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块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阅读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体系。

关键词:生活教育;阅读教学;融合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优化阅读课堂教学;引入具有价值性和生活性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备的语文阅读知识体系;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效衔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采用更加契合学生思维认知的方式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此外,教师还需加强对阅读课堂教学动态的关注,立足于教学反馈,深入研究成功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案例,结合高中生的群体特性和层次特征,有针对性地构建与当下学生和学校发展同步的全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阅读教学中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单一

以往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以语文教材为主要依据,根据教材当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规划和设计,要求学生对重点阅读课文或难点内容死记硬背[1]。这不仅使阅读课堂十分枯燥乏味,还难以使学生形成长久记忆。部分教师所引入的教学资源中,生活化教学内容占有比例相对较少,这极大削弱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甚至会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产生很大影响。有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中引入与生活有关的一些阅读资料,没有根据阅读主题筛选,难以借助优秀生活阅读素材引导和协助学生自主阅读。有的教师为了获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会花费大量时间分析和调研,而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限制,所获得的内容相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综合化、复杂化的阅读需求,降低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

(二)阅读教学陈旧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抽象性、文学性,某些文字晦涩难懂,具有较为深远的意境和内涵。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仍习惯于利用填鸭式或以黑板为主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2],未能把握课堂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巧妙设置具有生活化特征的课堂环节。这就导致阅读课堂脱离实际,且整体的阅读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枯燥、烦闷、沉重。有的教师虽然根据整体发展趋势引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但受到自身信息素养和能力限制,只简单进行了语文阅读材料和生活阅读素材的展示,没有把握好尺度和衔接点,也无法根据实际的课堂阅读动态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化和调整,难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教育和指导。

(三)阅读活动统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即便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生活化的主题,或设置了相关的讨论和互动活动,但受课时限制,其所预留时间也十分有限,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阅读练习。且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引入较为统一的阅读活动,导入的生活化元素大同小异,甚至会利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导致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既定的语文阅读任务。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设置了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活动,但受到课内外时间与空间限制,难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关注和指导。这不仅会降低阅读活动的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还会扩大班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两极分化趋势[3]。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引入生活阅读内容

陶行知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教师应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实现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从不同方向和维度入手,对教材进行剖析和研究,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挖掘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完善、创新、优化、整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结合教学主题和主旨,引入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生活案例,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其转化成优秀的阅读教学素材[4],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还可将生活案例和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文章相关人物故事、典故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层面入手阅读。这样不仅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生活气息,还能借助阅读媒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构建生活阅读课堂

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运用生动有趣的音频、图画、视频等辅助教学,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结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主题和要求,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由静态转为动态,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习体验。也可为学生构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全面、立体地呈现文章内容。还可结合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阅读要求,提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分析、体会、理解。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阅读氛围和环境的情况下,全面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广度与深度[5]。如,教学课文《故都的秋》时,笔者收集生活当中秋天景色的图片制成视频,营造出秋天的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和阅读情感,提出了以下阅读问题:“故都的秋是怎样的?”“文章当中所描写的秋天与实际生活当中的秋天有怎样的区别?”“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形神结合’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作者的故都位于北国,文中为何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分别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有效阅读,大胆抒发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入手对阅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笔者还用微视频对文章中描绘的北国之秋进行详细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清晨静观、槐树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果树奇景的景色,并让学生结合对秋天的认知,用简笔画的方式描绘秋晨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通过综合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故都之秋的特点及作者的深厚情感[6]。

(三)开展生活阅读活动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发展和个体发展需求,了解其性格、思维、认知、素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阅读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和创新。为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生活阅读活动,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模式。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活动需求划分小组,人数可控制在4~8人,确保小组学生通力合作、优势互补。为学生设计具有层层递进特点,契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生活阅读活动任务。在课堂教学环节增加阅读知识竞赛、主题辩论、课本剧表演、课文朗诵、阅读游戏等活动,根据其活动形式和阅读侧重点,引入生活场景和生活内容[7],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小组特点进行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实践机会。也应突破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藩篱,为学生设计连接课内外,具有生活属性的阅读实践活动。结合课堂阅读目标和阅读要求,科学设计阅读主题或提供关键词,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探讨、规划、设计、组织。可鼓励学生在学校、社区、城市、自然中调查,了解更多生活信息和资讯,或者与小组其他学生共同选择具有生活特征的优秀文章,以小组为单位多样化阅读,有针对性地写读后感,创作生活作文,改编课本剧,扩写阅读文章,等等。教师还需为学生构建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阅读网络教学平台,定期在平台上推送一些优秀阅读文章或资料,将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录制成视频,或是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咨询服务[8]。学生在完成生活化阅读实践活动之后,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讨论,积极交流优秀阅读经验和心得,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三、结语

教师应明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的实质性影响,把握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设计阅读课堂教学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融合点,制定全新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案。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兴趣方向,创造性地挖掘拓展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以期能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阅读教学情境,借助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整体教学进度和学生实践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全面衔接课内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练习和自我提升空间。这样不仅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也能更好地开拓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语文阅读教学路径。

作者:洪艳祺 单位:海南省海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