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

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有利于缓解如今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及“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的就业形势,对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指导性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积极主动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大学生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树立大学生产创融合的意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从源头上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打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一)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大学生所接受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教育让大学生把“升学”作为主要学习目的,严重缺乏对未来职业及自我定位的认知。同时,我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高等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及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高等院校师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面向毕业年级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加上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对大学生活适应时期,对职业的探索相对缺乏,职业的规划意识尚不明确。以上这些问题很容易使得低年级学生陷入迷茫,毕业年级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此时的他们具备了一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他们短时间内难以准确客观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定位,此时的他们容易陷入盲目就业漩涡。

(二)对自己认知不准确

大学期间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触和适应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校期间,大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探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方可找准职业定位。但大部分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平均水平,这种“优于平均效应”的心理意识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问题,如:看待问题的视角受限及存在知识盲区,难以从全局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犹豫不决,易受他人的影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过大,不愿接受现实;心态不够成熟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出现眼高手低、盲目从众和一味追求高薪岗位等现象。对自我认知不够准确、对职业规划的片面了解会导致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定位时脱离实际,无法从自身能力出发,定位到真正适合自身的职位,这不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三)缺乏共赢意识

当今时代,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共赢意识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高等院校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人数较多,这部分学生多在长辈身边长大,缺乏与同龄人沟通的技巧,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很难平衡好个人与他人利益。这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要求较高,但缺乏集体合作意识。二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学业成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三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由于对合作认知和合作行为的理解存在偏差,较多学生会优先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缺乏合作的积极主动性,不愿意承担责任。四是高等院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学生的学习生活存在差异,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有所不同,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融入集体,缺乏归属感。

(四)缺乏行动力和执行力

如今,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从低年级开始就着手进行职业规划的撰写。部分学生缺乏行动力和执行力,没有执行过自己所制订的计划,也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过计划。究其原因有:一是大学生没有明确目标,致使其动机不足,对学习缺乏热情,得过且过。二是目标过高过大,希望自己一步就可以达成目标。他们不懂得目标拆解,过于急功近利,导致短期内无法获得期待中的成功,没有成就感。三是完美主义,做事情害怕失败,惧怕努力付出后目标无法实现,受挫能力弱,因此选择逃避,不愿行动。

二、创新创业教育所具备的优点

(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大学生能力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教育事业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为此高校应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要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鼓励参与实践为出发点,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现人生价值为最终目的,培养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以实践获得新知,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高等院校要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打破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匮乏的现状,弥补大学生创新基础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二)积极主动进行自我探索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和实践教学,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发展规律,了解当今社会的焦点,提高自身内在素质,使大学生能结合当前社会的情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合适的课堂情境。课堂多是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引导学生多维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不断通过实践探究去解决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所学专业出发,发现本专业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一步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活动。通过反复的尝试和科学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增强他们在就业时的竞争力,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团体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比赛的参赛形式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这些活动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想法富有创意,通过队员间的有效沟通,更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更多的创业灵感。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和尝试,承担团队中有难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使他们能够承担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通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立沟通与调解机制,构建一个民主决策环境,让每个成员担负起自己的职责。营造一个良好的团体氛围,可以有效增强创新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精神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些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团队的发展,不断唤起成员的潜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团队的竞争力,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高等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同时,不断挖掘学生专业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看待问题,探索本专业领域创新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包含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领域专家与成功创业者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比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阔学生的眼界,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创新创业团队组建和团队合作,提升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制订和管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二)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出发,制定符合个人发展需要的生涯规划,高等院校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配套设施投入,增加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个人探索。二是打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年级限制,从学生入校时就培养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的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采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方法,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及创新创业大赛结合,让学生接触不同的环境和人群,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划,找准自己的定位。

(三)树立大学生产创融合的意识

当今时代,高等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自我探索,激发学生生涯意识,同时搭建政府、企业与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的协助平台,帮助学生树立产创融合的意识。政府要为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如: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共同育人平台、降低高等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门槛及对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要加大合作力度,引入企业的资金及技术帮扶,落实学生创新创业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达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局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企业运用策略、职场沟通技巧及工作内容介绍等讲座,同时,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更多的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找准定位,更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要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案,构建以激发大学生自主能动性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团队合作意识,增加大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探索的能力,并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树立大学生产创融合的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从源头上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打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作者:石梦真 单位:川北医学院