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体下摄影艺术发展趋势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快速发展,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逐渐融合。新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还呈现出专业化、大众化,与旅游、其他艺术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文章探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阐述了中国摄影艺术发展史,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摄影艺术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数字摄影;摄影艺术
一、摄影艺术的发展
(一)摄影艺术的开端
摄影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从暗箱到日光蚀刻法,然后到银版摄影法,再到火棉胶摄影法,摄影方法和技术在不断进步。在最开始的时候,摄影并没有被视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摄影只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项能够准确记录大自然影像的发明。为了把摄影提升到艺术的境界,画意派艺术家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创作。在达盖尔摄影术公布之后,最早从事摄影的是一些画家和科学家,其中有一批肖像画师开始改行经营照相馆。因此,在早期,摄影被认为是绘画的替代品,是绘画的辅助手段,但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摄影仍不能被列入正统艺术。因此,一些摄影家开始探索,如何让摄影成为艺术,像绘画一样被大众所接纳并且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时候的摄影家认为要增强摄影的艺术性,不能只是简单地拍摄人像或周边的事物。于是,他们模仿了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通常从文学作品中选取题材,采用舞台式的摆布拍摄,通过拼接、叠印的方式,把很多张照片组合成一张照片,就像当今的拼贴画一样,摄影师雷兰德的摄影作品《两种人生》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除了雷兰德之外,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尤金·阿杰等摄影大师,都在增强摄影的艺术性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摄影艺术的变化
摄影的本质属性是真实性,所以摄影是具有记录功能的,记录的往往是客观真实。但很多摄影师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真实性而忽略了自我表达。实际上,摄影也是表达自己感情的一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摄影师柯蒂斯花了30年记录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让后人了解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他的拍摄打开了纪实摄影的大门。在记录某一群体生活的过程中,摄影师通常会融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摄影从诞生到模仿绘画再到脱离绘画成为自己本身,在每一个节点上都有很多摄影在推动着摄影的发展。摄影开始只是单纯地作为记录生活的手段,只是一门技术,然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满足于摄影仅仅作为记录的手段存在,想要借助摄影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某种精神,摄影就变成了一种艺术。
(三)当今摄影艺术的发展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摄影技术、摄影方法、摄影机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摄影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互联网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他们的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外传播。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欣赏以前只能在展览中看到的摄影作品,摄影作品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加快,受众面变得更广。摄影之所以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是因为摄影师在创作中,不断接受新的美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摄影形式,运用新的摄影技术,创作出更多新的艺术作品。可以说,摄影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满足大众审美需要。摄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是记录生活的工具和手段,还是探索和表达摄影师内心情感的载体。摄影现在不仅能记录现实,还能为大众讲述故事,表达摄影师内心情感。因此,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时,不能单一地考虑摄影艺术本身,还要考虑到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今,中国社会大环境下的文艺方针主要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新时代,青年摄影师不仅要运用独特的个性化视觉语言进行摄影创作,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要考虑作品的社会意义,提高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摄影师要打破传统摄影的束缚,跳出摄影这个单一的圈子,去拥抱各个艺术门类,促进摄影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丰富摄影的功能,对摄影形式进行创新,满足当代人对摄影的需求。
二、中国摄影艺术发展史
1839年,摄影术由法国科学院和艺术院向世人公布,当时的中国较为封闭落后,远离国际舞台,摄影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和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相距甚远。1840年以后,摄影术首先传入中国香港、广东等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照相业,而且在那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摄影的类型主要为肖像摄影。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叶留下的中国社会人文影像大多由西方人拍摄,而中国对于摄影术的最早应用在清朝的外交活动中。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后,一批又一批的人加入摄影行列,摄影开始更多地关注时事。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摄影爱好者成立我国最早的摄影团体“北京光社”。1920年6月9日,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时报《图画周刊》在五四新思潮下问世。1923年,早期青年摄影家欧阳慧锵的《摄影指南》在上海出版,康有为不仅给《摄影指南》作了题辞,还对该书中作者所拍摄的13幅作品逐一进行了点评,评《夕照》曰:“上则层云堆叠,下则波光万道,极画片之奇观。”可见欧阳慧锵和康有为仍遵循古典绘画美学传统。1924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本个人摄影集《大风集》出版,作者陈万里为《大风集》所写的序言,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个摄影艺术宣言。中国散文家俞平伯用“以心映物”题其首页,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则以“从极不美的境界中造成它美”为题作序。这两位名家所写皆表明了陈万里的摄影重在发扬中国艺术的特点。1927年,我国第一部研究摄影美学的著作《半农谈影》发行。中国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认为的“写意”,“乃是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机表露出来”。他说:“但我们这些傻小子,偏要把正用的东西借作歪用———想在照相中找出一些‘美’来———因为不得不于正路之外,另辟一路。”刘半农实际是将中国古代绘画品评中的“意境”美学理论用于摄影。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当时创办的报纸杂志非常重视摄影图片的运用,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时有20多位摄影记者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并将其记录下来。