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素养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实现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引言
高职院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挂钩,是两者权衡利弊之后的结合体,是教育界开创性的存在。高职院校的出现,填补了高等教育遗留下来的漏洞,也是顺应如今经济大变革,社会向前发展应运而生的人才培养之处。我国的高职教育着力培育高质量高素养的专业型人才,高职教育从规范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辅,通过社会教育作为检验,自身要求作为立本的关键。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培育国家需要的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构建真正的人才强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鉴定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精神,两者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二而相比较而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好途径,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素养教育,从而在日后规范自己,利他利己。由此,高职院校推进现有的课程教学改革,重新规划整个教学课程的排布,在课程目标中加入对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教师在备案时把职业素养融于其中,和知识点相结合,对最后期末的考察中加入职业素养考核,使教学素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含义
职业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其包括方方面,在生活学习中都有所体现,而这在高职院校也体现了学生在学校中所接受的教育是否合格。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各大学校要重视培育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随后2016年3月中国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框架,简称“三方面,六大素养”,该研究的发表进一步解释了如何去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什么,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将发展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从一纸文书变成一个必须执行的要求。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院校不同,其更注重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教育之后,培育出在第一二三产业皆可以工作的综合性高素养高质量的人才,那么这类人才的素养要求就与普通院校的学生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之所以叫高职,势必更加注重对职业方面的针对性要求,要求其学生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其中职业精神是最基本的,指对待工作的态度,如今中国宣扬的是“工匠精神”,这主要包括爱国敬业、专心致志、尽心竭力、童叟无欺等;职业技能是指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能力,甚至需要相关证书,“硬件”和“软件”都要具备,其中“软件”包括自我学习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职业转变能力、职业创新能力等;“硬件”则是指参与该项工作应该要具备娴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可以完全胜任这份工作所产生的需要。职业综合能力是指除了专业技能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的综合,具体包括妥善处理问题能力、组织小组协作与合理安排协调工作能力、人际社交能力等。
2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1树立正确的三观
职业素养教育的体现表现在学生在日后社会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呈现,是由整个社会共同检验的。因此要打造优秀且高质量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生活中的体现和完善,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齐头并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个人基本素养,职业素养教育课不仅仅只传授给学生职业相关的素养,也应传授一个人基本的素养的底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肩负起社会的责任。使他们在日后对工作岗位竞争的中,不仅要有牢靠的科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打好基础,而且也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辅助,这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过去只重视人才的能力,而忽视其本人是否真的有良好的品质,显然出现过很多不好的案例,因此“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当今经济社会之下所大量被需要的,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养的及人际社交等综合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高质量专业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心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为社会提供各种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在技术教育方面占据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对大量高质量技术人才需求而应运而生的新要求,培养出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并且可以在各个产业和不同地区都能发挥作用。如今各地都需要人才,有许多的职业缺口亟待人才引进,各地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政策。在此大环境下,培养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早已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培育模板。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基础。
2.3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体现
人的素养是有多方面组成的,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之下,每个人的素养各有差异,地域因素,历史因素,教育条件都会对素养的形成产生影响,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职业素养更多的是对人才的要求和评判,更是否能胜任工作的标准。作为毕业之后就要走上社会寻找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来说,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必须要具备的素养之一;是岗位竞争对人才素养提出高要求之一;也是高职教育是否符合社会要求的检测标准之一。
2.4增加学生其他职业方面的素养
职业素养是学生参加工作的基础也是发展创新的根基。广义的来说,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职业道德、思想、行为习惯、技能。狭义的来说,职业素养是指在职人员在从事工作时对自己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在职业过程中将各种素养融合在一起,包含职业道德、技能、行为、作风、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换句话来说就是将正确的思想灌输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对工作尽心竭力,注重团队合作,正确的职业素养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创新所需要素的前提或基础在职业素养中都能得到体现。
3现行高职课程忽视职业素养的培育
