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以林业工程为研究对象,发现进行苗木的科学培育以及移植造林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林木产品有效供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出应采取进行苗圃合理规化、精选苗木种子、改良土质、科学播种等方面的措置,制定苗木培育的科学方案;以及采取适时移栽、科学灌溉与精准施肥、科学修剪与合理间伐、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等方面的措施,形成移植造林的科学方案,以求为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抵御风沙、改善气候环境的生态效益以及保证林木副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林业;苗木;移植造林;技术研究;主要问题;对策分析
1进行苗木科学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必要性
1.1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种植业的平稳运行。近几十年来,得益于工业、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突飞猛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第五代通讯技术(简称:5G)、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通讯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连续攻克世界难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改善,但是传统的工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部分地区迫于人多地少的现状,将大量的原始森林开垦为农耕田,虽然短时间内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抵御风沙入侵的能力逐渐丧失,导致冰雹、飓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制约农作物的茁壮生长以及工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2)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大量的化工厂随之建立,由于部分基层化工企业的环保设备相对滞后,其废气排放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私家车数量的持续性增加,导致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溴气等大量废气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导致“温室效应”日益严重,而且会在部分地区引起“酸雨”对当地的农作物生长以及人们的稳定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1]。引入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的现代化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工农业经济的绿色、稳定、可持续发展:(1)依据本地区农业种植业的位置、面积以及人们主要的活动区域,选取合理的位置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的推进,利用林木根系防止水土流失,林木枝干、树叶抵御风沙,形成保护农作物生长以及主要居民区的天然屏障,为农作物的茁壮生长以及人们的稳定生活保驾护航。(2)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吸收有害气体,降低温室效应:①作为“地球之肺”,林木叶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基本生理功能,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微小粉尘的有效吸收,从而显著降低“温室效应”,降低PM2.5,为农作物的茁壮生长以及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基础性保障。(3)林木的蒸腾作用是可以有效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降低大气温度,改善生态气候[2]。
1.2加速林木成长,保障林木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及供给侧制度的推进,其轮胎行业、造纸行业、建筑行业、家具行业对林木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部分林木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推进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的现代化进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保证林木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林业经济稳定发展:(1)通过合理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技术)以及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林木的栽培与间伐的有机结合,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树干、树胶、树皮、坚果等林木副产品,尤其是秦岭冷杉、杉木大径材等高端林木产品的有效供给;(2)借助AI技术、大数据技术、生物基因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以及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大型旋耕犁、施药无人机等高端设备,指导林木科学栽培、适时移栽、精准灌溉、科学施肥、合理修剪等林木从苗期到收获期期抚育及时的有效落实,从而显著提升林木的生长速度,缩短成林时间,保证林木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林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3]。
