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然后论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教师信息素养、联系生活教学等。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受到了各方的重视。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产生较大的帮助,因此,教师需要在明确此类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其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学内容要比传统教学更加丰富,不仅包含教师需向学生传授最为基本的各类学科理论知识,还包括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由此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拥有自主探索的能力,避免畏难情绪的产生。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的关键特征是信息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基于此,小数数学教师应充分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对部分适合在课堂中使用的技术进行优化和研究,以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和知识视野为目的,使学生从多角度提升自己,并在头脑内建成完善的思维结构,从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也能够突破原有的板书局限,在课堂中呈现出更加立体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信息的集成和分类,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其能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了分层教学。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进行清晰的分组。分组完成后,将相关数据录入信息教学系统,使每一个学生位于其对应的小组内。在进行分层授课时,教师根据信息系统中的分层情况向各个层级的学生提供对应的课前预习要求、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能够极大地减轻分层教学的压力。例如,在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时,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其设置难度较大的数的比较问题;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注重引导其理解数的比较方法。换言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高效[1]。
(二)在线反馈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在线反馈。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批改与校对,或者采取学生互批、自批的方式检验答案,但此种反馈方式难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将其信息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学生在信息系统中完成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快速地对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批改,并将所有结果及错误率等信息统计出来,从而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快乐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其为依托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如电子书包技术作为新教学手段,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会对此类新事物进行探索,在探索其性能与效果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此类理论化学习的抵触心理自然而然地就会降低。同时,电子书包中小学数学的学习资源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拓展到了全网络,因此学生能够从电子书包中获得更新鲜的学习数学的体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幻想场景,但在电子书包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在屏幕中搭建需要的现实场景。例如,在学习乘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搭建衣柜的模型,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假设一个衣柜长为120cm,宽为580cm,高为240cm,一件衣服的长为50cm,宽为40cm,厚1cm,假如衣服全部叠放,一共可以收纳多少件衣服?假如衣服全部挂放,则可以收纳多少件?”电子书包减轻了学生在脑海中幻想现实场景的压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加轻松快乐。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但这是建立在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下的。基于此,部分知识仍需教师言传身教,并注重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真实反映,以此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变化也有一个基础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建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案。教师切忌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初步建立的思维方式相悖,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也无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配合教师进行高效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活动,学校应当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子阅览室等。只有相关的信息设备设施建设完全,才能保证信息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同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使用的信息设备大多数功能都需要网络的支持,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突显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有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作为支持,同时要确保教室的网络顺畅,确认好信息设备的网络连接。一旦发现网络问题,教师需要立刻联系工作人员进行修复,避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划拨专项资金,帮扶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学校在受到政府帮扶的同时,要保证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设备配置齐全,并为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设立专项基金[2]。
(二)增强教师信息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高效数学课堂的主导者,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引导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需要注重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不断突破自我,掌握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增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主要有培训和自学两种。首先,学校应当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基础,直至其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学办公软件。培训时,可以不同的年级为单位,指导教师学习不同的信息技术;培训结束之后,还需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实操能力进行检验,如学校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PowerPoint和Frontpage培训,让教师学会制作教学幻灯片及简单网页。其次,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教师还需要通过自学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制订合理的自学计划,将信息素养的培养当作自身日常的学习。
(三)联系生活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仅仅传授理论知识,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故教师需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现数学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交通工具赛跑的小程序,并在课堂上播放其运行的视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交通工具,然后告诉学生程序中固定的学校到游乐场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计算从学校出发,不同的交通工具到游乐场需要花费的时间,并提问哪种交通工具能够最快到达游乐场,最慢的又是哪种。当学生计算出结果之后,教师可运行小程序,让学生验算计算成果。此类生动形象的小程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用直观的形式告诉学生计算的结果。信息技术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在进行立体物质的体积计算教学中,学生从教师的板书中很难自行想象立体的事物,而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将笔筒、橡皮等学生身边的事物放大,使学生能够对立体的事物有直观的认知,方便教师进行立体体积的教学,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计算公式[3]。
(四)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讲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一方面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学效果并不好。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正式进入学习乘除法的数学课堂之前,教师可以用投影给学生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影片,影片内容主要选择猫追老鼠的情景,以此引入数学问题,即分别给猫和老鼠设定奔跑的速度,让学生计算多少分钟之后猫能够追上老鼠,或者告诉学生猫奔跑的速度及猫与老鼠之间的距离,提问学生老鼠奔跑的速度至少要达到多少才能够不被猫捉住,还可以告诉学生老鼠奔跑的速度,让其计算猫的奔跑速度至少要达到多少才能够顺利追上老鼠。一段小小的影片就能够引出数学课堂的主要内容。利用影片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课堂之中,而通过教授乘除法的数学理论,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最后计算出答案[4-7]。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10以内的乘法口诀表歌曲或动画,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此外,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演示功能,教师还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巧妙设置悬念,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例如,在进行比较数大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PPT课件上准备几组数字,其中一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1、5、6、9,另一组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8、5、3、0,还有一组排列顺序混乱,如2、7、1、3。同时,给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字旁边画上√,在排列顺序混乱的数字旁边画上×。这样,教师在课堂开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一页PPT上写了好多数字,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数字画了√而有的数字旁边画了×吗?”如此,教师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引出课堂的教学主题,在知识点教学结束之后再消除悬念,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概言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弥补数学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和单一的问题,且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培养学生模型思维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课堂时,教师应对信息技术的类型及学科优势等方面进行相对全面的了解,具体到数学科目,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逻辑思考,而这种逻辑若能建立在模型思维上,必定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模型思维对于数学科目来说非常重要,其具有一定立体性,并有着一定的形象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同时也能极大地催发学生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索欲望。基于此,若想促使学生正确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思维,首先需要使模型结构变得丰富,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导入,从而使各个局部建立有效的联系,以保证基础知识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乘法表、单位换算、应用题、鸡兔同笼等基础逻辑问题,在构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数学模型思维时,学生应对此类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熟悉,并能够根据基础知识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后续的问题探索,并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将学生原来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激活”、加深印象,并将新知识与其进行连接和转化,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与此同时,教师可在课堂中结合信息技术强调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表明数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日常生活也处处是数学问题,并以结账等场景激发学生记忆,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的距离,从而做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具体问题相连接[8-9]。例如,教师在开展关于替换策略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时,会涉及一定的倍数问题及等量替换,为促使学生有效吸收对于其而言较为陌生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充分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同步画面的方式,将等量替换的抽象性特征予以转化。通过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图形及其数值的变化,形象化地增强视觉与思考之间的记忆联系,使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此类知识点进行记忆激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提高了逻辑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在这个基础上促进了数学思维、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从而为自身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10]。其中,能够促进学生建立模型思维的软件工具主要有几何画板等,此类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高效结合。几何画板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绘图软件,该软件的使用能够将平面图形转化成3D立体图形,促使学生在头脑内塑造一个更加具有空间感的模型思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该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对图形重组,赋予模型以立体感特征,这样对知识点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在开展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此类画板软件展开动态演示与教学,其中包括圆柱与圆锥的成型过程,并着重展示点、面、线都是如何运作的,从而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思维方式。这种动态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点、线、面之间联系的探索积极性,并拓宽学生解决图形问题的处理思路,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灵活和多样。
三、结语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具有分层教学、在线反馈、快乐学习等优势,为了扩大其教学优势,增强教学效果,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教师信息素养、联系现实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模型思维。
作者:昝秀 单位:徐州市大黄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