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俗美术文化资源与高校美术教育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江西丰富的民俗美术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对人们的生活情感、审美理想造成了深远影响。探讨江西民俗美术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内在发展机制,明确江西民俗美术文化资源在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继承、发展和保护本土民俗美术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俗美术;审美情感;文化内涵
一、江西民俗美术文化资源概况
(一)江西民俗美术与赣鄱文化
江西民俗美术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制作工艺纯熟精巧,而且民俗美术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紧密地融入于普通大众生活,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地域性民俗美术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之母[1]。在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美术文化中,陶瓷、剪纸、漆器、刺绣、民间绘画等美术文化表现较为突出。江西民俗美术文化的特色,既继承了古代民俗美术文化工艺的传统,又与现代美术文化工艺相融合,体现了具有时代性表现形式。江西民俗美术文化有着明显的赣文化特征,景德镇、抚州、吉安、南昌四地,基本概括了江西本土民俗美术文化的四个发展方向,即浮梁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和豫章文化。江西民俗美术文化体现的大众审美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反映了民间社会的内在文化心理。
(二)江西民俗美术的种类及特色
江西民俗美术文化,是赣文化的重要视觉民俗美术文化表现形式。素雅的青花、秀气的窗棂、厚重的青铜、韵味十足的石雕,是传统美术文化视觉艺术的瑰宝,深刻地体现着朴素的民间审美观念。就品种而言,江西民俗美术文化种类,主要包括了,瓷雕、脱胎漆器、剪纸、傩面具、刺绣、竹编、建筑纹饰、青铜纹样、石雕、砖雕等。(1)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为代表。景德镇青花瓷,被称为“人间瑰宝”,粉彩瓷,亦称软彩,自清康熙晚期始,到雍正、乾隆年代工艺趋于纯熟。青花玲珑瓷,集镂雕艺术之精妙,玲珑剔透,令人赏心悦目。颜色釉瓷主要依靠釉水色彩变化起到装饰作用。(2)漆器。宜春漆器起始于明代,盛与清康熙后期,传统脱胎漆器,将生漆与石膏粉、桐油等材料塑造成胎坯,把漆灰涂于夏布,待阴干后将裱在做好的模型上,成品以轻巧玲珑、色泽秀丽而著称于世。(3)江西剪纸。江西的剪纸艺术,构图简洁,造型灵动,思想感情浓郁深厚。其中,赣东剪纸以玉山县最具特色,赣中剪纸传播到赣南北地宁都,赣西南吉安剪纸受楚文化影响较多,江西的剪纸艺术,应用在器物装饰上效果更佳。(4)红石雕。在江西民间建筑领域,红石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江西古民居建筑群落中,流行的红石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用于建筑构件,广泛表现为镇灾辟邪的内在寓意,工艺上则包括雕塑、透雕、阴阳刻等。内容多表现祥瑞祈福、乡土戏文、神话传说、民俗故事等。(5)赣傩面具。江西傩文化种类多、内涵丰富,在中国傩文化历史中不多见。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研究人类文明的“活化石”[2]。(6)建筑纹饰。江西传统建筑工艺中特定的视觉纹样装饰,广泛分布于建筑物的天顶、屋檐、梁柱、墙面等区域。江西传统建筑设计图案,题材丰富,通过独特造型艺术语言反映劳动人民的情感。建筑纹饰及其所体现的美好寓意,自成独立的艺术语言体系。(7)青铜纹样。赣中的青铜器,器形与纹饰有共性,也有艺术个性。古代青铜器物,一般分为礼器、乐器和杂器,有的用作兵器,更多则作为生产生活的工具。青铜器造型浑厚,装饰纹样精美典雅,主要纹样有兽面纹、虎纹、羊首纹、蝉纹、卷云纹、刀羽纹和扉棱等。此外,江西拥有众多带有鲜明赣鄱特色的传统民俗美术文化,又如遂川剪纸、丰城童鞋剪纸、宜丰门神画、奉新砖雕等。
二、江西民俗美术文化资源的发展机制
(一)民俗美术文化传统的现代传承
民俗美术文化是流行于普通社会民众中的一种传承性文化,是民间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关心下,许多民俗美术文化艺术不断得到发展。江西传统美术保护名录,省级以上有25项,其中国家级名录,包括萍乡湘东傩面具、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画、瑞昌剪纸、东固传统造像、莲花打锡、夏布绣等。江西民俗美术文化传统,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具有强大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力。民间美术是江西原生态文化的典型代表[3]。如瑞昌剪纸,在千余年南北文化融过程中,融合南方的花俏和北方的粗犷,具有人生和美的深意。第二,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民俗美术文化让老百姓的节日庆典变得隆重,如萍乡湘东傩面具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文化含义。第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婺源三雕”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牌坊等建筑的装饰,成为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第四,具有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如江西南昌独特的瓷板画,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国际绘画艺术史上已有很高的地位;江西本土的傩文化,对周边省份的傩文化形成了重要影响,这也让江西成为了傩文化的重要输出地之一。
(二)民俗美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产业[4]。江西民俗美术文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正在努力尝试走商品化之路。首先,民俗美术文化组织形式产业化。上世纪40年代,瓷板画作为江西民俗美术文化的代表,已经走出了国门,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江西南昌组建了南昌工艺美术厂、南昌市瓷绘合作小组、南昌瓷像工艺社等,逐渐形成了美术文化产业化组织结构。其次,民俗文化资源产业化。江西丰富的民俗美术文化资源,正朝着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迈进。如赣傩文化资源,原本就是观赏性极强的民俗美术文化,近年来为发展当地旅游,促进对外文化沟通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再次,民俗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化。就江西民间绘画产业来说,黎川县为代表的油画创作,万安县为代表的农民画创作,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在工业化、信息时代背景下,江西民俗美术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要避免落入现代化的陷阱,应当警惕民俗美术文化在商品经济时代,远离精神价值追求。如何避免民俗美术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失去“原生态”审美韵味,沦为快餐式艺术消费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江西民俗美术文化作品,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范畴,如果定位不清晰,民俗美术文化产业难以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三)民俗美术文化资源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市场经济和上现代化的影响势不可挡,民间美术文化的创作主体,正在整体性地失传,现代化气息已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每个角落。