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分析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分析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分析探究

摘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其内涵与高校安全稳定密切相关。通过分析高校安全稳定重要意义的“三个有利于”,指出高校安全稳定的“三个影响因素”,提出高校安全稳定的“五项应对措施”,探索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机制,从政治安全角度解读高校安全稳定的政治属性,深化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高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政治安全;高校;安全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

其中,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2],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承担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必然的政治安全属性。从政治角度看,高校安全稳定最终要反映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上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就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安全稳定直接关系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计、关系着社会安定和自身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安全稳定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政治稳定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都很难守得住[3]。世界各国也都把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政治安全的主要内容来抓。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困难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决定着学校办学方向,直接决定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育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更是关系着国家政治安全,因此党一直把意识形态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外反华势力长期把中国作为主要的渗透目标,把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渗透的目标,这给我们敲响了意识形态安全的警钟。当前,在疫情防控、国际冲突不断的国际背景下,高校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把意识形态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适当措施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干部、师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守住高校政治安全基本盘。

(二)加强校园安全稳定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高校是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单元,高校安全稳定与社会秩序稳定密切相关。高校作为一个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具有思想高度活跃的特征,加强校园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也因此成为探索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放眼国内高校,师生人数规模动辄超过一万的比比皆是,还有一些在校生超过7万余人的“超级高校”,学习、工作、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来自不同省市、有着不同的民族身份和生活习惯,在学习、工作、情感等方面,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敏感突发事件,经过网络传播,舆论发酵,极易形成负面社会舆论。因此,守好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涉及高校的社会治安事件屡见报端,这些事件经过网络发酵,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内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对高校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涉及高校事件但凡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带来社会舆论。

(三)加强校园安全稳定有利于维护学校发展稳定

大学虽小,五脏俱全,类似于社会,没有稳定的秩序,高校发展就会失去保障。高校的稳定首先体现在领导班子思想统一,其次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养高,再次体现在广大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责任心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不稳定因素,都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并且存在连锁反应的可能性。有的高校身居闹市,社会诱惑因素多,安全稳定风险大,校园电信诈骗、套路贷、大学生兼职陷阱等现象虽屡受打击,但短时间内依然存在,媒体时常爆出大学生被电信诈骗、身陷传销窝点等事件,由此引发社会关注。当下,因疫情防控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正在凸显,比如学生翻越围墙、心理不稳等,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对高校管理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对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考验。随着国家鼓励开放办学政策的实施,高校对外籍教师的管理制度机制需要跟进完善,宁波某高校外教杀害国内学生事件表明,高校安全稳定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师生,对外籍人员的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稳定的校园秩序和畅通的管理体制,是高校顺利开展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最大保障。

二、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影响因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关联,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互影响,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面临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一)国际形势依然复杂

地缘政治下,国际关系更加微妙,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时而打压,时而示好,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欧盟、印度、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对华态度。一些国家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国内选举和转嫁矛盾的需要,也会选择“抗华”道路,进而对我国进行牵制、遏制,比如2020年9月15日美英澳高调宣布签署防务协议“AUKUS”,遏华意图明显。在中西方力量碰撞摩擦的形势下,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防止国际事件或个别外国领导人的极端言论带给师生情绪的波动,要注意培养青年学子的国际政治意识,合理引导师生的爱国情绪,防止被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

(二)国内环境日趋平稳

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步入常态化,在双循环的驱动下,我国经济形势在触底反弹后,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十四五”发展规划顺利开局,国内重心开始由疫情防控转为恢复经济建设,整体形势趋于稳定。国际政治和区域热点事件产生的影响可能会传回国内,外国媒体针对国内事件的不实报道,可能会刺激国内网民在军事、外交、思想领域发表言论,舆论领域可能比较活跃,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可能会增多。高校要时常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预防短期性社会思潮引发的师生情绪波动。

