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声乐教学近十年的发展概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声乐教学近十年的发展概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族声乐教学近十年的发展概述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经过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与国外声乐艺术相比,中国民族声乐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气息和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展现中国民族特色不可缺少的音乐形式。然而,声乐表演的特点决定了,声乐的歌唱方法和教学体系的建立都源于舞台实践,所以,长期以来,中国民族声乐的舞台实践一直遥遥领先于理论。本文对多年来我国有关民族声乐教学的相关会议进行梳理,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会议概述

民族声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表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审美取向,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气质。民族声乐与我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以我国特有的民族语言和发音技巧为基础,形成了地道的中国式歌唱艺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也获得了一定发展,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表现出了一定的水平。民族声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带来了质和量的提升。高校是人才培养平台,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是新时期艺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自1957年起,全国各音乐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声乐专业,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音乐院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积极发展与建设民族声乐专业,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

一、促进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建设的发展

2015年6月6日至10日,“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沈阳音乐学院师生齐聚沈阳,聆听中国民族声乐的高端学术对话。该学术对话共有三个议题组,组成员由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院长和学者组成,成员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畅谈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伟大事业。有学者认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并从歌唱课程、伴奏课程、表演课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建设性观点。

(一)歌唱类课程

因为歌唱课程要以歌唱技巧为训练内容,因此,要把民族声乐的传统歌唱技巧融入到歌唱类课程当中。民族声乐以戏曲、传统民歌、古曲和曲艺的形式出现。这四种艺术形式是民族声乐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也可以说,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与这四种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有着不同的派别,各派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要取其精华,充分借鉴各派别的优秀特点。

(二)伴奏类课程

在我国,在音乐院校的课堂学习、民族声乐比赛以及考试过程中,钢琴经常以伴奏乐器出现。但是以钢琴作为唯一或者主要的伴奏乐器是不合适的,因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存在不少区别,所以,在民族声乐的学习中,要根据曲风曲目,选择最为合适的伴奏方式。

(三)表演类课程

优美的舞台形象是演唱者必备的一种素质,舞台形象是指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舞台动作与表演。因此,以一种优美的肢体语言带给观众愉悦的视觉体验,是演唱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谈到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时,沈阳音乐学院赵德山教授强调,民族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学科,它包括声乐演唱、声乐表演、声乐语言和表演形式等。沈阳音乐学院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对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赵德山教授还表示,近年来,由于高考制度改革,各院校录取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声乐教师必须循序渐进、个性化地做好教学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专家学术讲座、高端对话论坛和高标准演出,我们对中国民族声乐理论建设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民族声乐如何更好更快走向世界有了新的思考。

二、促进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互动性、自信化、合作化的发展

随着国民对艺术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我国音乐方面的人才数量日益增加,各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方案也日渐完善。第八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暨第二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系列活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于2017年9月20日在沈阳音乐学院召开,大批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并聆听会议精神。该会议分为两个议题:第一部分议题是“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与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第二部分议题是“如何针对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课程体系和教材的问题进行探讨。”参加“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的专家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认可自己民族的语言。通过论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金铁霖先生的民族声乐艺术贡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应该对他的经验进行理论化;第二,要强调“文化自信”,要在认可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接纳和吸收外来先进文化,高质量推进民族声乐学科建设;第三,要搭建高校互动平台;第四,要加强民族声乐的理论化支撑、教材支撑,完善学科体系。

三、促进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关键,学术界为优化高校声乐课程建设和教学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我们也看到,虽然现代民族声乐已经有很久的发展历程,但是其有关理论的发展与研究却不尽如人意。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国音乐词典》等重要工具书中,没有关于民族声乐的概念界定,而一些刊物对民族声乐的相关界定也缺乏严谨性,更缺乏有关理论的支撑。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不同时期的民族声乐的发展水平,与其同时期的理论发展水平密不可分,民族声乐理论知识发展的快慢,将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2017年12月7日和8日,“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研讨会”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为核心,举办了研究性音乐会、名家访谈等活动,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理论化的研究,参会专家与学者在此次论坛中各尽其力,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化的研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我国现阶段,这些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做到较好的总结和推广。从目前的民族声乐发展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重视的是实践能力的发展,而非理论的发展,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拖慢了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脚步。所以,完善民族声乐的理论性知识是当务之急。

四、促进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学科的进一步探索与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学科的盛会“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上海论坛(首届)”于2019年11月23日在上海音乐学院正式开启。本次论坛是上海音乐学院在民族声乐教学研讨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在声乐研讨会中为数不多的声乐教学实践探索与声乐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论坛。2019年11月11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理论学科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本届论坛由上海音乐学院和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主题为“音乐表演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上述会议对推动声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发展以及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说明了近十年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正朝着更加理论化与实践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交融,所以,在这个文化交融的时代下,我们要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学者除了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真正走进各族人民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理,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理论学科国际高峰论坛”是全国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对我国民族声乐学科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

纵观近十年我国关于民族声乐的会议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对民族声乐教学的研究和论坛会议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每次重要会议议程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形势是紧迫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民族自信的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其理论化、合作化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者的自信心;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进一步交流,应顺应潮流增强民族声乐的互动性、交流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能够长足稳定发展,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有关方面要加大研究,倾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声乐教学的接班人。

作者:赵晨静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