传统民俗美术文化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迅速瓦解。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化心理的转变,民间美术文化艺术,这些最具朴素认同感的民俗美术文化作品,也在遭遇着危机和挑战。现代社会对民俗美术文化造成冲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传统民俗美术文化生态的恶化。民俗美术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工艺美术技法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文化基因的延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民俗美术文化正受到巨大冲击;二是经济地位的影响。从事传统民俗美术创作的艺术家,经济收入不够稳定,许多优秀年轻民俗美术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三是民俗美术文化创新力量薄弱。文创产品存在着设计单调,重模仿传统,忽视开拓创新的问题,从而导致行业发展缓慢。四是民俗美术文化人才的短缺。目前除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画、东固传统造像、夏布绣等项目,因开展了技艺传承人才保护工作,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的传承人群体,其他民俗美术文化普遍缺乏优秀的传承人。如江西省赣县田村镇花灯艺术面临失传的困境。
(四)民俗美术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民间美术文化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与思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关文化部门应保护好这些民俗文化瑰宝。对于具有较大生存发展潜力的民俗美术文化,应当着力使其发扬光大;对于濒临消失的种类,进行集中重点保护。我们已具备保护这些民俗美术文化作品的能力,关键是要有所作为。一是要科学开展民俗美术文化资源分项保护。在科学调研基础上,对江西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美术文化资源,组织专家深入到文化资源分布区域和社会群体中开展调查。重视江西民俗美术文化的表现形式、技艺传承特点,对民俗美术文化资源,工艺美术传承人情况,开展认真调研。二是要推进民俗美术文化整体保护。民俗美术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应坚持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开展整体性保护工作。尽早开展民俗美术文化整体性规划。三是振兴民俗美术文化传统工艺。加强民俗美术文化保护,要尊重民俗美术文化传统,严格遵循民俗美术文化传承规律,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保护传统民俗美术文化工艺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还要把握新时代创新要求,引入现代创意,促进传统民俗美术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快民俗美术文化信息化建设。统筹建设民俗美术文化资源信息平台,网络宣传展示系统等。五是加大民俗美术文化宣教力度。增强江西民俗美术文化资源的社会保护意识,通过举办江西民俗美术文化展览、文化节等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交流。
三、江西民俗美术文化资源在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落实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深化高校美育体系改革,探索美育工作新方法,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美育的德育功能看,民俗美术文化的教育感化功能不容忽视。晋代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在高校开展江西民俗美术文化教育,不仅有助社会伦理道德的弘扬,而且有利于培养人对美的形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江西民俗美术文化以真善美为价值追求,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描述,不是晦涩的理论说教和难懂的观念理解。民间社会生活中,劳动人民对宇宙人生的想象和寄托都蕴藏其中。“真”与“善”成为民俗美术文化“美”的基础,在求“善”中理解“真”,用“美”传播“真”,通过感性直觉把握社会人生的境界,达成审美趣味的和谐之旅。江西民俗美术文化,是中国民俗美术文化不可或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并传承好有地域特色的本土民俗美术文化,就是自觉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
(二)实现高校与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共享
民俗美术文化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将民俗美术文化引入高校教育,将更好地促进高校与社会美术教育资源的交流互动。首先,加强民俗美术文化传统教育。完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和大学生审美文化知识结构。把相关课程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将本土独具特色的色彩、语言、形式等元素,饱含地方风情、质朴情感的民俗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其次,加强民俗美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民俗美术文化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对加强民俗美术文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加强民俗美术文化资源的研究。民俗美术文化是最具人文情感的民间艺术形态,聚集高校美术研究优势资源,对传统艺术资源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民俗美术文化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三)创新高校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民间美术不同于学院美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民间性、地域性、趣味性及质朴性[5]。江西民俗美术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将为了形成完备的民俗美术文化教育理论体系,创新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路径。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高校教育熟悉地方民俗美术文化创作技艺流程,形成民俗美术文化交流的良性机制,对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的协同发展意义深远。另一方面,有利于创新高校美术教育模式,江西丰富的民俗美术文化资源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开发还不够不充分。乐平鼓架、赣县灯彩、进贤米塑、高安竹编等,都有传承艺人和作品,将这些民俗美术文化技艺运用到课堂实践教学,让民间艺人进行观赏性较强的技艺展示,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完善美育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和实践支撑
新时代美育要求美术教育工作,在加强本土民俗美术文化教育基础上,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从课堂渗透到大众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美术培训机构等优质社会资源吸纳进来,建构起校内外结合的多维度美术教育生态系统,实现高校与社会民俗美术文化教育资源双向流动,推进民俗美术文化美育体系的建立健全。
作者:李洪辉 蔡晓阳 单位:豫章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