(三)高校安全教育仍需加强

高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对青年学子的安全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强形势研判,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在传统的消防逃生演练、反恐处突等安全教育基础上,以网络安全宣传日、4.15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日、安全生产日为载体,开展多样化安全教育,引导师生全面增强国家安全观,树立政治安全意识。高校要把政治安全教育融入教学,突出教育成效,增强政治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比如,2021年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日中,国家安全部门通报了一起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河北某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受境外势力遥控,通过网络发表不当言论。此类事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应当引起重视。

三、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应对措施

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应从政治角度策划部署,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密切结合高校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守住校园疫情防控关口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存在较大变数,局部疫情仍存在暴发的可能性,变异新冠病毒带来的挑战风险未知,疫情侵入高校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即便是疑似病例,也可能会在师生中产生恐慌心理,由此产生的成本和代价是高昂的。高校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健全工作机制,严防死守,万不可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要全体动员,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坚决防止疫情进入校园,守住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两道关口,守护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深入排查校园安全隐患

安全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高校安全在内容上与社会安全保持同质性,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疾控安全等,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如宿舍安全、实验室安全、实习安全、心理安全等。鉴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与其他机构不尽相同,这也给高校安全稳定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因此要深入研判,完善机制,经常性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有力遏制风险苗头。原则上,高校保卫部门是安全稳定的主管部门,但力量有限,需要从学校层面,发挥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指导后勤、实验室、教务管理部门不断完善职责,督促落实安全稳定“一岗双责”,促使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做到未雨绸缪。

(三)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水平

高校应加强与属地安全生产部门的工作联系,接受专业指导,寻求更加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要加大校园安防基础建设投入,重点围绕“人防”“物防”“技防”构建高校安防体系。安全防范,重在教育。高校要借助“开学第一课”“宪法宣传日”“消防安全宣传日”“4.15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日”等,开展丰富多彩、师生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活动,做到寓学于教。要紧盯社会热点,针对“校园贷”“套路贷”“杀猪盘”等电信网络诈骗,及时介入,教育学生学会分辨真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提高防范诈骗的能力,防止掉入消费陷阱。

(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高校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广泛开展“四史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加强对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在思政课程中专题讲授意识形态,在课程思政中引入意识形态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对意识形态的认识,提高意识形态警觉性。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理直气壮地同不良言行作斗争,牢牢占据意识形态主阵地和网络阵地。

(五)守护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

高校也是机要单位,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密级文件和机要信息,要重视国家秘密管理工作。高校要完善保密工作机制,加强对涉密岗位和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国家秘密管理制度,加强涉密文件和涉密设施设备的管理,坚决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高校要加强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线建设,自觉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生态,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等组织向校园渗透。

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保障机制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既是社会责任,更是政治责任,必须要建立更加稳定有力的保障机制。

(一)党委统筹

在各类考核中,安全稳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促使高校党委必须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安排,统揽全校安全稳定工作,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干部、师生的安全意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理念,自觉把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作为维护师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其次要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维稳中的作用,培养一批能够密切联系师生、善于开展正面教育、科学化解问题矛盾,帮助困难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务干部、辅导员,在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把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转换为大学治理效能。

(二)健全机制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需要从机制上加以健全。在领导机制上,应构建高校党委-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保卫部门-各学院(部门)分管安全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五级责任”机制,打通学校层面与学生的联系。在强化责任上,以压紧压实领导干部安全稳定责任制为抓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通过领导分工等形式,明确党政一把手是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学院(部门)以此对照执行,形成安全稳定工作合力。在协助机制上,高校应主动与地方公安、民族宗教、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稳定形势。

(三)追究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是预防事故的基本保障。高校要将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岗位,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高校内部机构,如宣传、学工、保卫、网络、后勤等部门要定期碰头,对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即时消除隐患,有效遏制安全责任事故。对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事故保持“零容忍”态度,将安全稳定与职称评定、干部选拔、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

作者:陈宗贤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