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探究

【提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传承,在五千多年来的历史岁月中熠熠生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一直在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厘清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性,在这一基础上探究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基本原则,探索其实现传承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命脉,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文化时代化成为不可避免的时代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所内涵的深厚底蕴,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底气所在。同样,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根、守住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一、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幸福、人际关系、社会和谐和治国理政等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持久的力量,是建立在数千年悠久文明积淀基础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层次的优势,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日嚣尘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国内外敌对势力歪曲、丑化中国历史,而一脉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凝聚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在这一过程中,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整合和助于实现传统文化实现转化创新的目标。在实现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这一切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支撑,以文化自信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即使优秀思想文化比比皆是,但近代中国还是日益衰落。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现并引入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指引,其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使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能够克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过程中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路线。因此,文化自信,并不是将传统文化“神化”,不是简单将传统文化照摹照搬,更不是用传统文化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马克主义的科学指导,才能够真正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二)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和发展了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意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其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了自身优势,展现了强大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因此,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同时也是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确定文化强国的基本指向。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实现路径

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但是,进入了新时代,仍然还有很多对历史文化的无知、轻视与丑化,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坚定文化自信,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文化建设守得住根、看得见未来。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步伐,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发展成果。

(一)守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文化自信的基本点,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立足之本。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五千多年来的智慧结晶,其所内涵的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势在必行,然而,当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出现了误解和盲区,缺少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其历史地位就变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让人们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大力弘扬传统经典,领悟传统文化所内涵的精神力量,以此厚植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和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提升,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让中华儿女学懂弄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

(二)利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人民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必须把满足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激发全民族中华儿女的文化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与新时代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赋予人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就需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降低社会力量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建设的门槛,将人民群众“拉”进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同时,还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成果“送”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家庭、进社会,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处处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文化项目,让人们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包容,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社会文明大发展的动力之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文明也开始受民族自身发展和各种文明冲突的影响变得多样化、复杂化,但是在这种相互交织的氛围下,只有交流互鉴才能使文明绽放光彩,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优秀特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才有助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在这个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的时代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离不开“和而不同”,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基础上,可以正确地处理文明交流互鉴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以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为基础的,是以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的。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与世界各国文明的对话,坚持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理清自身不足,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从而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写好带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自信新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不忘本来,吸收未来,始终坚持传统文化中的开放、包容的交往心态,做好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工作。

四、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力量所在。在文化自信视域内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要对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清醒的状态,用新的时代诉求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个宏大而又极端重要的时代课题,需要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

作者:魏伟杰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