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教学应对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摘要: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辅助手段积极应对,如有意识引入主题式教学,启动整合式提问,优化合作式探究,从而形成统合、厘清、整合的作用,将碎片化阅读进行科学管理,为学生的阅读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应对策略

碎片化阅读指的是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比较普遍。教师需要对此做出科学评估,采取引入主题式教学,启动整合式提问,优化合作式探究的策略,让学生在碎片化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完善认知体系。

一、引入主题式教学,统合阅读认知体系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中引入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阅读学习,统合其阅读认知体系。

(一)明确阅读目标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张,整块的阅读时间比较少,碎片化阅读是必然选择。教师不妨给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的碎片化阅读围绕一个目标展开,这样学生就可以统合碎片化的阅读认知。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音频材料,给学生营造出学习课文的情境,并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阅读任务:一是认真倾听诵读材料,模仿诵读,掌握抑扬顿挫的诵读技巧和方法;二是找出经典描写片段,有针对性地鉴赏,归结鉴赏方法;三是观察生活,仿写一段文字,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按照阅读任务对文本内容做出整合性阅读和思考,形成个性阅读认知体系。在课堂展示环节,笔者要求学生主动介绍阅读收获,学生都能够对文本内容做综合处理,从系统构建角度进行整合,课堂学习气氛浓厚。笔者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做了总结评价,阅读成效显著。

(二)设置阅读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主题给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提供帮助和启迪。教材中的文本具有鲜明的主题,阅读目标和要求也带有主题属性,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要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阅读,将碎片化阅读对接,在整合阅读中形成系统性认知。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学生阅读文本时,会被一些画面所吸引,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文本线索,围绕主题展开阅读,通过对不同画面的解读,形成完整的阅读认知。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文本主题: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风景,抒发了对故都的向往和眷恋,同时也透露出其忧郁的性格。在这个主题解读中,学生将碎片化的阅读认知整合起来了。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作者把南国和北国对比描绘,将不同景色对比分析,在为读者展示不同感知的同时,也传递出一些情感信息,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度思考,你会给出怎样的解读呢?学生的阅读学习因而有了一定的深度。教师利用主题梳理和构建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思考,为碎片化阅读提供整合路径。学生对文本阅读形成主题认知,其阅读认知自然形成关联,系统建设成为可能。主题是文本阅读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围绕主题推出阅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点对接中形成阅读认知基础。

二、启动整合式提问,厘清阅读操作路线

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最常见方法,面对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教师可以借助整合式提问,引导学生梳理和构建,将碎片化阅读有效融合,形成阅读凝合力。

(一)采用问题教学法

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时,需要就如何提升问题的启迪性和整合性展开思考。首先,教师要深入文本,找到文本与学生的思维对接点。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关注点有明确把握,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有针对性地设置阅读问题。最后,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梳理,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赢得阅读主动权。教师可以给学生的碎片化阅读设计一些关联性和整合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囚绿记》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发掘文本的象征意义,思考以下问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囚绿记”作为题目?作者为什么要“囚绿”?面对挚爱的绿,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篇散文折射出怎样的哲理?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进入深度阅读,形成了阅读感知,彼此互动交流。笔者对学生的个性认知给予积极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系统阅读认知。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不了解,对作者表达意图缺少认识,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阅读感知自然呈现多样性。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提升阅读感悟。

