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浅析

内容摘要:文章对我国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学生写生与创作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审美认知和综合素质培养四个方面着手,探索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以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综合能力

多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无论是专业美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针对美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各院校教育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中国画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上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延续师徒传授的传统方法;另一种是受西方现代教育体系和理念的影响,注重基础造型和色彩能力的培养方法。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对美术学科人才需求的变化,一些教育学者和教师在中国画专业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该学科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技能与创作能力培养

(一)专业技能培养

目前,我国各专业院校的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程均设有素描、色彩、临摹、写生等内容。这些基础课程的专业技能包括用笔用墨、线描、色彩、画面经营及意境表现等。因此,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即对客观事物进行准确的刻画。这不仅要注重对物体的轮廓、结构、透视、层次、明暗等方面的表现,而且还需要在原来造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强化或夸张、变形,以突出中国画创作的特点。速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也是记录、收集生活素材的重要手段。中国画创作讲究“目识心记”,这要求对物体的造型、结构和生长规律能够理解并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速写要讲究“笔不离手”,要求学生对物体有辨识、概括的能力,而且还要对物体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深刻的记忆。所以,画速写不但能培养学生看、想、记、画的技能,还可以训练学生手、眼、笔的协调配合能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形体的特征。中国画专业的造型表现语言与其他画种有明显区别,中国画以“线”作为造型的表现手段,所以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线”的练习。“线”是一种高度概括、凝练的绘画表现形式。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画线条的应用规律,并对客观事物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通过线条的表现,对客观物体进行概括提炼和归纳,这样才不至于停留在对物体表面的描绘。中国画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传统西方绘画讲求科学,强调客观、真实地描写对象。但是我国传统的中国画教学要求在观察对象时遵循自己的主观意愿,强调物体的意象性格和精神特征。在各高校的中国画专业教学中,表现题材分有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目,各个科目都有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山水讲究意境,人物讲究神态,花鸟画讲究情趣。所以在教学时,这三科的观察和表现方法也有所不同。宋代画家曾云巢在观察草虫时记载:“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得其天。方下笔之际,不知我为草虫,草虫之为我耶。”[1]这段话明确地说明了画家在观察物体时的体会。从草虫放在笼子里不分昼夜的观察,到对形貌、结构特征了然于胸,又到大自然的草地间观察它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动态变化等,最终达到“不知我为草虫,草虫之为我耶”物我两化的境界。又有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在序中提到的观察方法:“余于花放之时,不厌细徘徊于竹篱茅屋边,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2]正是这种知之甚详的观察积累,方能极为传神地表现对象。中国山水画观察方式是以走马观花的方式对山水进行散点透视的观察,涵盖了眼中所见山水的全貌,即山水总体印象的总合。山水画最著名的观察方式莫过于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忘远山,谓之平远。”[3]郭熙将山水画中的远近透视觉关系,总结出山水的空间与构图表达,形成了山水画自由、独特的观察方法。中国画人物的观察方法,最著名的观点莫过于东晋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他提出的观点概括了中国人物画的观察和艺术表现方法。他强调以形写神,通过对人物的观察和画家自己“迁想妙得”来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表达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状态,即“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4]。中国画笔墨,从狭义上看,是用笔和用墨的合称,包含笔法、墨法、章法等基础技法。中国画家认为,笔墨运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质量。从广义上看,笔墨运用的特点,则体现出画家独有的艺术语言和精神面貌,也代表了画家的艺术风格。然而,笔墨功夫则需要不断地练习、积累,才能有所提高。中国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笔墨功夫,关键在于对笔墨正确的训练和学习。在进行笔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和临摹。要求学生在临摹作品之前,除了分析画家运用的笔墨技法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画家的艺术思想和历代评论家对作品的相关评论等有所了解。二是对经典作品的意临。了解作品的笔墨技法后,在临摹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风格、意境等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及感悟,摆脱形似上的束缚,把别人的长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三是笔墨关系运用训练。笔墨关系即需要画家熟练掌握笔墨的运用规律,并通过掌握毛笔的笔力、笔性、笔势、笔意,以及墨意、墨韵等之间的节奏关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和临摹,掌握笔墨运用规律。

