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生命化教育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的意义,接着提出了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的路径,最后论述了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心理健康课程;生命化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1]。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关怀生命,激发学生的内在心理能量,实现学生的心理行为改变,从而落实心理健康课程“知”“情”“行”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作为当前较为契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在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验感悟。而把生命化教育理念引入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旨在激活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在场状态,同时可引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树立健康的生命观,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能量,进而使其实现生命的价值。基于此,本文拟在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对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进行初探。

一、生命化教育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一)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源于生命教育和指向全人教育的过程性教育理论,是我国哲学家黄克剑和教育家张文质在主体性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张文质[2]指出,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的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不重复、难以穷尽的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最根本的目的。生命化教育强调教育过程的生命在场、生命互动、生命成长,在这种教育的场域中,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灵动性和个性,让生命获得最大的尊严和自由,这样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能获得生命的洗礼与成长。为此,生命化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关注生命的发展,也要注重生命的交流与成长。即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出发点,关注人一生的存在状态,从发展层次、结构出发,尊重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生命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其把教育看作是生命的过程、存在和成长的形式,是生命的在场和生命的成全,能教导学生适应社会,接受社会生活,回归社会生活,进而可以在学生和学校交往的互动中,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的经验与活动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依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相关知识内容,选择行为方式,发展个人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的[3]。体验式教学最主要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的有机统一。体验式教学强调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开展手段灵活多样,包括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辩论活动等。教师通过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实践,进而产生新认识、情感,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和运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有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主体性,即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师生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使其思维产生碰撞,心灵进行充分交流。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中融入生命化教育理念,要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学生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为目标,在内容上应注重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包括自我认知、情绪体验、人际关系、压力和挫折等;在教育途径上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经验与学习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以“感知—体验—明理—导行”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内化和体验,帮助学生体验生命、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引导其通过努力实现生命价值,建构积极的生命关系。

(二)有助于开展全面教育,尊重个体差异

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不存在优差生区别,即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平等对待,都应该是教育关注的对象,且每个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都应得到重视。因此,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可通过情境创设、朋辈相长、体验感悟、团队互动等专题活动设计,营造出相对宽松、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也有助于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参与体验,敢于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激发内在潜能。由于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各不相同,即使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个体产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而基于生命化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尊重这种差异性,对于不同的主体采用不同方式,可使其获得不同的理解,并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产生不同的感受,进而能使体验活动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有利于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提高课堂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大纲指出,心理健康课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重在体验和调适”[4]。在生命化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中,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体验活动为主,同时融入生命教育元素,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体现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关怀。基于此,学生可在各种体验式心理活动过程中,内化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技能,形成健康积极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可有效避免心理健康课堂机械套用学科教学的方法,将心理健康课变成心理知识认知、概念学习的知识性学科课程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相符合,也能避免心理健康教学的学科化、形式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有利于学生多维成长,契合育人目标

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是成功职业生涯的前提,也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人正常发展的心理结果,同时也是下一个阶段职业生涯的积极准备[5]。中职学校在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以体验式教育模式为主要教学手段,以生命意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现实实际和未来职业生活的情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育人维度,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线,关注学生“个体我”“社会我”“职业我”三个方面的成长,紧密联系学生成长的各个维度,结合教育特点,将生命教育融入体验式教学的生活情境、学习情境和职业情境,立足学生的心理、学习、未来就业等实际情况,能有效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的路径

(一)立足学生心理实际,确立清晰的目标体系

健全人格是个体成长成才的基础,而要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成就学生的闪亮人生,就必须在生命化教育的视野下,立足中职学生心理实际,以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激发学生生命能量,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实现学生生命价值,同时逐级搭建目标,以指导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一,开展普适性教育,激发生命能量。教师应以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视自我心理保健、激发内在心理能量为第一层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激发生命情感,促进生命成长。在普适性教育基础上,教师要贯彻“治未病”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开展预防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提升学生对抗压力的生命韧性,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生命成长。第三,开发心理潜能,实现生命价值。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提升心理创造力,另外,在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围绕生命化课程目标,构建特色心理体验课程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指向标,也是教学要抵达的“地方”。对于具体如何使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逐步实现生命化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对生命化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共识,并对现有的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进行融合。郭元祥[6]提出“加深人对生命的理解,维护生命的生存,尊重生命的权利,成就生命的幸福,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对生命化心理教育的目标把握得越准确,对特色生命化心理课程内容的建构就更有针对性。而中职生命化特色心理健康体验课程的构建,可以从现有的内容体系提取生命教育元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融入其中,梳理出“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特色生命化心理健康体验课程体系。第二,所设计的生命化心理健康体验课程必须为目标指向的行为提供实践机会。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主体的体验过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而生命化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希望体验者在体验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具体方式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理解深奥抽象的理论,即通过“抽象—具体—抽象”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知行统一。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对应的生命化目标实现途径,关注体验过程中课程目标对应的学生行为的转变是否与之契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确定体验活动的主题、创设体验的情境。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方法,打造生命化的心理课堂

