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问题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识教育出现以来,通识教育也逐步渗透到我国民办高校教学中去。随着民办高校有关这一教育实践的增多,这一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所以,本文从通识教育的内容、价值、问题及对策等内容出发分别展开讨论,希望以此能帮助民办高校未来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
关键词:民办高校;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1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价值
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攀升的当下,民办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节节攀升,为了解决这一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的问题,通识教育开始被运用到实际高校教育过程中,慢慢地这一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应用的其他价值也表现出来:第一,民办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应用能推动民办高校的国家化发展。通识教育作为现阶段全世界高校都在关注的教育新模式,也是我国“985”“211”等公办高校一直关注的课题,鉴于此,在民办高校中推广通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民办高校、公办高校以及世界高校之间的目标,为后续各高校间的交流提供载体,也未后续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第二,民办高校中通识教育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效果。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推行,学校开始意识到单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是无法帮助学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基于此,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推广将更多素养教育的内容(如科学、人文等)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同时,为后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水平培育创造了条。第三,民办高校中通识教育的普及能帮助学生提升其步入社会后的竞争力。在传统民办高校人才培育过程中,“高智低能”是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时都难以规避的问题,鉴于这一问题,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课程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恰好能将更多“大学精神”、实践课程带入学生日常学习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民办高校教育中学生偏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后续学生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提供更多的帮助。
2民办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问题
虽然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普及,民办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时课程教学管理的问题也涌现出来。为了更清晰的探究民办高校推广这一教育的不足,笔者走访了3所民办高校,采访了100余名高校教师和学生,认为当下民办高校同时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1外界因素影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效果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家、民办高校以及社会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影响上:第一,民办高校虽然相对于公立高校具备更强的自主性,但归根究底民办高校在设计课程、教学管理时也需要遵循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这一情况存在会导致部分高校开展的通识教育“受制”于国家,尤其当管理部门为高校设计的教学目标过细时,那么高校就失去了开展通识教育的空间,也影响了这一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效果。第二,就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现况来看,可以发现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存在很多“教育断层”的情况,这些断层情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生存技能,从而“逼迫”高校将课程教学管理的侧重放置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层面,影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普及。比如,虽然绝大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在步入学校前都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基础教育,但由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间沟通、协作不够,导致很多教师在课程管理时,会为了弥补以往参差不齐的教育成果而设计重复的基础教育巩固课程,影响了通识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中占据的比重,也威胁了这一课程教学的效果。第三,社会、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通识教育过程中来。社会、家庭作为影响高校学子成长的因素,他们的干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效果。比如,在过去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中,很多家长会以学生是否能就业作为评判民办高校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其实这一思路是非常片面的。但仍存在很多民办高校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一需求而将“就业”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管理的唯一目标,影响了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
2.2内部因素影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效果
第一,便是民办高校管理者、教师对这一课程教学管理关注度不够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普及。尤其在当下这一物欲横流的背景下,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管理者更多会将学校运行当作一门“生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维直接影响了学校参与通识教育普及的积极性,影响后续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成效。第二,便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目标性普遍比较低,这一情况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不够清晰。如果这时教师没能及时地为他们提供指导,那么他们参与通识教育的积极性也会比较低,久而久之就影响了教师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动力,削弱了这一管理工作实践的效果。
3民办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民办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如果想突破以往民办高考普及通识教育的问题,民办高校教师就可以尝试从以下两大方向突破上述困境,以期创设更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收获更加的通识教育效果。
3.1解决外界因素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影响
第一,从教育管理部门角度来看,管理部门应尽量为民办高校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并配合相应相关扶持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民办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助推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课程教学管理中的渗透。比如,在后续这一管理中实践通识教育时,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应为中小学校、高校、企业等机构提供学习现代化通识教育知识的平台,让它们在了解通识教育对于中国教育体系发展积极影响的前提下,推动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序联合,以此为后续学校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也应结合当下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普及的情况,营造更多能帮助民办高校参与到通识教育实践中来的机会,也为参与通识教育实践的民办高校提供更多政策(如税收减免等)上的支持,以此推动民办高校运行中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第二,从民办高校角度来看,民办高校从自身在行业领域的优势出发,着眼于以往学生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充分调动民办高校已有的资源,拓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范围,以此让学生真正的受益于通识教育,为后续更进一步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工作发展创造条件。比如,在后续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时,高校可以邀请学校所在行业的企业共同参与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中来,借此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间的距离,优化这一教学管理的实际效果,推动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普及。第三,从社会、学生家庭角度来看,社会、家庭作为高校学生成长的又一关键影响因素,社会、家长也应逐步转变以往“放手”的人才培育思维,逐步尝试参与到高校通识教育的进程中去,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高校,为后续高校打造更有针对性、更符合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学管理提供参考。比如,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家长应摒弃“以成绩论高低”的刻板思维,将更多关注放置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上来,借此为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普及创造条件。
3.2解决内部因素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影响
第一,从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和教师作为主导这一工作的核心,他们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度直接影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效果,所以,在未来优化这一管理时,管理者和教师应进一步摒弃以往功利的高校教育目标,更多关注自己岗位所肩负的人才培养重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强化管理者和教师对这一教学管理工作的理解,为后续创新更多通识教育资源提供先决条件。比如,在后续民办高校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时,管理者和教师应综合考量高校开展这一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将“适合才最好”的思路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以此提高民办高校整体教学的效果,推动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实践应用。第二,从民办高校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可在开展上述举措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基础上逐步了解这一通识教育的内涵以及自己参与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从中提高这一教学管理的针对性,也为后续教学管理相关内容在学生群体中的实践应用创造条件。比如,在后续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前,教师可面向全体民办高校学生征集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并在意见、建议中提取符合教育需求的内容,借此提高学生参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兴趣,并对这一管理的效果做出优化。
4结语
对身处新时代的民办高校而言,只有将更多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教学举措应用到民办高校课教学管理工作中去,才能从民办高校内部提高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他们在这个竞争格外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下得到成长和发展。
作者:赵爽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