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济全球化下中医药文化外译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中医药文献英译是展示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窗口,向海外宣传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主要途径,将其翻译实践与文化翻译观视角结合,对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大有裨益。本文在文化翻译观视域下考察中医药双语文献的翻译情况,分析研究《红楼梦》杨译本中中医药英译特点、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的选取及其文化翻译的整体倾向,为今后中医药翻译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指导。
关键词:《红楼梦》;中医药文化;文化翻译观
0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脉与灵魂,随着文化多元性日益繁茂,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不可懈怠。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不仅是文本之间的对等转换,还应有效克服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交流。为了顺应全球化发展,针对中医药翻译的研究热度近几年持续攀升,以翻译的文化转向为契机,提高中医药对外传播效果,达到向海外真正传达中医药理念。《红楼梦》中中医药相关内容占有明显篇幅,不仅体现了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也展示了作者文学艺术上的巅峰造诣,本文以《红楼梦》杨译本中的中医药描写为语料,结合文化翻译观视角探究其译本特点、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分析中医药文化专有项的处理技巧,解释其文化翻译观的整体倾向,为中医药外译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文化翻译观
20世纪80年代初,奈达(EugeneNida)通过《圣经》翻译研究发现翻译中存在文化的问题。全球科学研究领域“人类中心范式”确立后,进一步推动文化学派的诞生。以苏珊·巴斯奈特(SusanBassnett)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了文化的翻译观,将“文化价值观”纳入翻译研究核心。因此他们认为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翻译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句子和语篇,而是文化。翻译过程不仅包括解码与重组,更强调交流意义。翻译目的不再局限于内容形式的对等,而在于文化的功能等值。邱懋如(1998)将文化翻译概括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何种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因素。面对完全陌生的作品时,译者要考虑文本内容和背后暗含的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群缺乏共同的知识背景与经历体验,使得文化层面的翻译障碍重重,文化翻译观的兴起使许多学者重新探讨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同时也验证了文化因子的不可译性,提出只能将其移植到目的语中。因此异化可作为主要策略,归化作为辅助,尽量保留民族特色的行文习惯,使外国读者欣赏到更加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
2《红楼梦》霍译本中医药文化翻译策略
21世纪初中医药知识在世界各国医药界深入传播,越来越多研究者将中医药外译与翻译理论相结合,主要致力于解决中医经典翻译这一难题,以传递民族中医文化为最终目的。如今中医药翻译领域的研究已小有建树,主题涵盖中医药语言特性、中医药翻译原则、中医典籍翻译、中医术语标准化和中医药翻译发展史等多个方面。大部分人推崇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尽可能保留中医药文化因子的原则下,注意术语统一性和行文规范性。《红楼梦》涵盖中医基本原理、保健养生、中药方剂、疾病诊疗和中医药相关风俗习惯等。据胡献国《看红楼说中医》(2006)记载,中医药相关知识共约300处,包括医用术语161处、病例114种、方剂45个、中药125种,对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无一不起着重大作用。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版《红楼梦》(ADreamofRedMansions)在多个译本中流传最广,以鲜明的文化价值著称,翻译时兼顾文学艺术性与中医医学性,也考虑到读者接受性。传统中医相关内容在西方语境中属于“部分空缺”状态,许多概念缺乏对应的表达,译者以文化信息作为翻译操作对象,“忠实”于原文文化,在原语与目的语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再现原作文化。书中中医药相关表述结构多样化,选词严谨考究,修辞比一般科普文更优美,尤其偏好隐喻类修辞的使用,有时甚至具有文学格调。翻译时不仅要忠实、通顺,还要讲究遣词造句的优美;不能拘泥于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取其一的教条式选择,而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达成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书中中医药文化专有项众多,是中医药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选取几例对翻译情况作详细分析。例1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译文:Oncethefireinyourliverisquelledsothatitcan’tovercomethe‘earth’elementyourdigestionwillbebetterandyou’llbeabletoassimilateyourfood.