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指向三重价值下初中作文教学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从课程与教学的视角看,学生习作具有这样的“三重价值”:一是透显学校、班级、家庭真实情况的舆情价值;二是指向习作经验积累、习作技能提升的教学价值;三是指向真善美“文心”孕育的教育价值。深挖并进行意蕴分析,进而将习作教学与德育纯化连接起来,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言语生命力的勃发,促使其精神生命的正向成长与主客体关系的良性改善。
一、注重舆情价值,改善多重关系
国家民族有大舆情,学校班级有小舆情。学校制度执行的顺畅与“磕磕碰碰”、班级中的热点事件、家庭中让学生耿耿于怀的管理倾向等等,经意与不经意间会反映在学生习作中,其中流露出的诸多个性看法,折射着初中生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指向。众说纷纭,看法中不乏一些吐槽、牢骚或抱怨,尚且不论是否正确,但至少是真实、自由的表达,是真正的“吾口说吾心”,是学生心灵上的“风口浪尖”。深刻把握舆情,并以此拨转教育的风向标,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以及“班级的有效教学起到预警作用”。一个学生这样写自己的班级:“总是有人去老师那儿打小报告,而且那么快,个别情况下还会添油加醋,歪曲事实。大家说话都小心翼翼,唯恐传到老师耳中。教室里弥漫着一股不信任的气氛,班集体内你防我我防你,乌烟瘴气。”类似的“揭露”应该不仅仅是作文素材,也是班级凝聚力被重估并再次强化的契机。一旦作文实践、学习生活与道德生成融为一体,并衍生出建设性的力量,那么,其学习之旅将变得意韵十足。“我妈妈总是拿我和小姨家的表妹进行比较:表妹这次的考试分数又比我高,表妹又一次拿到了全市钢琴比赛的第一名,表妹的班主任年年夸她……这样的比较中,我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我讨厌这种比较,可是我管不住我妈妈的嘴……”这是一个学生随笔练习的一个段落。类似这样的打着“爱”或“为你好”的旗帜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例比比皆是。而这也正是改善亲子关系与家校关系的典型案例。以此为出发点,趟出一条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灵之路,心灵重塑与情绪矫正变得自然而然。
二、把握教学价值,提升写作技能
习作的过程包括“预写”与“改写”,预写中要充分重视下水文的作用,使之“更快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努力”;改写要针对学生预写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为基本导向展开指导抓手的生成。无论是预写,还是修改,其教学价值应被重估。1.从下水文中搭建写作支架所谓“下水文”,是指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引领学生充分地阅读、分析、归纳下水文,能够开发出清晰的写作支架,将一篇习作的优秀转化为多个人或多篇文章的“样板”。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写作支架不一样,以描写场景为例进行说明:课堂上,学生正在津津有味的学习时,“轰隆”一声巨响,把大家“惊醒”,首先是刘老师脸上巨大的惊愕,张大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拢。紧接着,同学们的目光犹如手电筒的光束不约而同地投向同一个地方,那里,孙同学不小心坐空了凳子,惊恐地发出“啊”的大叫,双手拼命像抓住什么似的,但什么也没抓住,最终,仰面摔了个结结实实。顿时,地面、课桌、灯管,甚至墙壁与天花板,都在“冲击波”中颤动……借助以上,我们可以搭建场景作文的写作支架。首先是“捕捉镜头”,捕捉不是针对一个角度,而是针对大场面,如上文中,整个场域中老师、孙同学、全体同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包括神情、动作等等,以此勾画出所谓“清楚”的场景;二是“定格细节”,抓住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多种侧面或细节进行描写,也包括神情、动作、声音及变化,以此勾画出所谓“具体”的场景;三是“放大夸张”,通过夸张、比拟等手法将场景中的人或事进行放大描写或超常联想,以此勾画出所谓“过瘾”的场景。