1.3保护濒危动物、维系生物多样性。伴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人们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垦,导致大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破坏,大量动植物走向灭绝(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天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濒危动植物从地球上消失)。为维系我们共同的家园,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策略,还是2021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都体现了世界各国领导人构建人与动物沟通生存地球村,推进人与自然核心发展的战略目标。加速苗木科学培育技术以及移植造林技术的合理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保护濒危动植物、维系生物多样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高大、密闭、相对平衡稳定的基本特性,可以为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存提供天然的保障;(2)通过封山育林工程的推进,利用多种动物、植物的自然繁育,可以形成相对稳定且复杂的“食物网”,形成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4]。
2苗木科学培育技术简介
2.1对苗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苗圃作为苗木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天然环境,其位置、规模的科学性对于提高苗木种子出芽率、保障苗木茁壮生长、缩短出圃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质苗圃一般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具备交通便利、运输方便、光照充裕、降雨充足、灌溉与排水方便、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等基本特性,为苗木的定植、管理抚育以及销售提供优渥的条件;(2)要依据本地区林业产业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合理选择苗圃的位置以及面积;(3)苗圃的土壤应具备黏度较低、透气性良好、pH值中型或者稍偏酸性的等基本特征,从而为苗木种子的萌发、出土以及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4)为加强林木的保暖,加速林木的生长,降低洪涝、冰雹、飓风等气象灾害以及有害生物(靶标昆虫、病原微生物以及仓鼠等动物)对于林木幼苗的破坏,可以结合苗圃的理性特色,进行简易拱棚的搭建[5]。
2.2精选苗木种子。种子作为苗木幼苗的芯片,不仅含有幼苗生长的全部基因以及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更是决定苗木幼苗的生长速度、主干粗度、根系发达程度等基本生理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苗木种子的精选工作:(1)依据苗木的生态环境(光照强度、日照时长、昼夜温差、有效积温、年降雨量以及主要降雨季节、温湿度等),合理选择苗木种子,全面提高苗木幼苗的生长特性与生长环境的匹配性,为种子的萌发、出苗的整齐度以及苗期的茁壮生长奠定基础;(2)依据种子的品质,采用风力筛种、浸泡选种、人工精选等措施,选择品质优良、种皮完整、千粒重达标的林木种子进行播种;(3)为有效提高发芽率,应采取温水催芽、热水催芽等方法,对林木种子进行催芽;(4)针对发芽率极低的林木种子(比如秦岭冷杉的平均发芽率不足7%),则要适当提高播种数量;(5)营养繁殖,对于部分杨柳类强木,可以选取5年左右的健壮树木,进行枝条的截取和扦插,所截取的枝条应具备枝叶与嫩芽数量合理、粗度合适、水分充足等基本特征,从而确保在扦插过程中,可以分泌足够的生长素促进其生根,与此同时可以采用某些化学药剂或者植物激素(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等)对枝条进行处理,以加速其生根以及伤口愈合[6]。
2.3土壤土质的优化升级。土壤具有固定林木根系、供应林木幼苗营养物质和水分、促进林木根系生长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要从多方面着手,做好土壤土质的改良工作:(1)在苗木种子播种前一年夏末秋初,在对耕种地上茬农作物进行彻底清理后,利用大型旋耕犁进行土壤深翻、碎土、平地、撒施土壤消毒剂(百菌清、硫酸亚铁)等作业,一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以及流通量,释放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二来借助霜冻、紫外线以及化学物质进行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以及仓鼠的杀灭。(2)利用土壤检测仪以及气象液相色谱质联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氮仪、pH剂等实验室仪器,对土壤中可利用有效营养物质、酸碱度、松软度、粘性的有效检测,并通过合理使用腐熟农家肥(豆粕、畜禽粪便等)、有益微生物菌肥(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腐殖酸、有机质以及大量元素肥料(N、P、K等)的合理补充,以满足苗木的发芽以及苗期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3)在播种前的春天,再次进行土壤深耕,提升土壤的松软度以及空气的流通量,为种子萌发、出土奠定良好的条件[7]。
2.4科学播种。对林木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播种具有提高发芽率、出苗整齐度以及保障林木幼苗茁壮生长等方面的作用,科学播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适时播种,依据该地区各季节的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点(一般春季较为合适),一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温湿度,二来使得苗木出土、发芽等生长脆弱期与冰雹、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进行规避;(2)合理覆土,如果覆土过后,容易影响种子的萌发以及出土,如果覆土较薄,则不利于苗木根系的深扎,从而导致幼苗的倒伏,一般而言,种皮越厚、土壤粘性越稀薄,一般覆土越厚;种皮较薄、土壤粘性较大,则覆土较薄。
