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探析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包括加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认知,秉承常态化教学理念,营造教学氛围;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实施过程化教学管理;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中小学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1]。因此,在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与设计出教育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立足课程常态化角度,从加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认知,秉承常态化教学理念,营造教学氛围;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实施过程化教学管理;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依托本校教育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本校特色;全科总结,开放性评价学生表现五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策略进行了阐述。

一、加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认知,秉承常态化

教学理念,营造教学氛围教学认知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对于教师教学行为具有强化说明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目标,就要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认知,秉承常态化教学理念,营造教学氛围,将常态化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落实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内务整理活动课,能够让学生在整理内务,营造干净舒爽的宿舍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严谨细致的生活作风,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进而从生活习惯到公共担当,从个人意识到团队精神等各方面都获得良好发展。首先,教师要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非认知特点为基础,根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和技能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寝室是学生基本素质集中体现的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的窗口,故教师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整理内务的标准,让学生遵照执行,其中的具体项目包括洗漱用具摆放;鞋子和箱子的摆放;湿衣服、鞋袜的晾晒;床上物品的摆放;等等。其次,在宿舍卫生和内务整理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寝室卫生、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并将认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关于自我生活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寝室内务整理意义进行总结,促使学生自觉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坚持整理好内务的良好习惯,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深化。

二、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实施过程化教学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且整个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以提升综合素质,并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因此,中小学在具备基本教育资源的条件下,要顺应时代发展,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施过程化教学管理,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实践能力、反思总结能力等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细致的管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沿着预定的轨道运行,让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挥出正向效应[2]。要想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实施过程化教学管理,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进行:一是要利用移动信息化平台整合学生信息,沟通教学进度,使学习资源适用于移动平台,并将管理手段移至移动平台;二是要利用移动平台掌握、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实践进展,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进度。例如,在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实施过程化教学管理。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就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教学反思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让学生了解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自己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和技能。如在人文学科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参观古迹,理解当地文化发展的脉络,并学会欣赏中国建筑和传统工艺之美;需要通过参观博物馆,感受城市发展纹理脉络,激发对家乡、对自我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四个自信”;需要通过游览自然风光,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欣赏我国壮阔的大好河山。在研学旅行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应就教学课时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安排、安全事项、行程安排表等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强调,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前最大限度地落实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其次,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每日研学内容和目标,如让学生在名山胜水中了解人文地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学科综合理解及应用能力是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具体来说,在研学旅行课程中,课程开始前,教师要举办开营仪式、开展安全教育,就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普及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加强避险教育,加强研学旅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每队都要有教师随队,以管控安全。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由于行程丰富,交通时间长,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分工等,并分享好的团体照、活动照等,从整体的角度加强研学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研学线上平台充分发挥交流的价值和细节管理领航作用。最后,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对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每日研学旅行课程完成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线下和线上的研学总结心得分享,如在参观博物馆、城市规划馆时,可通过研学安排目的表和内容表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参观时更有针对性,且在参观结束后更容易梳理出完整的认知体系。在参观过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线上和线下进行学习总结分享,加深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进而提高研学旅行的有效性。

三、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现实教学活动中,特定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中小学要基于特定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围绕研学活动主题开展动手实践,这对于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切实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3]。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进行。一是结合地域文化内涵,在尊重学生特点和需求、发扬教师团队协作精神、体现师生个性追求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拓展性课程;二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深入地方文化核心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4]。例如,陶艺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并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使学生正确理解其他地域文化,从而开拓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陶艺研学旅行中增加综合实践教学区域化元素、民族化元素及生活化元素,是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必经道路。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趣味发展目标制定陶艺研学活动方案,如初中阶段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发展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在进行陶艺研学教学前,教师通过安排游览三明市博物馆,布置游览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富有区域文化气息的环境下,以及感受区域文化和表现区域文化的过程中,欣赏、了解馆藏中陶瓷、金石、竹木器精品等文物,理解自己生活区域的文化独特性,从而为下一环节学生参观并了解陶艺馆等教学实践做好铺垫。教师在陶艺研学教学中安排参观陶艺生活馆、了解陶艺生活、了解历史文化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感受生活,可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受美和鉴赏美,能帮助学生更直接有效地将眼前感受到内化为自己的审美素质。其次,在了解陶瓷的起源分类并欣赏陶瓷作品,感受陶瓷艺术的精湛巧妙后,学生可在陶艺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体验陶艺制作,亲手进行拉胚制作、泥条盘筑、泥条成型、模制、彩绘装等,以体验陶艺快乐,感受传统文化。在学生动手进行陶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动手情况和审美教育目标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鼓励学生动手进行陶艺创新,如让学生根据参观的博物馆中的陶瓷、金石、竹木器精品等文物进行艺术创作,创作属于自己心中所想的陶艺;或者制定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随意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富有地域文化氛围中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更好地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这样适当地拓宽陶艺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宽度,能够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创新动手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作为显著推进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提升自身竞争力。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重视地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彰显生命个性[5]。

四、依托本校教育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本校特色

本校教育资源是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案例支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本校教育资源视为重要的隐性教育渠道,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综合实践教学课堂,强化对实践教育价值观的认同[6]。利用本校教育资源,不仅是解决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与学生对实践教学需求多样化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构建一个动态、系统且具有本校综合实践教育特色的资源库,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的重要举措。依托本校教育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本校特色,主要从打造教学、实践和创新全链条,创设本校特色教育资源,以及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打造教学、实践和创新全链条,创设本校特色教育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践中找到归属感,发挥自身特长,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建三个教学环节,包括集中讲授、实践体验、研讨创作。一是集中讲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并以所讲述的综合实践内容为教育实践注脚,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开展实践体验,根据了解到的综合实践活动素材布置实践活动;三是要研讨创作,即让学生根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研讨,完成相关作品创作。其次,要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个科目都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创新的重要资源,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好当前学生学习的内容,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准实施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陶艺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中,陶艺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涉及一定的美学知识;陶瓷的形状等涉及相关的数学知识;陶瓷上的雕塑、绘画等涉及美术知识;陶瓷的制作过程涉及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等等。因此在陶艺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以本校特色教育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元素,探索构建陶艺研学旅行实践育人课程体系,然后在陶艺研学旅行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科目知识,以及学校现有的信息教育资源等收集陶艺研学旅行设计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细节沉浸体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增强对本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全科总结,开放性评价学生表现

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复盘和全科总结,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表现进行开放式的评价,以此诊断、反馈和导向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全科总结主要从量化分析和引导拓展思考两个方面来进行。例如,在研学旅行和陶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束后,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留白,在留白中帮助学生将体验和融合的综合实践感悟和思考进行升华和总结,并发展成自身的能力。教师进行全科总结,开放性评价学生表现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要素,如实践规范性、动手创造能力、独立(或合作)能力、沟通交流与表达能力等进行重点分析归纳,并及时了解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心理活动,以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交流、体验和行动,对综合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整体认识。由于研学活动的内容本身具有整合性和开放性,故在最后的总结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留有余地,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和兴趣专长之上进行跨领域、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拓展学习时空和内容,在自己成长生活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实践能力[8]。如在研学旅行后,教师应就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性进行有侧重点的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技能优势,在真实的情境中表现自己,对生活中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展开研究,进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持续发展的目标[9];或者就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话题,设计综合实践主题,让学生根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技能,采取小组研究实践或自己实践研究的方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并在主动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发展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培养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让学生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和创新能力[10],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朱艳芳 单位: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