这样的一个写作支架,贴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能够较好地构建学生进行场景习作的基本结构,能够扩充写作空间,为学生“怎样写”奠定基础。2.从修改文中形成习作样板如果说,下水文的引领给予学生正面的启示,那么,对有明显问题的文章或片段的修改,则可以杜绝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错误及“浅薄”,这正是分析与修改的价值所在。这样的修改文,一方面成为学生习作中应该“警惕”的样板,另一方面成为学生修改“半成品”的基本导向。如在《生活万花筒》的作文教学中,出示一篇问题多多的片段:我和弟弟上了肯德基店的三楼等爸爸,但是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爸爸。半小时后,爸爸终于来了,随后各种食物端上来了,我们两个快速吃起来,一会儿就吃完了……面对这样的一篇如同流水账的片段,不用教师过多启发,部分学生特别是优等生已经发现了问题,不妨让大家敞开心扉尽心交流:“一般的肯德基店里面,虽说不是人满为患,但顾客肯定不仅仅是‘我’和弟弟,其他人呢?所以,这里只有‘点’的描写,而没有‘场’的勾画。”“等人的过程肯定是心焦的,而这一定会表现在口头语言中,怎么文章中没有‘哎呀,爸爸怎么还不来呀’等描写?也可以表现在动作中,如弟弟不时的东张西望;还可以表现在心理中:如爸爸太不像话了”……诸如此类的交流,已经生成了一定的抓手:环境渲染、话语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不可或缺。可见,聚焦“待修改”中的典型问题,细微分析,生成即将修改或重新习作的精准靶心,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或修改能力。
三、注重教育价值,培育良好情操
关注习作技能固然不可或缺,但“基于对学生的爱与关注”,关注文心价值与学生道德情操更是不可或缺。追求真善美,不仅仅是社会上的普世价值,也应该成为学生习作之所以“闪闪发光”的重要价值之一。求真。曾经,作文实践中也有标题党,如“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于是学生绞尽脑汁往“深刻”上靠,其结果却仍然是肤浅之作。教师与其做标题党的代言人,毋宁做真话实话的鼓励者。作文的“有意义”与“有意思”之交锋也好,融合也罢,其实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真实。因为唯有真实的思想与情感才会“涌”出,而不是“挤”出。不仅仅是学生口头上的求真,还应该是经过辨析的真话。引领学生辨析真假,“不要垫着台阶说话”,表达真正的肺腑之语,应该成为孕育求真的“文心”职责。向善。向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做善事,不是小学生作文中的“扶老奶奶过马路”。同情、包容以及巨大的怜悯也是向善,是文学作品的永恒的主题。当“善”的范畴足够大时,学生落笔成文才有理所应当的余地。比如,“我特别喜欢上语文课”,有可能禁不起推敲;“老师像妈妈”,有可能是假话,是粉饰后的虚假之语。告诉学生,除了喜欢,还有敬佩与尊重;除了敬佩,遏制恶性、鞭挞黑暗,也是向善。赏美。习作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轨迹的过程,就是美感被具象化的过程。当学生意识到习作并非仅仅是遣词造句,而是从心中涌出美的形象与意识,学生可能就不会胡乱的行文。包括语言美、结构美、人物心灵美、哲理美,都是美学资源落地生根的结果。比如,面对愈来愈“蔓延”的广场舞,学生不能仅仅定位为“扰民”,而应细致地感应到“大妈”们那颗向美的心,从而将正能量充盈在习作中。关注“三重”价值并且稍稍倾斜于文心,初中生的作文实践将是一场惊喜之旅。教师会时时惊喜于学生的“吾手写吾心”,惊喜于教学中鲜活的舆情化作文生态的建构,惊喜于学生视域的洞开、真情的勃发、思想的成熟、品性的纯化等等。相信,“三重”价值的指向和实践中,学生的言语表达力、情感抒发力和思想洞见力一定会同步提高。
作者:张莉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