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网络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网络音乐是大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地体现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蕴含了丰厚的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网络音乐文化的发展适应时代、适应大众需求。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平台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网络音乐作品,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由于网络音乐产生的时间短、传播快、影响大,导致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对优秀网络音乐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把网络音乐教育教学真正重视起来的问题,造成网络音乐的相关研究不系统、挖掘不深入、推广不及时,使网络音乐教学内容与大众需求不一致,缺少时代特色,教学方法老套,不能与时俱进。因此,文章围绕高校网络音乐文化教育教学及推广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音乐教学;网络音乐文化;网络音乐推广
网络音乐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迅猛发展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音乐传播方式,音乐产品形成了数字化制作和传播,有线、无线交叉互动,音乐消费模式更加多样。网络音乐是大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地体现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蕴含了丰厚的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方兴未艾的网络音乐文化,有助于音乐创作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有助于音乐创作人在民间发现特色民族音乐。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对优秀网络音乐发现及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音乐教学内容还没有做到与社会大众文化需求、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大学生网络音乐的创作兴趣、网络音乐的鉴赏能力相结合,缺少对大学生网络音乐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教学方法老套,不能与时俱进。因此,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网络音乐文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网络音乐鉴赏能力、网络音乐创作能力与网络音乐传播能力,使网络音乐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一、网络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网络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音乐能够生动地体现新时代大众文化生活。网络音乐就是大众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形式推广网络音乐作品、展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体验丰富多彩的文明情感以及大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2001年开始,体现新时代大众文化生活的网络音乐的大门刚打开,发展之势势不可挡。网络神曲鼻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听众们开始知晓网络音乐的魅力。“俺们这嘎儿都是东北人”等口头禅几乎家喻户晓,“翠花,上酸菜”这句话更是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打荤取乐的用语。第二,网络音乐成就了一批网红歌手。随着网络音乐大批涌现,网络音乐成就了一批大众喜爱的网络歌手。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猪之歌》《两只蝴蝶》等传遍大江南北后,以刀郎、香香等为代表的网络歌手一时爆火。以《爱情买卖》《错错错》《伤不起》《江南style》等也一时火爆了整个乐坛。由于《我的滑板鞋》《小苹果》等网络歌曲歌词生活化、随意化,也使网络音乐的曲式变得多元化。第三,网络音乐生动体现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我国历史上文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词的用字平仄声韵,字词搭配抑扬顿挫,韵味十足,通常都是以吟唱的方式呈现出来,唱词和音乐拍节默契配合,把人们带入了美妙的意境之中。近年来网络音乐尤以《清明雨上》《倾尽天下》《离人愁》《青花瓷》等古风音乐为主,意境幽深,情景交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青花瓷》最后一段歌词唱道“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将人们带入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网络音乐有助于民族大团结
民族网络音乐广泛传播和流行,有助于各民族音乐元素的相互借鉴、相互了解。藏族的骨笛、蒙古族的马头琴、广西壮族的铜鼓等等,虽然民族音乐元素不同,但演奏出来的每一首民族音乐,都呈现了各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所演绎的民族故事,抒发的家国情怀,使人能产生同频共振,产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豪迈之情,让人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团结的国家里感到温暖和自豪。
(三)网络音乐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网络音乐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社会里传播,能让人了解和熟悉音乐所代表的各民族文化,能增强一个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对国家的热爱。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认真品味过自己民族的音乐,那他也不会去喜欢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更不会从民族音乐中体味到身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豪。网络音乐覆盖面大、影响力强,是各民族了解民族文化最简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且不受时间、场地、人员和经费的限制。
(四)网络音乐传播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
网络音乐题材和演唱呈现出来的特点比较明显,时代感强,能及时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所想、所盼、所爱、所求,生活气息浓厚,不但会提升人的气质,还会将善良、质朴等品质直接传达给受众。
