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色彩设计原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色彩的设计与应用,以更好地衬托、渲染、调节、填补整体构造,增加装饰装修的美感和艺术效果,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通过对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色彩设计进行分析和探究,促进室内装饰的舒适度和美感提升。
关键词: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色彩设计;原则
0前言
色彩设计作为现代室内装饰的重要环节,其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灵活运用和搭配,来优化空间布局,创造出富有美感、层次以及个性的空间环境,提升室内装饰装修艺术效果。此外,色彩作用于视觉器官,可以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能调整空间大小,利用同样的光线照射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形成不同的反射率;能调节室内光线和温度。因此,对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色彩设计原则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快速发展。
1色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增加,人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基本衣食住行,开始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大市场背景下,室内装饰材料设计相关行业已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契机,为了在激烈的室内装饰设计相关行业中始终占据市场先机,室内装饰材料设计相关行业已经开始从各种多方面深入挖掘室内装饰设计的各种可能性,并最终将发展目光重新投向了室内色彩相互搭配对未来室内装饰材料设计的特殊重要性,开始深入研究色彩搭配的各种组合运用原则以及其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实际运用及其可能性,给未来室内装饰材料设计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众多的设计灵感,有助于室内装饰设计相关行业进一步提升室内设计技术水平与实现设计的整体艺术性和美感。
1.1整合空间感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整合色彩的空间感主要是以色彩的物理特征展现出来,借助色彩元素,促使建筑物室内的空间设计与体积设计给观赏者的视觉造成冲击,且色彩元素的应用便于室内空间良好形象的打造。室内空间的光线和照明的运用是色彩设计应用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衬托色彩设计理念的良好选择。在进行家居设计的过程中,灯光的设计是其中的重点部分内容。通过灯光照明来对色彩进行烘托和辅助,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体色彩空间的效果,营造出良好的室内环境空间的氛围。例如,在室内设计中一些重点装饰的隔断、背景墙周边,布置不同的落地灯、射灯、筒灯、吊灯等进行照明,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个室内空间的居住效果,使缤纷的色彩得到更好的体现。
1.2彰显个性
室内装饰设计工程中关于色彩的正确设计与合理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基本规律是实现色彩装饰设计的高度个性化。对于室内的整体色彩方案设计来说,在能够满足整体室内色彩设计统一性的要求同时,可以彰显出设计者的个性。比如将暖色调设计在室内装饰中,寓意人体自身性格的开朗与活泼;将浅色调设计在室内装饰中,寓意人体自身性格的直率与坦诚。
1.3调节室内温度
对于建筑物的室内装饰设计,不同色彩的设计对人类的温度刺激存在不同,诸如在比较寒冷的区域中选择红色或者黄色等色彩元素装饰室内;在比较温暖的区域中选择蓝色或者绿色等色彩元素装饰室内,因此,色彩之间的搭配形式对室内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样的反射光线直接照射在不同亮度颜色的反射物体上会形成不同的物体反射光功率,其中又以白色的物体反射光功率最高,黑色最低。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调整色彩明度来调节空间的光线强度。如果房间向阳,房间内采光充足,相关色彩设计需要注意避免房间强光直接刺激人的眼睛,这时可以考虑采用冷蓝调色系、深色调的两种颜色,降低房间阳光的光线反射;而如果阳光照射不足,整个卧室房间较为阴暗,就此时可以考虑采用采光明度较高的颜色材料来有效调节房间光线,弥补房间采光光线不足的情况。通过装修颜色的控制,可以调节空间室内温度,比如橘黄色适合用在秋冬季节,使整个房间更加温暖舒适;相应的浅色调使整个房间凉爽、清冷,避免带来烦躁的情绪。根据各个季节光线和温度的不同,改变室内颜色增加房间的宜居性。
2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色彩设计原则
2.1整体统一性
在室内空间中运用各种色彩的协调装饰设计时,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各种色彩的协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从而使得室内颜色装饰和搭配过程中产生较好的整体协调效果。在家居室内装饰设计环境中会不断使用不同的装饰色彩,这些不同色彩在整个家居室内空间内互相产生影响、互相发挥作用,而在这些色彩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体现协调和和谐。在室内装饰设计过程中的建筑装饰色彩的相互搭配不仅需要考虑室内的整体风格,而且需要根据室外的相关环境进行协调搭配,使室内颜色更加有层次感。
2.2注重空间搭配协调