(二)展开质疑性阅读

质疑性阅读,要求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提出质疑。进入阅读环节后,学生从自身认知出发,思考文本内容,产生个性化阅读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展示阅读产生的疑问,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可以统合碎片化阅读,让学生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完成碎片化阅读认知整合任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性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以问题形式呈现阅读感知,有效整合碎片化阅读认知。如,教学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笔者指导学生整合阅读之后,推出了质疑问题:阅读这篇演讲时,由于对当时的背景了解不充分,自然会产生一些阅读疑惑,请提出思考问题,提交到班级之中。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了独立思考和阅读,质疑涌现:当时北大面临极为严峻的社会现实,蔡元培校长有的放矢地展开抨击,这样做是不是会带来严重后果?蔡校长对北大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如何看待这些内容呢?作为高中生,需要做出怎样的学习反思呢?这是一篇演讲,其语言呈现多样化特征,甚至出现许多文言文,这样安排设计合适吗?……学生的质疑问题提交上来后,笔者负责筛选评价,找出了一些典型问题集中展示,让学生分组讨论,将阅读学习引向深入。教师推出质疑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提供了梳理性阅读机会。学生在设计质疑问题时,需要对碎片化阅读感知体会进行融合,形成整合性阅读认知。

三、优化合作式探究,发挥阅读集团优势

碎片化阅读呈现表层化、随意化、感性化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团队讨论中达成阅读共识。合作式探究,能够对碎片化阅读认知进行整合。

(一)规划阅读活动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阅读条件有一定了解,以做出针对性设计。阅读讨论可以在课堂内展开,也可以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阅读信息共享,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交互积极参与,在广泛的互动交流中完成信息传递;读写交流活动,教师可以集中课堂时间,让学生展示阅读内化成果,形成更多阅读认知成长机会。碎片化阅读无处不在,即便是在阅读课堂上,由于阅读时间有限,学生执行阅读计划也带有碎片化特征,教师利用一些阅读活动展开调度,将学生碎片化阅读认知进行科学处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启迪。如,在教学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要求学生从演讲角度展开阅读,注意演讲体裁特点,学习运用特定语气展开演讲活动。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时,其关注点呈现多样化,获得的阅读认知带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为此,笔者推出了阅读互动交流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成员做阅读展示活动,要求每一个成员,都要将阅读文本的体会和启迪,以读后感的形式进行梳理和展示,其他成员做出评价,小组长做好讨论记录。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很快就进入小组互动交流中,笔者深入到学习小组,认真听取学生的阅读陈述。教师推出阅读感知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碎片化阅读认知梳理的机会。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时,其感知体验呈现差异性,教师要求学生集体展示和评价,其目的是比较鲜明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整合机会,将一些个性阅读认知进行理性处理,形成系统阅读认知。学生阅读展示内容不尽相同,但其思考具有更高价值。

(二)整合阅读工具

学生的阅读方式比较多样,既可以是纸质阅读,还可以是电子阅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从阅读任务布设、阅读活动组织等角度展开,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碎片化阅读是学生的学习常态,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思考,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关联,让学生学会融合,将碎片化阅读所得进行对接性处理,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很有帮助。如,在教学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学生对马克思这个人物比较熟悉,因为在其他学科有更多的接触,对其思想和贡献等情况有一定阅读认知,笔者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和教辅材料展开对接处理,将一些碎片化阅读信息进行小组展示性学习。学生结合政治学科内容、课外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情况,对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展开广泛讨论,逐渐形成阅读认知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阅读工具展开相关学习操作,以信息交流形式进行整合处理,对碎片化阅读认知展开升级探讨,给学生提供阅读认知内化的机会。学生在其他学科和课外阅读中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多掌握,这是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处理阅读信息,体现合作式探究学习要求,整合效果显著。高中生阅读时间相对零碎,碎片化阅读现象更为突出,教师要直面学生的阅读现状,展开积极探究和应对。引入主题式教学,对碎片化阅读认知进行系统整合处理,让学生逐渐找到阅读方向;启动整合式提问,教师结合阅读文本,针对学生阅读实际,利用整合式阅读提问进行串联和启动,让学生顺利厘清阅读路线;学生碎片化阅读需要整合处理,教师及时推出合作式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借助集体力量对碎片化阅读进行系统处理,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感知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兆静.高中语文“去碎片化”阅读的改进措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

[2]顾咏梅.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9(12).

[3]杨银书.谈碎片化阅读如何助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刻[J].中学语文,2020(19).

作者:李小玲 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