宝钗得知黛玉体弱便建议她以食疗养身,这就涉及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其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以此描述病人的病理情况,指导疾病预防或诊断治疗。原文用词讲究、结构严谨,翻译成英文时应保留这一特色。杨译本采用异化翻译手法,把“火”直接翻译成“fire”,保留了中医文化特色,使外国读者进一步了解传统中医概念。直译加增译的方法将“土”翻译成“‘earth’element”,读者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大致推测出“土”在中医里的内涵,不容易造成误解。这种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展示出独特的民族语言形式,符合翻译文化转向所持观点,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译者不必受制于二者选择,而应将它为己所用,寻求更加妥帖恰当的翻译表达。另外纵观整体表述,考虑了中医药表达的精简性和字少而内涵丰富的民族特性,英译时采取了相似的表述方式,这也是中医药文化翻译值得借鉴的翻译策略。例2宝玉道:“我知道那些药丸,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译文:“Icanguess,”saidBao-yu.“Justginsengtonicpills.”“Thatwasn’tit.”“Eight-treasure-leonu-ruspillsthen?”此句出自第二十八回宝玉与贾母的对话,讲的是黛玉平日里服用的养生品。中医有“治未病”的理念,即在得病前或得病初期采取食疗预防措施。源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也就是在日常饮食中通过食疗养身,起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作用。所以书中多处提及养生食材,如例2中的人参养荣丸正是一剂温补气血的中成药,可应对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等体虚症状。八珍益母丸是女性中成补药,可滋阴补血、调理月经。杨译本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人参养荣丸”和“八珍益母草”分别译为“ginsengtonicpills”和“Eight-treasure-leonuruspills”,简洁明了地表达出原文含义,也沿用了原文的表述形式,因此同例1所述,中医药文化翻译不仅可以灵活地选用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策略同样并非对立。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原文与译文的接近,结果反而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相反,在充分尊重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基础上,才能树立起中国独有的文化自信,体现本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有效推介。另外,据记载八珍益母草是由八种草药与益母草结合,故译为“Eight-treasuresandleonuruspills”更准确。例3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译文:NosoonerwasthebustleofNewYearofoverthanHsi-fenghadamiscarriage…withtheresultthathermiscarriageleftherveryweak.Amonthafteritshewasstilllosingblood.文中“小月”指的是“小产”,而“下红之症”可理解为月经周期后还不干净的症状。杨译版采取意译将“小月”翻译成“hadamiscarriage”直接帮助读者领会其含义,更加生动贴切。“下红之症”译者的表述是“shewasstilllosingblood”,简洁明白,既体现了这属于一种病症,还简单直接地补充说明了它的本质含义。可见译文翻译时尽量做到了既保留原语深厚的文化底色,民族特色,又考虑并顺应了译入语的语言规范与表达习惯,对于翻译作品来说已是一大成功。因为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在文化翻译观下更是译者的再创作,译作的审美价值也应考虑在内。准确传递中医药知识内涵的同时也要保留撰写者的语言艺术,译者要投入精力思考如何在不失文本信息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这些行文特色,这才是文化翻译观所要攻克的难点。可见,为了达成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促成跨文化交际,应该大胆地进行文化移植。无“翻译痕迹”的作品不应称之为文化移植,而是文化的同化。中国今天仍处于相对弱势的文化背景下,许多译者甚至一度以“译者隐身”作为翻译成功的标准,追求英译本最大限度地接近目的语国家的表达习惯,这体现了我们缺乏输出文化的自信,胆量以及策略。然而中国今时不同往日,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不必一味只考虑目的语国家,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使译本读者无法理解内涵深厚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失去了消除西方强势文化中方弱势文化不平等地位的机会。
3结论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中医药文化是极具特色的一个分支,结合了科学理念与艺术精神两方面,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战略,推动中医药文化有效译介,思考如何进行中医药文化翻译无疑是重中之重。译者在翻译中医药文化时,不应局限于直译意译或归化异化的选择,而是灵活处理,包括句式上的长短相结合,尽量保留原文修辞及其蕴含的文化底蕴等,译者适当提高文化自信,开放式的传播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之后的中医药翻译提供参考。
作者:周怡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