发展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此的重视,社会反响高,社会所需要的多,是教育的不断深化。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且要把这一理念贯彻在课程教育中。但由于受一些不好的思想误导,如今的高职院校教育很少把职业素养的教育放入课程教育中,只在乎是否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毕业之后能找到工作就可以了,高职院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奔着保证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钱可赚,而对学生内在和外在的职业素养并不重视,重物质轻思想的教学模式显然有足够的弊端。一方面,各大高职院校开设许多的技术型课程,让学生学不同的技术,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容易在工作中出错难以继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都一板一眼没有新意,教师也只会照搬照抄的把书里的知识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以为学会了技能就足以应对工作,这显然以偏概全了。而学生也因受这种不合理的唯技术论的影响,只对与学习技术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及内容感兴趣,而对于培育综合素养和其他对他们来说“虚无缥缈”的课程完全没有心思学习,课堂没有人参与,就更加无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但没有职业素养的支撑,很容易在工作中遭到打击。
4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实现途径
4.1增强自身优势
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素养提高的意识。职业素养不是只有对外才有用,对内也十分重要。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对学生的要求,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部分,每一位高职学院的学生都应该铭记于心,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此并不重视,所以相对匮乏,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这个内在要求也很难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需要适当的一点外界的压力,必须加强教育学生对自己有深刻且清醒的认识,而不是盲目的,小到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外在形象,打到自己的个性,包括兴趣、习惯、需要、价值观等。当自己认真的衡量过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再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和相关的人才政策,人才市场的流动走向,自己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内心处发提高自身的气质和知识储备,适当锻炼。同时,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较强的抗压能力也是如今社会所需,适当增加自己心里的承受压力的素养也十分必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专业的职业素养势必为工作锦上添花,学生在拥有高素养之后,可以自如的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调节好自身的情绪,更好地面对。
4.2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一个学生的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符发生作用,因此家校要联系起来,双管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社会教育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班主任辅导员也要发挥相应作用。各大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定位,再结合改革的内容,有规划的发展,突出对高素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采取奖励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齐头并进,宣传正能量和积极的思想,在学生内心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保护罩。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也要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优秀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基准和标杆,在师生中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行为。完善期末对学生的学习考察内容和考察范围,除了传统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术掌握程度的考察之外,还应增设对职业素养的评判标准和考核内容。采取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学生自评和专业人士来评判学生也可见客观性。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参与了课程的全过程,知道自己学习的进度和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欠缺,成为评价的主体无可厚非。而企业专业人士是从一个HR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从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来评判学生是否符合标准,作为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主体。同时在这基础上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也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素养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考核方式。
4.3构建高职院校优良校园文化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势必会给学生带来促进作用。环境优秀、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外在的一些积极影响对培育高素养高质量的人才百利无一害,甚至会促进学生更有信心的朝目标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需要努力建设的,其体现的是高职院校专业性和教育性,文化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推波助澜,用文化熏陶学生的内心,使其沉浸在一个舒心的环境中,更好地投入学习,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更有利于更多人才的出现。
4.4走出校门了解企业
学校可以借助自己的名义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社会上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签订合作,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去亲身体验,明白真正的工作岗位需要哪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心理基础,明白企业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可以适当的和社会职业培训进行联动,培训机构可以给学生不一样的建议。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自主的寻找一些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5结束语
高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是体现高职教育是否符合要求,虽然过硬的职业能力固然在工作中十分重要,但是职业素养是这一切的前提,一个好的职业素养才能为工作保驾护航。而高职院校所提供的教育则是为学生培育好的职业素养的直接渠道和最好的方法。发展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并且要将其融会贯通,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要真正让学生去领会其意,不仅学生得到了全方面的的成长,增加其竞争能力,同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高职院校科学分析学生的接受教育程度和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与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取缔在乎成绩衡量制度的思想,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纳入考核标准,使职业核心教育可以与理论,实践知识有效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作者:陈家锋 单位:兰州现代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