在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情境体验就是联结教与学的桥梁。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必须认真钻研课程目标,明确教育意图,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实际,精心设计体验教学的步骤,使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创设情境,开启体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体验式教学都能在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开展,所以对于无法在现实场景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有智慧地创造、模拟类似的情境。教师要想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就必须遵循“目标导向原则、主体参与原则、生活经验原则、实践活动原则、双向互动原则”。教师创设的情境给学生的感觉必须是真实的,使学生进行真正有意义、有目的的行动,并且还必须为学生营造安全、平等、自由的氛围,激起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无所顾忌地放开自己、参与体验教学活动,有体验、有共鸣、有表达欲望,由此促使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焕发生命的活力。2.互动领悟,亲历体验。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主体,学生在相应情境活动中的体验过程是整个生命化体验式过程的中心环节。当然体验式教学强调的不仅仅是体验的过程,还有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体验事件的深刻感受,进而领悟体验的目的,做到举一反三,积极拓宽研究领域或探索相关领域,提高创造性,另外也可以将该模式应用于其他问题的探索过程。在体验活动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能过多干涉,这样能使学生在兴趣和动机的推动下自觉地参与体验活动。在体验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是体验的主角,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则充当导演的角色,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他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觉察、感悟和反省,在头脑中建立合理的认知方式,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7]。在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参与度、情感投入度和心理体验深刻度越高,其生命意识的提升越明显,生命成长的速度越快。例如,在“挫折应对”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活动形式,利用“小鸡变凤凰”“突围闯关”“同舟共济”“撕纸人生”四种团辅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想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树立应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8]。又如,在“自我保护”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禁毒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并运用3D全景息影设备、VR设备、吸毒模拟自拍系统等,让学生以第一视角的身份参与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不良诱惑,搭建起心灵的“防火墙”。在多元化的体验活动中,学生能逐步领悟生命的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做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从而能够实现心理素质培育目标,培养健全的人格。3.交流总结,内化体验。体验只是手段,体验活动的目的是使体验者发生思想上的转变,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真谛。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为评价提供最细致认真、符合事实的材料。总结的内容包括主题、知识、技术、艺术、表达、创新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部分。不过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在学生团体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这是一个学生彼此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教学环节。师生共同讨论、分享,可以使学生的感受变得更清晰,同时其心理意识会得到提升,对于生命的理解会得到深化,个人的经验也会得到扩展和丰富。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在经过亲身体验后形成的对该事物或事件的初步认识也许是肤浅的、不成熟的,还需要经过教师的指导提示,并再次体验,从而对该事情或事物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之后经过反复的体验认识和再体验再认识,最终可达到体验的目的,使体验结果不断内化。

(四)围绕课内外活动,开展多元化多维度评价

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的效果是体验者内心思想的变化,其成绩评价并不单纯地由考试结果决定,概括来说,评价通常涵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需要学生不断观察、学习、探索。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发展性和生成性,这就要求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用成人世界的标准评价学生,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评价,更不能以统一标准评价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开展自评、他评、互评等,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体、同伴、家长、教师、相关社会人员等。进行评价是希望学生能在师生的信息交流反馈中,对自己切身感受的事物或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将相关理解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指导自己以后的行动,以实现不断进步。

四、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心理健康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专业能力、强化人格魅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故体验式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做课堂的主导者,扮演好导演的角色。首先,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接纳每个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在课堂上自由吐露心声,并避免学生在课堂发言时受到伤害。其次,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注重挖掘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中蕴含的生命元素及其与学生生活实际、时政热点等的联系,从中职生的生活、学习、实训中发现并收集心理健康素材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创设出能使学生信服的情境[9]。最后,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自我暴露术,将“真我”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化,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不断地通过人生历练一点一点地积累对人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同时,教师不可能交给学生所有的知识,只能交给学生一种认识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方法。正因如此,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生命成长的共鸣逐渐转化成对学习动机的内化,突出生命体验性、获得性,做到让生命在场、让生命体验。另外,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不是单纯希望学生获得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而是希望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转变思想,更深刻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这种生命唤醒的自我教育能力延伸到生活中在以后的生活中,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用在体验活动中体会到的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

(三)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学渗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助、互助、求助意识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应该以激发生命能量为起点,以生命内在的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注重营造学生参与体验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产生感悟,激发生命情感、强化生命体验,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责任和使命,并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积极践行,挖掘生命潜能,使内在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实现生命的价值。需要指出的是,生命化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体验者通过体验活动获得深刻的认识,将其内化为自身心理能量和技能,并用来指导自己以后的行动;在后续的活动中,可能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使体验主体进入新的循环。因此,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自助、互助、求助意识,为个体对生命价值的维护提供更多机会,同时也让个体在生命流动中保持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四)课内外应关注学生的实践练习,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能和获得体验,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践行能力进行培养,即学生要将内化的心理知识、情感外化为稳定的行为习惯,提高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做到“知”“情”“行”统一,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体验、交流、分享的环节,心理知识会得到相应的内化,生命化心理健康意识也会得到提升,而对心理方法、技能的有效运用离不开相应的实践练习。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行为训练,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训练,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有意识、自觉地实践练习,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巩固和强化良好行为,最终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10]。

五、结语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过程中对生命元素的挖掘,积极构建契合中职学生发展层级的心理健康素养目标、特色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注重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实效性,巧妙创设情境,从激发生命能量、促进生命成长到实现生命价值,层层递进地搭建体验教学的活动框架,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落实心理体验、突出生命化教育特色。当然,中职学校在后续的教育实践探索中还应更充分地挖掘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课程隐性资源,促使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细化生命化体验式教学的教育评价方式,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陈永珠 单位:福建省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