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摄影基础必修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量,增强学习积极性,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改革,秉承循序渐进、师生相长、专业适宜等一系列基础原则,推动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与高校美术学专业知识相契合,具有不容忽视的实施必要性。基于此,本文以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为研究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明确了解开展教学改革实施必要性,进而针对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基本原则予以逐一解读,最终,提出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优化对策:结合专业诉求,凸显案例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活跃互动氛围;优化综合评价,增强教学监督。
【关键词】摄影基础;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器材不断推陈出新,摄影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成为主流的影像记录方式,是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美术学专业,落实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就笔者所在高校美术学专业实际情况而言,摄影基础教学设备较为缺乏,没有相机供学生进行学习,整个课程学习只能以手机拍摄为主,导致摄影基础教学内容主要以摄影发展历史、相机的结构、摄影构图为主,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摄影学初级知识之上,缺乏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入讲授。在学术界,已有一些学者针对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较多的深化研究,其中,王雪媛(2018)以摄影基础为例,对高校艺术类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究时认为,摄影基础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展现方法应用下的新颖性[1]。廖歆雯(2021)在数字时代下针对高校摄影基础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摄影基础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展现出应有的发展脉络,才能突出改革意义[2]。现有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高校摄影基础的总体研究角度,对于不同专业课程改革涉及较少,为此,本文聚焦美术学专业,针对这一专业学生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展开探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克服现有困难,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摄影基础教学与美术学专业知识实现更多契合,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增强教学效率,顺应学科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美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实施必要性
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既能够提升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专业教学科学发展趋势,突出必修课程在美术学专业学生学习序列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拥有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会基本的摄影技术,具备良好的摄影拍摄能力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摄影的相关知识进行中学美术教学教研的能力。
(一)提升摄影基础教学效率
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深化教学方法优化、综合评价等方式突出教学改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3]。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综合评价等内容的不断实现,增加互助讨论、课堂游戏环节,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高效掌握所学知识,同样也让平平无奇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具深度,进而以此为基础,潜移默化的提升教学效率。就目前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而言,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不能外出取景拍摄,缺少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够。因此,从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角度来说,不断强化的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为之优化,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从学生学习层面出发,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能更细致的完成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达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
(二)顺应专业教学科学发展
强化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深化发展,也是顺应专业教学科学发展的现实体现。摄影基础教学作为美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摄影能力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摄影素养和创作水平,为学生能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美术创作进行服务,同时使学生具备摄影的相关知识,达到中学美术教学教研的能力,因此更需要展现出自身的教学专业性,突出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价值。国务院2018年颁布《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认为基础科学研究需要注重创新,遵循科学规律,加强协同合作。为此,本文着重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创新、综合评价落实举措入手突出教学改革实践意义,让任课教师在与学生围绕摄影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互动教学时展现出其中的专业性,推动专业教学呈现科学发展趋势。综上所述,在美术学专业开设的摄影基础课程,不断优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任课教师需要把握改革目标,凸显改革流程,细化改革效果,将教学改革作用于必修课教学过程之中。
二、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基本原则
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不断探索自身改革,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师生相长原则、专业适宜原则等可以帮助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改革内涵,升华改革思路,突出改革效果。
(一)循序渐进原则
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明确把握循序渐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施,在探索教学改革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内容、学生接受程度等具体情况出发,以教学改革计划明确教学改革目标,以每堂课、每周教学为改革区间,计划性、有序性的开展教学改革探索[4]。例如,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与调整上,可以率先以分组研讨法、非指导性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为试点,使其充分作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而引入竞赛元素,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状态下更好学习知识,非指导性教学的应用则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效用,展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探讨这一教学方法应用的具体情况,了解方法优势,归纳方法不足,在循序渐进原则支配下,以边实施、边探索、边调整的思路展现教学改革精髓,优化改革效果。
(二)师生相长原则
