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融入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凝聚了民族数千年来深层精神、情感与价值,其直接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更是增强我国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内弘扬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内容及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关联,从学科建设着手,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举世瞩目,这些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刻的精神思想与情感内涵,且已经成为民族之独特印记。近代经历革命洗礼与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传统文化的精髓显现出来。习近平同志对此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高校作为思想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场所,莘莘学子更担负文化复兴的重大责任,故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校内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那些流传至今仍旧产生重大影响的传统文化值得去深度挖掘其价值,展现其内涵,彰显其影响。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基础
(一)传统文化凝结了民族最深精神思想与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其已根植于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实践行为等产生着重要影响,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思想与价值观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责任高于自由,义务重于权利,集体高于个人,和谐好于矛盾;其追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这些传统文化之精髓特色鲜明,影响深远,使得中华儿女获得重复的文化滋养,进而拥有了文化认同的基础要素。
(二)传统文化在当下及未来世界将焕发更大的光彩
自炎黄时期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华文化成为唯一延续至今的珍贵财富。以中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之盛况为例,在这一时期涌现的思想丰富,流派众多,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传承至今,亦颇具影响。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持续发展,其生命力旺盛,包容性极强,在当下及未来世界同样能够扮演重要角色。以汉语、儒家思想等为例,中华文化受到世界众多国家人民的喜爱,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准则和哲学思维等被全世界专家学者所关注,其具有的地位及影响力必将日益提升,文化自信必然更为充足。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关系处理
(一)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
传统文化复兴并非完全复古,而是让其走出古书古屋,焕发光彩;在实践中不能追求形式,简化字变繁体,身穿古装行古礼,这些举措仅是流于皮毛而未深入骨髓。传统文化同样不能被当作少数人特立独行的工具,而无法成为大众文化,否则其发展传承必将道阻且长。当下很多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关联不够,人们在理解这些文化时存在天然隔阂,有时会受制于文化水平限制而未能感到其精髓。这就需要我们对形式进行创新,对内容进行优化,找到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传播。大学生处在思想与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传统文化核心意义便在于能够给大学生这两点要素的形成带来帮助。内容与形式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且传统文化传播是持续的过程、系统地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文化自信构建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处理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非对立关系,相反,传统文化需要在全球化体系中得以弘扬才能够体现更大价值。要想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就需要将传统文化放到更多类型的文化中进行比较,以体现文化优势及特色,同时也可以避免文化盲目自信等问题。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是需要带有客观评价的眼光的,以五四运动为例,中国部分青年对西方文化大加赞扬,对传统文化大肆批评,但最终获得胜利的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思想家,其倡导中西文化融合与碰撞,进而创造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新文化。当然我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所以在实际运用中要善于融合中西文化,去除糟粕,保留精华,才能够给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更多的发展可能。
(三)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关系处理
以传统文化来提升文化自信很有必要,但对其作用要有正确认识。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为例,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传承中得以创新,形成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新文化,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的主因。所以在引导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之时,对时代文化同样不能忽视,否则会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迷失自我,而最终的文化自信会变得较为盲目。如果没有时代文化的及时出现,中国社会很有可能重新步入清朝“闭关锁国”的尴尬境地;时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创新。唯有认清两者关系,方能获得长远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路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和学科建设密切相关,如果在高校课堂中将传统文化学术地位上升到更高层次,就能够将其文化自信作用更好地呈现出来。高校思政教学中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使得其在整个校园乃至社会中弘扬。高校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要加强力度,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校园氛围;针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也可以加入传统文化内容,以实践来加深学生印象;另外文化讲座、线上教育等方式作用也很显著。相信经过多方持续努力,携手并进,传统文化带给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更为直接。
(二)大力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政府关于思政工作的号召,注重“三全育人”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以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作为重点内容,同样要遵循此要求,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更多学科结合起来,不仅在思政课程中进行融合,还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寻求突破。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将不同朝代的服饰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鼓励学生将其创新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以体现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让大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魅力和古人智慧,最终实现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文化自信的目标。学生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灵感,使得传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被充分挖掘。
(三)与校外企业、团体深度合作
高校可以主动与校外企业、团队等资源展开深度合作,以巩固高校文化育人成果。弘扬传统文化不能只局限于校内,更要能够放眼全社会,让传统文化在更多的平台展现光彩。以校外企业、民间团体为例,高校要能够与这些组织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以各方资源来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目标。在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推荐中,学校可以联系诸如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博物馆等机构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高校可以积极为学生构筑平台,帮助学生有更多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最终增强其文化自信。
四、结论
中华民族的伟大有目共睹,近代中国经历了战争洗礼,无数英烈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崛起付出生命,而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起到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即便面临着各种摧残与折磨,仍旧以独有的方式立足于世界之巅,并传承发展至今,而且在当下影响力愈发强大。对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对自身成长大有裨益,也能够让自身文化自信更为充足,继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重任的使命感,让中国能够早日重新崛起。
作者:王亚稚 张立邦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