(二)专业创作能力培养

美术创作作品要有创意,是创作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作品画面与别人的似曾相识,或如同孪生兄弟姐妹一样,那就是抄袭、临摹。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先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临摹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要对物体有正确的观察方法。比如,传统的对花鸟的观察模式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5]。其实,在绘画中,两三枝花卉的描绘和表现众多朵花的气势和意境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生活采风中,善于发现物体的美感,以及在创作课上,尝试把物体的自然形态进行变体或夸张。例如,表现一个西红柿,先用平时常用的观察角度进行描绘,然后再从俯视的角度,分别绘竖着的、横切一半的、切四分之一的、剥皮的西红柿等。总之,尽可能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自然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以及纹理等细节,丰富学生对物体的整体认识。在全面了解和认识物体的外在和内在特征后,学生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切割和重新组合,形成一幅新的画面。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细节,如把蝴蝶放大几倍,观察蝴蝶翅膀的纹理排列,从正面纹理、半侧面纹理、侧面纹理等对蝴蝶纹理不同细节和角度进行观察,会发现这些纹理有不同疏密、大小、聚散节奏的关系。学生对物体观察角度的变化,不仅开拓了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思维,而且也使学生从中得到创意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还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画种的构图方法,比如版画、插画、油画、综合材料绘画等。荷兰画家梵高、法国画家莫奈喜欢借鉴日本浮世绘的绘画表现形式。如梵高的名作《星夜》中的漩涡被认为是参考了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神奈良冲浪里》。从梵高的作品《日本情趣:花魁》《日本情趣:梅花》等,可以看到日本浮世绘作品对他的影响。还有莫奈作品《圣阿德雷斯花园的阳台》,也是参考了葛饰北斋《五百罗汉寺》的构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这些画家作品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其他画种中吸收养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绘画材料和绘画表现技法。在现代社会审美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和“三矾九染”或“逸笔草草”的绘画技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绘画颜料不断涌现,也给画家提供了综合材料在同一画面运用的可能。比如,有些中国画写意画家在绘画时使用了水彩颜料。现当代画家齐白石和郭怡孮,以及众多的工笔画家就曾在同一画面使用水彩、丙烯、日本岩彩颜料等综合材料。现代画家的表现方法非常丰富,比如可采用揉纸法、拓印法、撒盐法、撒胶法、泼彩法等。郭怡孮曾说:“作画时甚至连手指甲、木棍、笔杆都使用上了。”一切有助于丰富画面效果的表现方法,都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善于导入国家、社会或专业协会的项目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从真实的项目创作中得到锻炼和积累创作经验,从而滋养创新能力。社会的项目创作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进入画家的角色,要有创新思维和专业技巧的能力,以及对时间的掌控能力。根据课程教学安排,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生活采风或在课堂中创造情景体验。如听一段音乐、观看一段舞蹈、读一首诗词,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其中也包括了自学能力的培养。所谓自学,是在课外时间、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布置适当的内容和任务,让学生在没有依赖和干涉的情况下,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想、用手去做、用心智去探求,自由地学习和研究专业理论,以及实践专业知识。此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

(二)论文撰写能力培养

目前,中国画本科专业的理论研究,主要在于学位论文的撰写。因此,在选择论文题目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毕业创作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二是手中有充分的参考文献资料,足以支撑完成论文的撰写;三是经过4年的学习,对专业基础或核心课程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有完成论文写作的激情和能力。此外,论文的撰写首先要完成开题报告,这是检验论文的题目及框架是否符合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要求,还可以看到学生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是否有完成论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但可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从中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得到研究能力的培养。

三、审美认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审美认知

优秀的艺术作品要给人以美的感觉,这就要求画家或美术学科学生提高审美认知。古哲云:“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这源于禅宗的美学思想。这说明在创作作品时,从观察和临摹前人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和体会,不如深入生活采风,从大自然中体验生活,以得到灵感的启发。个人的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写生得到心灵的净化,以及理论的升华和审美认识,并运用于创作作品中,这就是个人悟性的充分体现。画家在采风写生时,首先是对物体的观察,然后从最美的视觉角度入笔,这样才能画出具有美感的写生作品。在作品创作阶段,对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及线描表现等,都需要经过心源审美的感悟,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才能创作出具有美感的美术作品。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中国现代美学著作,如潘之常的《中国美学精神》、金雅主编的6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等都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宏观的视角。西方美学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如黑格尔、康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也应涉猎。这些美学思想和著作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审美认知及综合素质。

(二)提升综合素质

对美术学科的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学习和创作的阅历,需要对古今中外不同文化以及对邻近学科有所了解。学生在进行专业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常遇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美术学科中国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作能力,还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读万卷书博览群书可以增长知识,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所遵循的真理。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读本专业书籍,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读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籍。如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可从中了解中国哲学的脉络。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葛兆光的《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思考和推论了中国文化形成的原因和理由,能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在研习专业的同时,也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春秋》《论语》《孟子》《史记》,以及中国古代诗词等,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中国传统绘画历来强调绘画与书法意趣相通,书画异名而同体,讲究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才能赋予画面丰富的视觉美感。北宋时翰林画院的画学生,不但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还要学习汉代4部重要的著作,如《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系统地学习和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古汉语词、方言词,方言的语言、词汇、语法和探究事物名源、训解词义,以及汉语的语词源学等。2.行万里路所谓的行万里路,就是通过采风写生、专业创作及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创作经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这说明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如今的社会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加文化部门及专业协会组织的项目创作活动;在校学习期间,参加文学、美学和专业创作理论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参加学校与其他院校间的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通过选派交换生到国内外其他高校进修学习,增加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了解。这些社会实践无疑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就业等教育和社会问题,将面临着更多和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对美术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美术学科的教师不但要有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研究能力,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使美术学科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大经.鹤林玉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宋伯仁.梅花喜神谱[M].杭州:西泠印社印社出版社,2017.

[3]郭熙.林泉高致[A].邵大箴.艺术文从[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

[4]刘义庆,朱碧莲.世说新语·巧艺[M].沈海波,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

[5]李方鹰.扬州画派画全集——李方鹰.梅花题画诗[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陈燕秀 单位: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