室内的整体装修设计色彩除了室内设计风格要充分考虑外,需要注重空间的搭配。明确怎样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色彩上的搭配方法,来组合变化色彩,使整个室内空间的颜色装饰形成一个整体。选用这些装修用及装饰用的材料时,应对不同颜色的相关物理参数进行进一步了解,对这些装修装饰材料的不同色彩及其使用特性深入探究,了解颜色变化的规律,避免装修装饰材料随着使用一段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比如颜色会慢慢开始褪色或逐渐开始变色。色彩与室内顶棚室外照明的实际使用搭配关系密切,因为室内顶棚光源与室外顶棚色彩照明灯的使用搭配方式多样,且都会直接给室内整体环境色彩产生很大的变化,可以优化室内灯光和颜色之间的搭配关系。比如在大面积的房间中,使用室内光源来对顶棚照明进行色彩照明,就好像是在室外阳光下的一个玻璃窗和花架,光源自然均匀,使整个家居室内环境的色彩整体感和色彩照明效果更加突出。日光灯的色彩偏冷,筒灯、吊灯的色彩偏暖,对不同光源的取舍也应和室内颜色进行较好对应,需要充分考虑与整个室内环境中的整体以及灯光装饰气氛的和谐协调性。
2.3注重心理学的应用
科学研究结果证明,室内装饰色彩如何合理搭配的各种心理影响问题,以及其中的影响对象是人们的生理内心所会因而产生的微妙敏感情绪心理变化。正确地充分运用这种现代色彩装饰设计中的美学,还可以有助于有效率地改善家庭居住区和环境生活条件。不太宽敞的个人家庭居室住户可以直接采用一些比较暖色调的居室装修,可以较好地避免一些影响整个房间空间感受的视觉因素。这种颜色的处理会给室内带来一定的空旷感,对于整个房间较小的建筑工程尤为适用。此外,一定要特别注意建筑颜色对采光度的影响,保持整个建筑内自然光线的充足。设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用采光浅色颜料等采光技术等来进行室内室外光线的优化,保证整体建筑设计屋面的整体光照强度能够保持一定的均匀性,使遮阳灯光系统产品能够广泛应用于整体建筑设计房屋的整体光照强度和在控制器的角度中。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室内更加明亮,从而能够在心理中提升室内宽敞度。同时,明亮的浅色系装饰风格会使户主的心情更加轻松愉悦,从而对房间的居住和办公带来更加愉悦的享受。
2.4与房主的个人特点相符合
房子装修设计色彩风格设计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符合人们主要家居生活方式追求与现代装饰风格个性的特殊装修色彩风格展现,比如,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一些年轻人偏爱欧美风格的装修色彩风格,其中主要涉及运用的现代装修风格色彩设计就是乳白色、樱桃灰以及黑色等明确的现代装修风格色彩;由于不同的成年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社会工作、修养、爱好和年龄,他们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社会色彩心理感应,比如,运动员对浅淡深蓝色和清淡浅绿色较为喜欢,上述两种颜色分别具有兴奋剂的作用和消除疲劳的作用;大部分中国年轻人对活泼多彩色系较为喜欢,活泼色系存在较大的色彩对比度,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时尚气息。
3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色彩设计相关应用
色彩搭配已经成为是现代人们的一种高层次要求,高质量的一种物质生活追求和高品质的精神生活追求已经是现在整个人类所迫切向往的。色彩搭配充分表达了现代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反映了现代人们对中国现代化生活世界的深刻感悟。如果户主希望客厅的色彩能够反映出自己热情的特点,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以暖色为主,在这一区域当中选择的色彩与冷色相对比有温暖和亲近的感觉。此外,暖色也可以显示出了整个区域的高雅,突出其展示功能。比如卫生间的整体装修风格设计要以干净、整洁明亮风格为主,但是另一方面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等因素。如果家里同时有一位长寿老人和一个小孩子这种不同家居生活环境年龄段的两个家庭成员,在对整个居室卫生间的门和墙面等进行不同人体图案色彩搭配方案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考虑他们对不同类型的图案的需求。比如在老人的房间的卫生间以及容易滑倒处设置高亮色的警示凸起,在周围可以搭配不同时代感的风格颜色,不仅能够较好地对夜间起居起到指引作用,而且能满足对室内装饰的需求。
4结束语
色彩搭配作为家居室内装饰色彩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对室内装饰色彩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合适的室内色彩设计搭配方案能直接起到愉悦人们身心和提升现代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严格遵循室内色彩设计搭配的几个相关规律原则,充分考虑哪些色彩会在搭配中影响人们的主观心理作用、色彩搭配产生的环境氛围、搭配的基本原则与运用规律等,做好家居室内装饰色彩设计的搭配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朔恺.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色彩设计原则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42(3):89.
[2]陈扬.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色彩设计与运用[J].工程技术,2018,10(2):73.
[3]覃文雯.论室内装修设计的色彩及软装应用分析[J].现代装饰,2016,32(7):16-17.
[4]王秋红.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色彩设计与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15(15):97-98.
[5]戚云峰.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技术探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25(20):8.
[6]赵健富.色彩搭配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10):79-80.
作者:张楠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