二、高校网络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音乐教育虽然结合传统音乐进行教育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总体而言,网络音乐文化教育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音乐仍是教育教学的主流,网络音乐文化传播及教育教学得到较高的重视;其次,网络音乐教育教学还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网络音乐教学内容没有从实际出发,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未能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转变这种局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加强网络音乐教学观念转变
从培养新时代网络音乐新人的目标出发,加强网络音乐教学观念转变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挖掘新时代民族音乐素材、繁荣新时代网络音乐创作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首先,网络音乐虽然是新时代的产物,但已经涌现出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提高了网络音乐传播能力和创作能力;其次,网络音乐文化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属性,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被广大青少年和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和喜爱;再次,网络音乐文化是呈现音乐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手段,是丰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络音乐文化作品可以呈现我国不同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加深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因此,网络音乐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践、能力、创新,有的放矢的转变网络音乐文化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发挥高校对网络音乐人才培养实践的主渠道作用,提升人民大众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使网络音乐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教学方式更科学、更可行和更有效。
(二)转变网络音乐实践观念
音乐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呈现,具有时代性、大众性、革命性。加强高校网络音乐教学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参与学习和创新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当根据网络音乐文化的特性,结合网络音乐文化的传播特点,充分认识到网络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应从培养高素质音乐创作人才的需要出发,使网络音乐教育教学融入更多音乐元素,创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构建考评机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高校可以探索将网络音乐教学教育教学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公共课、选修课、实践课,使网络音乐创作和传播方式更加广泛,使网络教育规范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转变网络音乐融入观念
教师作为网络音乐教学创新的主要践行者,因而提升教师网络音乐创作素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兼收并蓄,开阔视野,不断研究网络音乐的深层内涵,不断实践网络音乐的创新发展,并将其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当中。
三、高校网络音乐教育教授策略
(一)把握网络音乐教学节奏,多措并举实施教学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音乐素养。网络音乐一经流行便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高校应当因势利导,主动作为,有序推进网络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并引导学生提高选择健康的网络音乐的能力,使网络音乐更好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首先,提升学生网络音乐素养。教师在教授学生网络音乐的创作、演唱和推广时,要科学制定学习课程,适时安排课时,做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力度与教学节奏结合,既可以定期聘请网络作曲家给予专业指导,也可以不定期邀请当红网络歌手参与线下演出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网络音乐专业知识和素养。同时,还应当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创编一些反映新时代生活的网络音乐,助推校园网络音乐创作的发展。其次,开展网络音乐实践教育。教师应当定期带领学生开展网络音乐素材采访搜集活动,让网络音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让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网络音乐创作当中。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好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述近年来所出现的当红网络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元素、表现手法和主要特点,呈现具有传统民族音乐特点的网络音乐魅力,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对网络音乐的兴趣。再次,开展学生网络音乐展演。学校团委及社团组织,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网络音乐展演活动,以强化学生们的网络音乐知识素养,调动学生创作网络音乐、传播网络音乐的激情,并及时对学生网络音乐创作进行指导并提出建议。
(二)开展网络音乐教学,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目前,在高校网络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单一,基本没有实践类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与时俱进,打破常规。一是鼓励学生尝试演唱网络音乐作品。选择一些优秀且符合学生审美风格的网络音乐作品进入课堂,网络音乐的特点是旋律较简单、歌词不复杂,但生活气息较浓,渗透力较强,应鼓励学生尝试演奏或演唱优秀网络音乐作品。二是适时推送网络音乐优秀作品。根据学生对网络音乐风格的喜好进行编组,成立网络音乐创作小组、网络音乐演唱小组、网络音乐器乐小组,适时推送网络音乐优秀作品、网络音乐歌手参加全国和各级主办的网络音乐盛典。围绕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推”字上加把劲。通过创作、改编一些熟悉的网络音乐等形式,让学生在网络音乐创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个人魅力,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感和情景体验,让学生能够鉴别网络音乐、创作网络音乐。三是在网络音乐创作中融合民族音乐元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千百年来无数先辈的心血和希冀。我们在创作、欣赏和推送网络音乐的同时,不能忘记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重任,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到网络音乐创作中,并共同努力为传承民族音乐开辟新的天地。