从那一刻起,摄影就一直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一起不断发展。当代,在当代众多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思维变得更加多元化,单一的摄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内心的审美需求,人们逐渐追求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受到时代精神和东方美学影响的中国摄影师所拍摄的作品不仅仅有着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也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如今,很多摄影师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摄影相结合,将摄影与其他艺术相互融合,促进摄影艺术不断发展。例如,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运用暗房技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摄的影像结合在一起,创立了“集锦摄影”艺术。他精研中国绘画,将中国绘画理论应用到摄影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用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并因此而闻名世界艺坛。
三、新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发展趋势
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的进步为摄影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摄影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摄影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如今社会对专业摄影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摄影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环境下,摄影师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应该具备信息快速捕捉、判断、分析的能力。除此之外,摄影师还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大量的练习,提升自身摄影实践能力,并且要接受新知识,在摄影创作方面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创作出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符合大众审美的摄影作品。科技的发展使摄影呈现出大众化发展趋势,使摄影与旅游逐渐融合。摄影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调摄影师内心情感的展现,也比较追求画面的形式感。在创作摄影作品期间,需保证创作对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融入摄影师的个人情感和观念,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创作观念处于不断革新的状态,创新性成为现代摄影的一大特点。新时代摄影工具的便利、后期编辑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使摄影呈现出大众化特点,极大地优化了图片的拍摄、储存和传播方式。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物质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拍摄所见美景,记录自己的旅游经历,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旅游业与摄影行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例如,贵州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地处偏远却因为旅游摄影被人们知晓,新开发的美景也通过摄影声名远扬。可以说,摄影这一媒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如今,具备拍摄功能的智能手机打破了摄影的技术壁垒,使图片得以快速传播,促进了手机摄影的发展,激发了人们的摄影潜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摄影的乐趣。随着手机摄影时代的到来,手机摄影和乡村旅游日益融合,人们通过手机拍摄旅游照片,促进了旅游信息广泛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手机摄影和乡村旅游相融合是时代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文化广泛传播,推动乡村振兴,还可以为摄影创作提供更好的思路,促进摄影创新发展。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媒介相融合是摄影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美国在线杂志《数字摄影记者》的主编哈斯泰德在20世纪90年代说过,未来的摄影记者将不再拍摄静态图片,视频将取代其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在新媒体时代,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大众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传统的静态图片已经不能够满足大众的视觉需要,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能够刺激大众的感官。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速度不断提升,不仅加快了图片的传播速度,而且促进了图片和其他媒介形式的融合,促进了动态影像的发展。此外,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融合也是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传统摄影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摄影艺术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在数字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依旧有一些人喜爱传统摄影方式。现在的数字摄影是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多优势。要想促进摄影艺术创新发展,需要将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相结合,互相借鉴彼此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开辟出摄影艺术新的发展道路。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呈现出专业化、大众化,与旅游、其他艺术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摄影师应顺应摄影艺术发展趋势,创作出适应时代需求、符合大众审美的摄影作品。此外,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的艺术技巧、艺术审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摄影家的摄影技巧是在拍摄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艺术审美也是在欣赏过去摄影家、绘画家的优秀作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此可见,摄影与实践分不开,摄影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大量的练习,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摄影水平,并且要接受新知识,在摄影创作方面与时俱进,不断打破常规,不拘泥于旧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2]李振寰.新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发展趋势研究[J].明日风尚,2020(17):154-155.
[3]李兴国,杨新磊.早期学者视阈中的摄影艺术[J].现代传播,2002(4):65-69.
[4]徐希景.摄影文化先驱刘半农和《半农谈影》:上[J].中国艺术时空,2016(4):80-89.
[5]靳泉.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解读郎静山的集锦摄影[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3):40-42.
[6]蓝江平,李长蓬.摄影媒介助推乡村发展互利共赢战略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1):45-47.
[7]杨健.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摄影教学的变革[J].青年记者,2013(32):98-99.
作者:江娅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