式;同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算法和智能平台的支持。2019年,工信部印发了《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动我国人工智能、5G通信、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新型基础建设,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的创新,到2022年,形成20多家有行业影响力的示范平台。陕西省根据本省经济发展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如《陕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23年)》《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推进计划》等,并在2019年联系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院校成立了陕西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以此为契机,协助陕西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陕西省应重视智能数据共享机制与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做好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基础设施保障。如,陕西省中小民营企业众多,如何让这类型企业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基础保障工作中,做好领域内的智能化改造工作也是政府部门应思考的相关问题。
(三)优化人才配置。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抓住人才就等于抓住了市场机会,一个国家的竞争,追根究底也是对于人才的竞争。所以,陕西省将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进行融合发展,大力提高产能质效,就需要做好人才匹配机制,做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创新人才留用机制,使高质量人才在陕西有归属感。首先,对于高校的毕业生,陕西省应加大相关的支持力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吸引头部企业落地西安,并在公租房等相关基础保障方面,对高质量人才进行优惠政策倾斜,保证高校毕业生在近几年可以在陕西立足;其次,基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与企业方进行合作,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做好协调,尽可能地将收入与毕业生期望进行融合,吸引更多的毕业生留在陕西,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对于高质量人才,做好相关的补贴政策,在重点领域唯人才是用,真正做到专业技术与行业发展做好匹配。一方面对于陕西省的专业、学者以及高质量人才做好基础保障机制,让他们在陕西可以做好相关人工智能的科研工作,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引进外部人才,改善陕西省的科研环境和人才留用机制,为企业可以录用到多层次的人才,提供优化配置保障,进而促进企业的工作质效,带动当地市场繁荣。综上,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而如何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陕西省,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薪资待遇都与北上广等城市有较大差异,故而应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帮助企业节约人力成本,更高效智能地进行经营活动。在对于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策的保障、人才的吸引、基础设施的更新、风险的承担等都为企业在陕西落地生根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陕西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朱晨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