四、高校网络音乐教学创新举措
(一)采用多样化网络音乐教学方法
首先,网络音乐教学要与创新思维相结合。不管是网络音乐教学还是网络音乐创作,方式都相对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因此,转变网络音乐的教学现状,老师就要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在鼓励同学们学习网络音乐的同时,还要掌握好民族音乐文化对网络音乐创作的作用。老师既可以给学生布置网络音乐作品简析作业,也可组织学生鉴赏优秀网络音乐作品,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网络音乐创作的认识。其次,网络音乐教学要与民族音乐相结合。教学时,可以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与趣味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和网络音乐元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动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素材采风活动,开展网络音乐歌词和网络音乐曲调的创作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同学创作网络音乐的热情,还可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网络音乐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网络音乐实用人才,多管齐下提高素质
高校在进行网络音乐教育教学的时候,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新时代建设者。培养网络音乐综合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的需要。首先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其次提高同学们创作网络音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把抽象、复杂的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彰显出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实用性,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完善网络音乐课程设置,多点突破改善局面
网络音乐课程的设置关乎网络音乐的教学质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校院(系)音乐教学没有设置网络音乐课程,导致学生并不能够理解什么是网络音乐,只知道凡在网络上看到的、听到的就是网络音乐,课程设置与新时代不合拍、与学生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善这种局面,老师就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入探讨分析如何完善网络音乐课程,更好地将网络音乐渗透到高校音乐教学当中,让网络音乐教学更科学和更全面。因此,在调整过去的音乐教学课程中,我们应当适应社会、适应大众、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从更深的层次、更远的视野、更高的要求出发,促使网络音乐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和更加完善,让同学们接受的网络音乐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前沿、更加实用。
(四)做好网络音乐有效传播,“多点开花”引领审美
为了推动网络音乐能够有效传播,高校音乐院(系)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网络音乐教育模式,在不断挖掘网络音乐元素的同时,逐步提高同学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加强网络音乐欣赏和创作指导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音乐的价值,更加努力地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同时,音乐老师要把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学生平常的网络音乐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地加强学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的教育,深入剖析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核心价值,引导同学们鉴别、运用和审美的能力。
(五)组织网络音乐课外实践,多点发力拓展视野
任何一项音乐教学,脱离实践就将意味着内容会空洞无味。因此,组织课外网络音乐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网络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网络音乐素养,更好地挖掘其网络音乐创作潜能。提升网络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更有意义的网络音乐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首先要加强与各个社会团体的合作,为网络音乐开拓更多的展示空间。通过组织公益性网络音乐演出活动,帮助同学们积累一定的创作经验和表演经验。通过拓展同学们的视野,在日常生活中汲取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拉近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的网络音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六)融洽网络音乐学习氛围,多策并用服务大众
搞好网络音乐教学,首先要给同学们创造融洽的学习环境,确保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网络音乐学习氛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网络音乐作品,讲解其作品的思想内涵、音乐元素和艺术特点等,激发同学们学习网络音乐的兴趣和创作网络音乐的积极性。再次伴随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除了在广播电视上对优秀网络音乐作品宣传以外,还要发挥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引导学生和社会人士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手号和抖音号等平台,大力宣传优秀网络音乐,使其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钱仁平.中国新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2]马慧慧.高校音乐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
[3]袁茜.音乐的网络化生存———网络音乐文化的伦理思辨和审美批判[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4]臧娜.时尚的批判与批判的时尚:网络音乐文化的两副面孔[J].人民音乐,2011(11):85-87.
[5]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03).
[6]袁茜.当代社会人文景观视角下的网络音乐文化解读[J].音乐创作,2015(01).
作者:王长城 单位:滁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