师生相长原则同样是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逐步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所谓的师生相长,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教师在教与学的互动探索中共同成长。以往,由于受到必修课的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教学形式化明显,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效果得不到良好呈现,师生相长原则,即教与学的相辅相成。例如,在教室拍摄静物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拍摄,在对景物进行摆放时,教师可通过带学生一起欣赏某些获奖作品的摆放特点,与拍摄新颖之处,引导学生自己摆放景区,选取创新的拍摄点进行拍摄。通过这种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综上所述,不断优化教学改革需要将师生相长融入其中,教师强化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摄影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感受到这一选修课程的趣味性与有用性,增强师生交流沟通,让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学改革予以提升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得到更多增强。
(三)专业适宜原则
专业适宜原则的遵循,对于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而言同样至关重要。专业适宜原则,可以理解为:摄影基础教学改革需要与美术学专业教学相结合。进而以此确定改革方向,无论是摄影基础教学内容开展,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综合评价的优化都需要与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高度联系,让摄影基础教学能够和美术学专业知识彼此相融。例如,摄影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讲授课程重点摄影构图时,可以与美术学专业中的绘画内容结合,让学生携带若干幅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根据这些作品进行摄影构图知识的讲授,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摄影基础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强化摄影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综上所述,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必修课程在落实教学改革时,既需要循序渐进原则,形成改革计划,明确改革思路,也需要在优化互动沟通的方式下推动师生相长,还需要突出专业适宜,让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能够在顺应高校美术学专业发展的情况下予以探索。
三、高校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优化对策
对于高校美术学专业从事摄影基础教学的必修课教师来说,不断探索教学改革,需要言之有物,逐步呈现出优化发展良性趋势。为此,相关任课教师可以积极从结合专业诉求,凸显案例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活跃互动氛围;优化综合评价,增强教学监督等一系列内容入手,在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优化对策上给予更多有益思考。
(一)结合专业诉求,凸显案例教学
摄影基础教学选修课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时需要结合高校美术学专业诉求,不断通过案例教学的逐步凸显展现改革精髓,优化改革效果,让摄影基础教学不再孤立于美术学专业诉求之外[5]。具体举措在于,摄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针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群体展开课堂教学时,既需要讲授相关的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比如:摄影构图、相机的结构等,还需要将这些内容有意识地与美术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寻求两者可能存在的契合点,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也通过不断迎合专业诉求的方式将案例教学引入其中,把学生的绘画作品与摄影构图教学联系,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让摄影基础教学不再以空中楼阁的方式只展现其中的理论价值,而是更多的借助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价值。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选择相关教学案例时同样需要突出专业诉求的实际需要,将美术学知识、摄影基础知识都巧妙的融入教学案例选择范围,以此突出摄影基础教学必修课的综合价值。
(二)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化,也是摄影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相关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改革时需要秉承师生相长、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层次上的有序创新,以此强化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6]。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织广大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写生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手机对摄影构图等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灵活教学方法应用于与美术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美术写生区域进行手机摄影,把摄影构图与绘画相结合,借助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应用,创设师生实践教学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同样可以将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竞争教学法等引入教学过程,不断强调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断营造出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优化综合评价,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不断优化综合评价,将学生对教学改革过程的优劣进行集中反馈,从而推动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实现不断优化,并与强化教学管理一同为摄影基础教学改革保驾护航。一方面,任课教师需要优化综合评价,将较为适宜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引入教学改革过程,当每一次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之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发放等方式收集学生的真知灼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且梳理其中有用的信息对下一步教学改革予以调整。另一方面,强化教学管理,高校相关部门、美术学专业工作人员需要对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过程进行实时监督,肯定其中的成绩和优势,归纳仍然存在的不足弊端,并且为任课教师更好的开展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人力、财力、资源、信息等多元化的实施支持,使得摄影基础教学改革能够在综合评价与教学管理的双重保障下得到更好发挥。综上所述,摄影基础任课教师需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在教学方法创新、综合评价优化等一系列方面强化对策思考与举措实施,发挥高校美术学专业选修课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具实效的教学体验,强化师生互动,增强学习效率。
四、结语
摄影基础教学课程能够帮助美术学专业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相机的用途,了解摄影构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手机更好的拍摄出构图合理、拥有意境的照片,而且还可以在构图层次上为美术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价值,掌握摄影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形成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在现阶段专业设备缺乏,只能使用手机拍摄的教学背景下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创新、专业诉求结合、综合评价优化等入手形成教学改革实施对策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实践研究价值。所以,本文逐步架构“实施必要性——实施基本原则——优化对策思考”的具体研究思路,围绕“美术学专业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展开相关探讨,提出自己的主题见解。
作者:毛新星 单位:湘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