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浅析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的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复兴,不仅需要有充裕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作为坚强后盾,更需要有丰厚的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软实力予以精神支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硬实力似乎很难获得完全优势,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先导与引领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审时度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世界认同;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需要。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文化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而产生,凝结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进程中关于人生的思考与智慧。人即文化,文化即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浩瀚的中华文化史,就是中华民族不断创造、积累、升华、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毋庸置疑,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承担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这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我们不仅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继承的基础上弘扬传统文化,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更要懂得文以载道、以艺通心,与时俱进创新传播形式。当前,最为迫切的应当是培养一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讲中国故事和江苏故事的文化艺术传播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就必须运用国际通用的艺术语言来表达。

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会出现爆发式增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好莱坞大片、计算机芯片、快餐薯片等“美国三片”随之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满足了美国民众的文化需求,也使美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2019年我国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2020年则达到1.04万美元,实现了新的跨越。随着人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从过去的“单向度视听”到当下的“沉浸式体验”,从过去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蜻蜓点水式旅游到当下“放慢脚步、诗与远方”的深度畅游,从单一的“喝彩叫好”到当下观众参与互动的“剧本杀”……人们希望拥有更多层次、更高品质、更具个性的文化生活。例如,2021年春节档,河南郑州歌舞剧院创排推出的古典舞《唐宫夜宴》火爆出圈,2022年春节档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精美绝伦,持续霸屏,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观众的目光,掀起了现象级国风热潮。近年来,像《唐宫夜宴》这样的爆款文艺作品已绝非个案,文化领域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从《金刚川》《觉醒年代》《山海情》到正在热播的《人世间》,精品频出、精彩纷呈。文化艺术的繁荣,让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化艺术滋养人民精神。今天,人民群众更加迫切需要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作品。江苏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当代文化资源丰茂,还是中华戏曲大省,剧种多,戏曲人才济济。既有京、昆两大剧种,又有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等地方剧种。广大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丰富的戏曲资源作深度挖掘,融合到时下的歌曲创作中。这一创新举措对戏曲文化的传承乃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意义。

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迫切需要。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江苏共有国有文艺院团111家,其中:省级院团10家,市级院团42家,县(市、区)级院团59家。近年来,国有文艺院团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演艺精品,涌现出一批艺术精湛、德才兼备的艺术名家,闯出了一批市场经营能力强、营收利润较好的院团“弄潮儿”,多个剧目荣获全国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和省“文华奖”,为满足百姓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艺素养、推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还未充分激发,生存压力较大,市场竞争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剧团创作能力较弱、创作量不高,原创能力不足。2020年,上海市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新创大型剧目80部,每家院团年均新创大型剧目4.4部。与上海市院团相比,我省20家院团(市级3家、县级17家)没有创排大型剧目;81家院团(市级37家、县级40家)共创排(含新创、复排、移植)大型剧目247部,其中新创剧目仅98部,每家院团平均约1.2部,远远低于上海市院团的水平。在小型剧目创作方面,2020年,我省19家院团(市级9家、县级10家)无创排;82家院团共创排831部,其中新创小型剧目317部,每家院团平均3.9部。由此可见,较强的原创能力是保证院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调研报告还显示:江苏各级剧(院)团存在着明显的老龄化现象,艺术表演人才队伍中青年占比明显偏低。缺乏中青年表演人才,几乎成了所有院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部分院团尤其严重,一些剧种后继无人,梯队建设乏力,老龄化趋势令人担忧。如苏北某市级3家院团共有在职人员330名,其中45岁以上的136人,占在岗人员的41.2%;县级5家院团在职人员196人,其中45岁以上的150人,占在岗职工的76.5%。苏中某县级市歌剧团居然连续30年未正式招收新演员。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不少剧(院)团专业人才匮乏,苏南某县级市剧团的作曲、导演、舞美、道具、乐队演奏人员等专业岗位均由演员兼任。有的剧团行政人员占比偏高,苏南某市歌舞剧院的行政人员占比28.87%。非创作表演人员过度挤占创作生产、参演人员的编制。苏北某县剧团共30人,仅有3名演员、1名主创、3名舞美人员,其余23人则属于既不参加创作演出、又不是行政人员的“其他类”人员……凡此种种江苏各级文艺院团在原创能力、表演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恰恰是江苏高等艺术教育需要为之努力奋斗的追求目标。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而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文化艺术人才支撑。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当顺应形势、审时度势,紧扣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在文艺表演、文艺创作、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及文化创意等门类人才的培养方面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音乐学院专业结合“弘扬师范教育优良传统、传承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双传统”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为我省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师资和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全省同类高校中颇具影响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强化“地方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的专业特色,目前已形成“传统音乐”“基础教育应用”“专业技能指导与训练”三个模块的特色课程群,并将“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将戏曲理论与鉴赏能力、戏曲表演技能作为毕业要求的构成要素,建立通识课、专业课、选修课与专题讲座等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实施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民族情感和审美观念。音乐学院和校艺术中心打造的“‘水路戏路传承之路’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发挥音乐学院对传统音乐传播与传承的专业优势,彰显高校教学科研引领作用,着力推动传统戏曲文化在大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

启动实施“江苏戏歌表演高端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利用好现有优质教学资源,聘请省内外名家、名角担任导师,导师梯队做到老中青构成合理而科学,由国内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声乐表演艺术家、高校教师等担任授课教师,形成理论与实践型导师结合,舞台表演艺术家与高校教师结合的两大教学特色。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校的师资力量为基础,邀请江苏省昆剧院、省锡剧团、省京剧院、省扬剧团、省话剧院等院团的梅花奖得主以及国家一级演员,为学员传授戏曲传统表演艺术和舞台表演艺术;邀请国内声乐艺术家为学员传授当前国际一流的演唱技巧,为学员营造既现代又传统的教学氛围。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到模块化,力争清晰而全面,包括理论通识、专业技能、专业拓展与实践创排。此外,还加入“政治理论课”,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学员能够更好的在思想上贴合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求。授课方式做到多元化。以理论集中授课,专业技能采用大课、小组课以及一对一名师课,名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面对面授课。通过分组训练、各专业方向老师集体为学员联排,集合江苏各地方剧种代表名家以及全国知名戏曲名家,采用“名师带高徒”方式,提升学生、学员在传承中华传统艺术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引领他们拓展思路、提高素养、勇于实践,开创江苏传统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新局面。我们要努力为江苏舞台艺术和艺术教育培养一批新时代艺术表演人才,对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江苏地方戏曲音乐文化发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积极作用,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艺术教学方法与内容。以江苏地方戏曲为主题的优秀声乐作品为基础,覆盖各个戏曲剧种为元素的戏歌,同时在演唱方法上,将美声、流行与戏曲的演唱方法融合一体,既有当前国际一流的美声训练方法,让学员既能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表演方式,也能掌握国际性的演唱技巧,为探索培养中国民族声乐人才演唱形式和风格的多元化提供可行的路径。要充分发挥已有的100余所中小学实习实践基地、39所优质生源基地、80所江苏地方传统文化(昆曲、锡剧、淮海戏、淮剧、南京白局、海门山歌等)教育实践基地、3所传承研习基地(江南丝竹、南京白局、海门山歌)的功能,由以往的“送文化”变成“种文化”,将艺术的火种撒向江苏大地并生根开花结果。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作为江苏高校系统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深度审视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所面临的时代重任和目标任务,时刻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就是高校的“国之大者”,在目前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环境和网络环境中始终不渝坚守人民立场,在艺术教育全过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殚精竭虑办好高等艺术教育,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艺术工作者和文艺事业的接班人。

作者:赵斌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