2.5幼苗的管理与抚育技术。在林木幼苗生长过程中,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做好林木的管理与抚育工作是保障林木幼苗茁壮生长,缩短林木幼苗出圃时间的关键。2.5.1加强水肥管理做好水肥管理,满足林木幼苗对于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的需求,从而促进其茁壮生长:(1)依据林木幼苗的种类,结合地区的地形特色,进行滴灌、微喷、微润灌溉等现代化灌溉管道,对林木幼苗的根系、主干以及枝叶进行水分的补充,满足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需求;(2)利用水肥一体,在不同时间段,对林木及时进行N、P、K缓释肥、控释肥的补充,从而实现对营养物质的持续性供应;(3)通过叶面喷施的措施,及时进行Ca、Mg、Fe、Cu、Zn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合理,避免林木幼苗缺素症的发生[8]。2.5.2及时除草作为禾本科植物、杂草主要通过与林木幼苗进行营养物质、空间、阳光以及土地等资源的争夺,而影响林木的茁壮生长,因此应从多方面做好林木幼苗的除草:(1)对于菟丝子、列当等寄生类的杂草一定要及时清理;(2)在林木幼苗生长的初期,一定要在松土施肥的过程中,对大型杂草进行及时的拔除;(3)在林木幼苗生长2年左右后,对于根系周围的小型杂草可以适当的保存,从而充分发挥其储蓄水分的功能。2.5.3加强保暖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相对寒冷,为降低霜冻对于林木幼苗的破坏,应及时采取树干绑草以及根系周围覆盖杂草的方式进行林木幼苗的保暖。
3科学移植造林技术简介
3.1制定科学方案。实践证明,科学的方案是保证移植造林技术各项措施有效落实的关键:(1)依据所建造生态林的基本属性(北方抗旱林、经济速生林、城市绿化林等),合理布局建林位置、建林规模、林木种类;(2)建立现代化团队,由于植树造林工程具有工作位置相对偏远、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导致年轻劳动力以及高端人才从事该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依据实际所需,通过设置专业岗位进行人才招聘、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以及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的方式,组建移植造林攻坚小组,推进退耕还草还林工程、荒山造林工程等生态林建设的现代化进程;(3)引入现代化技术,当地的林业部门可以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募捐环保资金”的方式,成立“移植造林”专项资金,从而确保现代化技术、高端设备以及人才的及时引入,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9]。
3.2适时移栽。在合理的时间,采用科学的技术进行林木的移栽,具有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等房秒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依据所移栽苗木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选择春季)进行苗木的定植;(2)一般选择主干笔直、树皮完整、树龄合适(乔木一般2—3年的幼苗)、根系发达且未被有害生物侵染的林木幼苗进行移栽,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以及节约经济成本,一般就近选择气候特征相似的苗圃进行苗木的购买。(3)在林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对树皮、树根的保护,在林木幼苗移栽以后,进行进行定植水的灌溉。
3.3科学灌溉与精准施肥。为加速林木的生长、缩短林木的成林时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林木进行灌溉与施肥:(1)在秋末冬初要及时通过犁地的方式,进行有机肥、腐殖酸以及大量肥料的埋施,从而有效提高冬季抵御霜冻的能力;(2)在早春,要及时进行营养物质的补充,从而满足嫩芽的萌发、枝条的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3.4科学修剪与合理间伐。进行科学修剪与合理间伐,具有培育高端林木、提高阳光有效利用率、预防森林火灾以及抑制病虫害扩散等多方面的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对于主干下部1/3的侧枝进行及时的修剪,从而促进营养物质向主干供应,在修剪以后,要及时涂抹细胞分裂素以及甲基托布津,加速伤口愈合,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2)对于侧芽要进行适当的摘除,促进主芽的生长;(3)借助GIS技术、AI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数据支撑,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林木的合理间伐,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林木产品的有效供给。
3.5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对生态林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从而将有害生物的基数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该类病虫害对于生态林造成的危害低于其防治成本),是保证林木健康生长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关键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于杨干透翅蛾,青杨天牛、美国白蛾、松毛虫等地区检疫性害虫,可以通过悬挂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技术进行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2)要适时引入现代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生物农药技术)与设备(病虫害智能监测与识别系统、无人机、大型弥雾机等),形成囊括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天敌技术为基础的病虫害科学防控方案,对林木的病虫害进行精准防控[5]。
4结语
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森林资源在改善生态平衡以及完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地林业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推进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工程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姜云霞 单位:山东省青岛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