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帮助学生感受到人生的真谛。艺术教育承担着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职责。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指出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不同民族丰富的艺术成果相互融合,并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流传至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有诗词、书法、节日、乐曲和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规范、道德体系与意识形态等形成正向引导。开展艺术教育,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促进艺术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为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事业则是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当下,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值得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内容

提及中华传统文化,常会让人想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传统思想,以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精神,还有“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文化,直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历史作用,它反映着中华文化健康的发展方向,起着激发人们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重要作用,具有历史继承性与稳定性,还有助于促进民族认同[1]。中华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在古诗词、传统节日、书法和绘画等外在形式上,本质却是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思想体系与审美取向。以绘画为例,中国画并不将逼真作为评判标准,而是重视绘画意境和境界,比如水墨画就常常只用水墨笔韵点染出人物的大致轮廓,并不注重将人物描绘得十分真切。唯有先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与审美取向,才能实现有效的艺术教育。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

在中国古代,有一套不同于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教育方式。中国的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文传统,这与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古代艺术教育十分注重“以德立艺”,也就是将个人品德修养视为艺术教育的根基,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种“礼乐”文化,也是古代的传统,包括孔子在内的诸多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具体可以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看出来。“乐教”从表面上看是审美的功能教育,其本质却是潜移默化的人性教化,孔子就将鉴赏音乐融入人性教化当中,强调艺术对人格的塑造作用,重视艺术对个人修养、政治理想的作用。中国古典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集琴、棋、书、画于一体,认为诗、书、画、印同源。与文明发展相一致的传统艺术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传统,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其对今天的艺术教育而言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与积极的启发意义[2]。对传统艺术教育进行批判性继承,能够为当代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宝贵的借鉴。

二、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崛起、发展与兴旺的力量根源就是文化。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在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唯有教育,才能真正传播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各国交流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式各样的外来文化加速涌入我国,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提供更多具有文化共识的人才支撑,因此,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3]。利用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能通过艺术教育资源大大丰富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在汲取优秀文化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将道德与实践视为整体,重视在实践中提升道德水准,再用道德对实践行为进行指导,比如“修身养性”“见贤思齐”“知行合一”等传统格言都强调了道德与实践的统一,对其的深入了解和践行能够更好地提高受教育者知善、行善的能力[4]。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体现在它的言行举止当中,而一个国家的整体道德素质又体现在每一个国民的道德品质上。从当下开始,让每一位学生在艺术教育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推进艺术教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中具备的德育功能与艺术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也是在滋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对此,可以将某一类艺术作品视为载体,在文化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借助艺术的专业特征彰显文化价值,用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3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我国传统文化反映着历史文化,其中富有的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让传统文化元素充满了艺术魅力。中国画就通过对山水、花鸟和鱼虫等对象的描绘来反映中华民族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认知,注重对意境的塑造。汉字、书法也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凭借起独特的魅力诠释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剪纸、春联、篆刻等形式凭借线条搭配与构图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情景[5]。这些包含在传统文化中的各色各样的精华,对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而言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表现形式与深层寓意的统一。艺术教育应当激励学生创作出拥有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在这其中,灵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能为教育者提供教育资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促进学生的艺术作品实现创新。

三、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教师是艺术教育的执行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教师队伍对艺术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6]。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学生的审美发生了转变,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师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艺术教师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敏度,筛选出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结合点。许多教师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是苦于教学传统文化不知从何处入手,难以将艺术素养、艺术技能培训与传统文化实现有机融合。由于艺术学科本身具有特殊性,艺术教育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调动热情,然而,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缺乏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仅仅将艺术教学视作工厂流水线的任务并进行机械化的教学,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对艺术教育的安排欠缺系统性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要将艺术教育的整体大纲安排得合适妥当,要将对学生的理论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统一。许多教师欠缺行之有效的艺术教学模式,认识不到制定艺术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选择教学方式时,也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然而,单一的讲解很难调动学生的感官,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教师也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都不多。在实际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如果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就很难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进而导致教育质量偏低,整个艺术教育课堂都缺乏活力。

3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较差

许多教师本身就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特征的深入了解,更意识不到传统文化对学生发展、民族兴盛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意义,所以就不能有效地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支配下,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讲授一些艺术知识点,根本不在艺术教育中涉及传统文化,更别提对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还有一些教师会讲解传统文化的常识,设置与国学经典有关的主题班会,或者开设传统艺术课程,这类做法虽然能在小范围内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但是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性还是很差。

四、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1加强对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作为艺术课堂的主导者,在继承与传播传统文化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此,应当提高艺术教师招聘门槛,招聘专业能力强、具备深厚工作经验的艺术教师,以提高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水平。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艺术教师进行深造,通过参加研讨会、学习交流与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让艺术教师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不同风格,熟悉各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鼓励教师成为艺术家,从而使其真正走上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鼓励艺术教师开展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与应用活动,从具体的历史背景、民风民俗、艺术文化等角度对有利于艺术教育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收集与整合,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积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为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基础。促进教师进行教研,通过定期的自我反思来寻找在艺术教育中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当之处。

2创新艺术教育手段,革新艺术教育观念

要想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并通过艺术教育传递给学生,那么革新艺术教育观念、创新艺术教育手段就势在必行。由于艺术学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艺术教师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单一的艺术理论知识,就会严重影响艺术教学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艺术教育内容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养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可以在电子图书室或借助多媒体系统向学生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通过播放视频、推荐相关资料让学生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再比如,教师还可以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共同开展艺术教育,在校园内进行艺术创作,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对民风民俗、建筑样式、艺术作品等展开热烈的讨论,从而有效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质量。

3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更是国人珍贵的精神家园,正是受到这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伟大的中华民族才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未曾断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就是要对这些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实现再创造。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进程中,要在传统文化中提取能够与艺术教育呼应的元素,将传统文化作为德育载体开展教育。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来丰富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提高艺术教育的效果。教师应当找到艺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结合点,在课程中有机贯穿对国画、古诗词、书法艺术、戏曲等传统艺术的介绍,同时一定要注意综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深度结合。另外,鉴于在开展艺术教育时很难顾及所有种类的文化资源,对此,可以开设艺术鉴赏、民族舞蹈等文化课程,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古迹、遗址和博物馆等地,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的。在艺术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品鉴古典艺术作品,在发现与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4重视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机会

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实践不可或缺。通过艺术实践,学生能够获得深度学习体验,而通过体验艺术创作,丰富艺术教育课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实际体验艺术创作与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与丰富的底蕴,并获得更多的艺术知识;通过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极大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加深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热爱,掌握更多有意义的艺术知识。此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知识问答、艺术展览活动,引进一些高水平的传统文化类艺术作品展览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以艺术教育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作者:龚贺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