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互联网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数字时代,基于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互联网+”创业形式是一种积极尝试。该文基于美术专业学生创业既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指导思想,构建科学的“互联网+”创业就业项目综合实践训练模式,以期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艺术设计互联网+创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品的销售模式和创作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在以往的销售模式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销售、交流只能在较小的圈子内进行。荣宝斋在线、雅昌网、Artand、博宝艺术网的出现,大大拓展了销售和交流的范围。就艺术的创作形式看,数字化的趋势越演越烈,2021年“NFT”数字艺术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受其影响,之后的艺术创作形式也将发生变化。这样的形势既是挑战,又是机会。面对这样的变化,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手段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美术专业学生“互联网+”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也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来。
一、国内外关于“互联网+”创业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发现,目前国内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创业的商业模式研究、高校毕业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困境与出路的研究、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意愿与创业情况调查研究、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团队开发与管理研究四个方面[1]。首先是国外大学互联网创业与教育状况。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外高校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已呈现出专业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指学校除了提供专家、资金、法律、营销一体化服务,还提供校友在线视频、群聊等服务,帮助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实现快速创业;商业化指大学生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由虚拟阶段向实体商业转化的成功率较高[2]。总体来看,国外大学的互联网创业趋势良好。其次是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点。一是“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协同一体。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仅从宏观层面着眼于创新创业实务,单纯地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难以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往往基础不牢。二是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较少,与美术、设计专业教育相关的研究相对缺乏,亟须进行理论研究,开展实践教学。最后是研究的趋势。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网络平台或在现实情境中建立虚拟公司的方式模拟创业过程,探索创业实践的演练方法[3];截至2020年,有关部门已经连续举办6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今后,关于美术、设计类高校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关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趋势:第一,研究将越来越细化,“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将细化到技能培养、管理、运营、成本等方面;第二,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将越来越强,研究将越来越强调实用性,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训练中;第三,研究将越来越超越学科的界限,不同学科将在研究中交叉,如艺术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应用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
二、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互联网+”创业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和思路
高校要重视美术类专业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可能性问题。一是如何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教学有效培养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如何具体体现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如何开展;二是如何有效将“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教学纳入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促进整个美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向以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转变;三是如何使“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教学规范化、长久化、可操作化。对于这三个问题,应预设相关的前提。第一要将“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和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训练有效结合,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要以“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为手段,使高校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创业紧密联系;第三要研究“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教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与产出的比率。对于施教方,第一要研究美术类专业“互联网+”创业就业实训项目与以往就业实训的异同,明确“互联网+”创业就业实训项目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第二要研究“互联网+”虚拟情境中的团队协作、管理及营销策划,提出“互联网+”创业就业项目的管理和运营方式;第三要结合大学生模拟公司创业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出“互联网+”创业就业项目训练中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能力培养办法;第四要解决模拟非盈利实训方式向现实盈利公司运营方式的转化机制;第五要初步建立高校美术类专业“互联网+”创业就业实训项目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块、绩效评价体系。
三、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互联网+”创新核心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设计
要想设置好美术类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就必须明确美术类学生所需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等。具体来说,核心素养能力应包括专业核心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团队组建与管理能力三大块[4]。首先是专业核心能力。从传统意义上看,美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是绘画技能,以往教师多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作与实践课程系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材料与肌理、构成等;专业课程根据方向分为油画、国画、版画等,其中国画课程又分为花鸟、山水、人物等;创作实践课程往往围绕毕业创作展开。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不断变化,就业市场不断扩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创作与市场的变化。首先是创作媒介的变化,过去往往使用笔墨、纸张等媒介创作,当前一些创作者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作,出版、影视、游戏等行业均出现了数字化产品。其次是作品评价指标的变化,以往人们多将造型准确作为评判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是否有创新创意这一指标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最后是纯美术和设计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通过分析Artand平台的艺术品销售情况可以了解到,目前最受欢迎的作品是综合材料作品、具有较强创意性的作品,水墨作品、油画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相对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对造型能力、数字技术的掌握,文化创意能力、对综合材料的把控能力也成为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必备专业核心能力。面对这种新变化,高校首先要整合与优化师资力量,保证教师队伍多样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教育目光较为长远。其次,高校要淘汰落后的教学设备,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鼓励教师在开展素描、色彩教学时使用数字媒介。最后,高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字创意能力,一方面开设相关的数字创意课程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与当地的文旅集团联合,开展文旅项目的实践教学。具体来讲,开设造型能力训练、数码美术技能训练、数码创意能力训练、综合材料与表现课程,以满足“互联网+”创业实践的基本专业要求。其次是网络营销能力。网络营销与以往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其一是产品不同,其二是展示与推广方式不同。对于美术类学生而言,除了传统的美术作品或设计服务可以成为产品,数字化的表情包、文创产品(3D打印的人偶、文化符号等)都可以成为产品。推广的方式也不同于以往的模式,网站、微信、手机App等数字平台成为网络营销的主要媒介。因此,网络营销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之一。要想使学生具备这一能力,高校可以开设数字化营销等课程。最后是远程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团队建设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优化配置团队成员。但相对于以往的管理模式,互联网团队相对松散,如何在相对松散的模式下保证团队高效协作,是有关人员在设置“互联网+”创业课程时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关人员应重视以下三点:首先是相同的志趣和契约精神,其次是利益的分配与资金的重组,最后是松散的团队向实体公司的转化。在课程设置变化的情况下,教学模式也应该发生改变。对于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以往的教学模式较为有效。而对于提高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远程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则收效甚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工作室教学和项目教学法,以工作室为单位,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组建团队,教师也便于管理。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可以是虚拟的项目,也可以是实体的项目。通过项目,学生可以了解营销和管理的全过程[5]。
四、结语
在大力提倡数字化的背景下,提出美术类学生“互联网+”创业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可能。具体来讲,具有以下四点实践意义:第一,可解决当前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难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综合能力的问题;第二,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组织、管理及营销策划能力,具备创业意识,缓解就业压力;第三,“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完善了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第四,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指导,教师能更好地完善专业结构,加速自身的“双师型”转化进程。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实现校内实训与学生就业的有效对接;可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与资金缺乏、经验不足的矛盾;可避免现实公司运作的诸多限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激情;迎合数字信息时代虚拟化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提前适应“互联网+”运营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邹宝玲,李华忠.交易费用、创新驱动与互联网创业[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3):26-33.
[2]师晓莉.“互联网+”大学虚拟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探索[C]//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会议论文集,2016:163-168.
[3]许艳丽,李瑜.经济转型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优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98-102.
[4]董玮,王瑜.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大学美术教育发展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74-75.
[5]林燕.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机制及其发展策略探微[J].电影评介,2017(7):107-109.
作者:刘华年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